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犇犇妈是一个菜鸟妈妈。在犇犇出生之前,对孩子成长发育的事情非常无知。因此,在犇犇是胎儿的时候,便开始有意无意地看各种关于胎儿发育和婴儿成长的知识,因为各种知识也是鱼龙混杂,便需要判断和分辨,得出自己的结论。结果是理论相当过硬。因为周围还有一些同龄小朋友,再加上网友间的交流,竟然可以理论联系实际了。
在09年牛宝宝的“哞哞群”里,犇犇应该算是大哥哥了。虽然同是牛宝宝,犇犇已经过了周岁,而小一点儿的小朋友或许才刚刚4、5个月。因此,常常会有牛妈问起一些关于犇犇的情况。于是打算把犇犇0-1岁遇到的问题和个人观点总结一下,欢迎分享。
关于母乳喂养
母乳给宝宝以营养,更重要的是给母子以交流。如果奶水足够质量又好,那么请坚持母乳喂养,不要总是考虑到底几个月应该断奶。如果奶水质量不好,也不必苦苦支撑,反而使宝宝吃不饱或营养跟不上。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但不是唯一的食物。要想奶水充足,除了多喝汤汤水水,一定还要休息好、心情好。
犇犇一个多月就断了母乳,因为总是吃不饱,也不知他到底吃了多少。恰好赶上他又住院,妈妈很累,饭也吃不好,很自然地就断了。不过犇犇吃奶粉一样长得又白又胖,经常和妈妈在一起,也没有任何不亲的感觉。
关于奶粉选择
总体上说,感觉奶粉没有明显的好与不好之分,只是广告做得多与不多的区别。但是仔细研究广告会发现,各种奶粉是有宣传的侧重点的。有的侧重免疫力,有的侧重不过敏,有的侧重易吸收,有的侧重微量元素……看你想侧重哪个了。不过,仅靠奶粉来达到这些“侧重”是不可能的,只是给我们一种感觉上的“侧重”罢了。至于别人说哪个牌子好哪个牌子不好,也未必适用于自己的孩子。也许你选择了一个牌子,恰好宝宝喝了就不错。
犇犇出生前,正赶上“三鹿”事件的尾声,二叔早就在美国买了原装的美赞臣。这个牌子进口的要比国产的更腥,而且据说喝了会上火。可是犇犇从来没有因此上火,还吃得很胖。后来,他不喜欢那个味道了,就换了德国的特福芬,还不错。
关于辅食添加
孩子过了4个月,要是不喜欢吃奶了就要考虑添些辅食。如果没有任何厌奶情绪,稍微晚一点儿也未尝不可。而且不必按照书上说的步骤严格执行。每个孩子对辅食的接受一定是不一样的。
犇犇到了5个月才正式添加辅食。主要是米糊和果泥(嘉宝)。吃米糊也没有弄得那么稀,很绸,而且每次按需分配。他一直很喜欢米糊,一直吃水果口味,直到现在。如果在夏天可以自己做点儿果泥。
或许辅食对于宝宝也不止是奶的替代品,而是一种新鲜的味道和咀嚼的感觉。
关于湿疹防治
犇犇没满月时就得了很严重的湿疹。妈妈查了大量资料,也带他去过各大医院。用过医院自己配制的所谓不含激素的药物,但是10多天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重。后来用了艾洛松,几乎是两天,肿起的脸和厚厚的壳就相继消失了。
艾洛松当然有激素,不过一个很好的医生说,绝对不含激素的药是不可能治好皮肤病的,只要不过量就不会产生依赖性。这话有道理。可能有的宝宝不严重,用了郁美净等护肤品也会好。但其实都是含有微量激素的。
艾洛松每24小时一次,不要超过5次。其实一两次基本就可以好。
后来犇犇一直穿得非常少,没有热到。也反复过几次,但都很轻微,上一点点药一天就好了。半岁之后就完全不见了。
湿疹的起因有各种说法,其实至于是因为吃奶、湿热还是过敏都不一定,也不那么重要,归根结底就是一种胎毒之类的东西,现在多数孩子都要经历过的(身边的宝宝几乎全都得过湿疹)。所以还是早一点儿让它根除,省得蔓延开来愿意反复,也省得孩子难受遭罪。
关于发烧感冒
据说婴儿的前6个月宝宝是很少感冒的,因为有母体的免疫力。即便是感冒一般也不会发烧。这个时期发烧,据看书总结主要是长牙、幼儿急诊、打疫苗、胃肠炎症,当然也有的孩子惊吓了也可能发烧。不超过38度物理降温就可以了。
犇犇一直没有得幼儿急诊,出牙也没发烧。只有打沛儿第一针后发烧38度,一天就自然好了。
小伤风倒是有一两次,吃小中药好的。
关于运动发育
犇犇90天翻身,5个月要爬,6个月会坐。然后就是一直爬,直到现在还不会走。
通过观察和总结发现,如果家里空间足够大,宝宝穿得轻便,便会喜欢爬。反之,就会爬的机会少,那么有了想自己移动的愿望,就会走得早些。
都说爬最有利于锻炼宝宝的大脑发育,好处多多。所以一直感到很欣慰。虽然现在也非常盼望犇犇会走,但是有心理安慰,可以沉住气,也坚决不用学步车。
关于安全防护
犇犇的爷爷是个非常细心的人,自从犇犇会爬之后,就逐步地把家里的各个危险角落都做了防护措施。比如有棱角的地方,用海绵和胶带包上,以免碰伤。所有的犇犇能够够得着的电源都用透明胶粘住。能够够下来的重物以及尖利的玩具和细小的东西都收起来。
即便这样犇犇也常有磕碰的事情发生,白白的小脸上立刻出现一道红或一片粉。孩子会爬后会走后是最淘气的时候,所以能够想到的要做好,想不到的也得仔细想啊!
关于早期教育
一直认为教育是终生的、无处不在的。它不像宣传的那么高深,完全可以很简单。就像胎教,其实听音乐讲故事未必有什么具体的意义,他们没有本质的区别,归根到底都是一种怡情,心情好了,通身顺畅,胎儿就发育得好。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也一定是这样的。只要周围的氛围充满温暖友爱,孩子就会自然地感觉得到。有良好的心情才会健康成长。
我们希望孩子健康快乐,至于智力因素,尽量创造环境,但不强求。他有良好的心态,才有可能正确地对待学习。
所以从犇犇出生前,妈妈就打算坚决不去早教班。去早教班所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与所学到的东西相比,性价比实在太低。如果能够偶尔去一次当做休闲娱乐也不错,可惜多数早教班都不会是按次数收费的。能够长期坚持下来的爸妈和宝宝不知会有多少。
关于育儿理论
婴儿宝宝遇到的问题更多的还是吃喝拉撒。有一本松田道雄著的《育儿百科》,是家里唯一的一本育儿书。这本书非常实用,很推荐。都是提前一个月预习一下宝宝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以及应对措施。也正是在这里,知道了“幼儿急诊”、“肠套叠”、“秋季腹泻”这些名词。
至于宝宝的成长指标,包括体检的数据,都不那么看重。不是每个宝宝到了一定时期发育情况都是一样的,或早或晚,或这样或那样,只要不是特别偏离,并不影响什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也正是他们的可爱之处。
至于用尿布还是纸尿裤这样的问题,完全是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观念的争议。如果家里有充分的条件和足够的人手,给宝宝勤换舒服的纯棉尿布会很节省。如果为了简单和卫生,或者出门方便,给孩子穿纸尿裤也没什么不好。抑或两者兼而有之,犇犇就是,在不会爬之前,白天用尿布,晚上用尿不湿。会爬之后,如果地下凉或出去就穿尿不湿。从来没有国红屁股和尿疹之类。只要纸尿裤的腰部不是很紧很硬刮上皮肤就没问题。所以认为这类问题完全不必非得争个对错。而对于中国传统的“把尿”,个人认为,如果孩子很配合,也未尝不可。如果孩子极力反抗,那就不要过早训练。毕竟,等他完全能够自觉排尿的月龄再训练也不迟。
所以,了解和学习育儿知识,但不用那些框架来机械地检验孩子。
关于零星感悟
1,妈妈们都喜欢给宝宝买东西,即使知道不怎么需要。其实那些电动的玩具,孩子真的不是那么喜欢,有时,一个小盒,一个瓶子可能才是他们的最爱。如果不是为了满足购物欲望,可以节省很多。
2,孩子之间没有可比性。互相聊聊孩子们的情况很有趣,但如果自己的孩子“落后”了,千万不要着急。
3,孩子的情绪往往是随着大人来的。你急躁他也容易哭闹,你心平气和了他也愿意手舞足蹈。这是切身感受。
4,去影楼拍照其实很折腾孩子,衣服也不怎么卫生。如果多拍些生活照也不错。
5,天然的最好,多吃水果多晒太阳。钙片还分药准字和健准字呢。
6,多记些成长记录吧。忙碌的日子非常容易忘记孩子的点滴变化。有了那些图文影像,过后看到真的很感慨,很珍贵。相信是送给孩子最别致的礼物。
7,每个孩子都是吵闹的,也都是可爱的。也许,没有必要羡慕那些听话的孩子妈妈,也没有必要时时都处处炫耀自己的孩子。孩子不是我们的道具,从出生那一刻起,他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了。
犇犇已经13个月多了,妈妈依然还是菜鸟妈妈。不过已渐渐适应了有孩子的生活和当妈的心态。
以上观点只是个人的一点体会和感触,未必有正确性和价值。愿意与新手妈妈交流和分享。
写完之后倍感欣慰。一直想总结点儿什么,今天终于克服了懒惰,写下一点儿。争取以后每年总结一下,当作做妈妈的一点点阶段性成果吧。
愿当妈快乐!共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