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犇犇最近很喜欢说话,日常的交流都可以用语言进行了。尽管有的词说得不算清楚,不了解的人会不懂,但是妈妈天天和犇犇在一起,妈妈都能听懂。
犇犇的有声语言代替了肢体动作。用“系(是)”、“行”表示同意,代替了亲妈妈;用“去”表示要出去玩儿,代替了跑到门口指着门大喊;用“水”表示要喝水,代替了指着鱼缸上的水杯呜呜叫,用“脚脚”表示要洗脚,代替了手刨脚蹬;用“干干儿,大”和“干干儿,小”表示要吃哪类饼干,代替了去厨房乱翻却不知找什么……总之,虽然是一两个字,却什么都可以交流了。真好!
在所有的话里,犇犇有个法宝级词语,那就是“8、9”。就是这两个数字,犇犇常常拿出来用在各种场合,以展示自己的智慧。

最开始,是奶奶教犇犇认扑克上的字,犇犇认识了8、9。可能他也认识别的,但是这两个说起来比较顺口,他就常常叨咕。
看到学数字的挂图,犇犇马上说:“8、9。”意思是自己认识数字了。他也确实能够认出来。
吃数字饼干时,犇犇一边摆弄饼干一边自言自语:“8、9。”
别人打电话拨号,犇犇在一旁说:“8、9。”
上电梯要按楼层键,犇犇马上说:“8!”妈妈问:“咱们家是几楼?”犇犇:“8!”
爷爷问:“犇犇今天睡到几点?”犇犇说:“8!”

出去的时候,有人问犇犇会不会说话呢,犇犇马上说:“8、9。”他以前遇到这个问题都是说“爸爸、妈妈”之类。而用“8、9”回答,犇犇的意思是不但会说,还会数数呢。在犇犇的心里,数数是一项大本领,虽然只会自己数两个数。
小区的里壮壮小弟弟伸手摸犇犇的脸,差点儿触到犇犇的眼睛,犇犇当时眼圈儿就红了,很老实的样子。妈妈劝犇犇:“没关系的,弟弟小,他还不懂事……”犇犇听到这里,赶紧说:“8、9!”然后很不好意思地笑。妈妈懂得犇犇,他的意思是自己已经懂事了,你看,都会数数了。

妈妈和犇犇闲聊:“妈妈有几个孩子?”犇犇:“8!”哈,他居然知道妈妈提问的是关于数字的问题。妈妈纠正:“只有一个孩子,就是犇犇。你说‘1’!”犇犇:“8!”
奶奶故意说给犇犇听:“人家朵朵拉粑粑尿尿都知道告诉她姥姥。”犇犇听出了弦外之音,马上又说:“8、9。”还配上很自豪的表情,等着被夸奖的样子,言外之意是犇犇懂得的是更深层次的事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