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多一些理性 少一些跟风
“老外被大妈索赔事件”一度在网络媒体广为传播。但事实真相却大相径庭,经警方调查确认,外籍男子并非“扶人被讹”,而是“骑车肇事”。
无疑,这又是一起企图以假乱真的谣言。类似不久前发生的“官员怕弄湿高档皮鞋让人背”事件、《新快报》记者陈永洲事件。前者硬是把布鞋说成皮鞋,并强加上“高档”二字用以吸引眼球;后者分明是造假敲诈严重违法,却声称警方违规“跨省追捕”。
发贴者的真实意图我们不得而知,不能妄加猜测。但是,作为旁观者,并没有亲见事实真相,最好不要妄下结论。听了别人的话,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应该听风就是雨,动辄以偏概全,把个别事件无限扩大,上升为社会问题,甚至道德高度。特别是正规媒体,更应该多一些理性,少一些跟风。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应以公安机关的调查确认为依据。应该多等一等,看一看,给真相多一点时间和耐心。否则,很容易闹出笑话。“怕湿鞋让人背”是这样,陈永洲事件也是这样。我们不能总是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媒体追求新闻时效性无可非议,但是新闻真实性才是其生命所在。时效性有了,真实性丢了,新闻自然也就失去价值。作为普通民众,倘若犯如此低级错误尚可原谅的话,那么,官方媒体也如此轻信草率,难免令人费解。 “老外扶人遭讹”在网上一出现,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称是“疑遭讹诈”,而财新网微博则直接表述为:外国人“遭讹诈”。虽然表述不一致,但官网的“认可”,毫无疑问大大增加了众人“确有此事”的认同,对以讹传讹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不仅在更大的范围误导了众人,也对当事人造成极大伤害——当事大妈李女士称:“好多老家人给我打电话骂我,说我在北京碰瓷!”更为重要的是会造成极其不良的社会危害。如“老人变坏”与“坏人变老”,类似的例子难道还少吗?难道不值得深刻反思吗?
遇事缺乏理性,轻信盲从,草率跟风,是不成熟的表现,不应成为普遍现象,更不应成为常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