
犇犇惹奶奶生气了。
奶奶:“我不要你了!”
犇犇:“妈妈要!”
奶奶:“一会儿咱们去打针了,你咋办?”
犇犇:“哭!”
妈妈:“不哭,人家小朋友都不哭。”
犇犇:“犇犇哭!”
奶奶领犇犇去超市,选了一个面包,犇犇说:“多钱?”
犇犇和爷爷奶奶出去,看到对面楼的窗户里跳出一个人,犇犇说:“不认识。”
犇犇和爷爷玩儿骨碌桶。
爷爷说:“可以了吗?”
犇犇说:“可不以。”

为了防止犇犇把手伸进马桶,每次犇犇走近时妈妈都把马桶盖上盖儿。
某次忘了,犇犇习惯性地提醒妈妈:“关门儿!”他的意思是“盖上盖儿”。
半夜,睡梦中的犇犇突然清晰地说:“好多鱼。”“好多鱼”是他进来非常喜欢的一种小饼干似的食品。
一些天后凌晨,犇犇又说:“福片!福片!(薯片)”
爸爸:“犇犇,过来让爸爸亲一下!”
犇犇:“口臭。”
妈妈:“妈妈口不口臭?”
犇犇:“不口。”
又一天爸爸亲犇犇,问:“爸爸口不口臭?”
犇犇:“爸爸刷牙不口臭。”
早上起来犇犇坐在床上自己嘟囔:“不喝酒,过年喝。”
睡觉前,犇犇在推车里看见了地下放着的爸爸的拖鞋,于是便自言自语道:“爸爸鞋,妈妈鞋,奶奶鞋,犇犇鞋,干干儿鞋……”

犇犇一抬头看见窗外天黑了,对着妈妈说:“天黑,不能出。”
妈妈:“犇犇做梦了吗?”
犇犇:“做。”
妈妈:“梦见什么了?”
犇犇:“哭。”
妈妈:“为什么哭啊?”
犇犇:“被被。”
妈妈:“被被怎么了?”
犇犇:“去美国。”
爸爸经常逗犇犇说,被被要去美国找哥哥。
犇犇路过爷爷家楼下,指着人家的门上说:“福字!”
奶奶:“明天得洗洗被被了。”
犇犇:“洗被被,埋汰。”
奶奶洗豆角,犇犇说:“没做好,不能吃。”
姥姥:“犇犇要是再吃手,就往手上抹姜了,抹姜了看你咋办?”
犇犇:“擦一擦。”
妈妈生气地说:“犇犇不听话!”
犇犇:“妈妈不喜欢。”
妈妈给犇犇倒洗澡水,犇犇说:“夜(热)乎。”
又一天妈妈倒洗澡水,犇犇实事求是地说:“不太夜(热)。”
犇犇:“笤夫,笤夫(笤帚),妈妈拿!”
妈妈:“犇犇自己去拿呗,又不是不会。”
犇犇:“不会!”
妈妈:“怎么不会呢?”
犇犇:“太小!”
妈妈:“什么太小?”
犇犇:“犇犇太小。”
犇犇:“妈妈抱!”
妈妈:“妈妈拿着水杯呢,没法抱。”
犇犇:“呜呜……”
过了一会儿,妈妈正坐着,犇犇:“妈妈抱,没拿水!”抓紧时机看到妈妈手里没东西,这下该抱了。

奶奶:“今天奶奶给犇犇买了面包、好多鱼,还有什么来着?”
犇犇:“想不起来了。”
犇犇:“爸爸!爸爸!”
妈妈:“犇犇找爸爸呀?那就大声喊爸爸。”
犇犇大声喊:“妈妈!”
妈妈:“犇犇又要找妈妈了?”
犇犇:“妈妈去喊爸爸!”
洗澡时,犇犇和弄着水说:“夜(热)乎。”
洗完出来,光着小膀子,犇犇说:“凉乎。”
犇犇拿起手机假装打电话:“爸爸!哎!快回!好吃!……嗯,没听见……”

妈妈:“犇犇你要是上床的话得戴尿不湿。”
犇犇:“妈妈先戴。”
姥姥:“犇犇你尿尿了咋不知道说呢?”
犇犇:“会说,不说。”
拉粑粑时,犇犇环顾四周情况,沉思一秒,概括道:“妈妈拿纸,奶奶拿布(抹布)。”
妈妈:“犇犇给妈妈吃一瓣桔子!”
犇犇:“不给。”
妈妈:“为什么?”
犇犇:“太酸。”
妈妈:“犇犇过来吃一口苹果啊!”
犇犇:“不吃,不好吃。”
妈妈:“好吃,你看妈妈吃呢,可好吃了。”
犇犇:“不爱吃。”

奶奶:“奶奶可生你爷爷气了!”
犇犇抓起奶奶的手,拽奶奶到爷爷面前:“和爷爷握握手,和好!”
犇犇对妈妈说:“胳肢窝刺挠,抹点儿药。”
夜里,犇犇醒来迷迷糊糊要上大床。妈妈把犇犇抱到被窝里拍着,还主动把被被递到他手上。
犇犇嘟囔着:“喜欢妈妈。”然后就睡着了。
电视里播放一则关于身份证号弄错的新闻,犇犇听到后说:“检查户口。”

这是犇犇第二十一个月的比较经典的语录,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随着一天天的推移,犇犇从开始的模仿和重复话语到简单二三字再到现在的自己组织词语来表达并且带着自己的思想风格。有时很幽默,有时很哲理,有时也很气人。当然,如果夸到犇犇懂事之类的,犇犇会马上放炮似的嘟囔着:“98988998……”表示他都会数数了,懂得不少。
最近几天,犇犇已经完全能够用语言来交流了。刚会说话的孩子显得很有意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