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刻反思:幼儿急疹处理不当的六大教训

(2009-06-26 17:36:04)
标签:

健康

幼儿急疹

高烧

急诊医生

杂谈

分类: 笨妈养娃

材材1岁零半个月,我们经历了一次毫无预兆毫无思想准备的幼儿急疹,从高烧到烧退出疹的三天里,除了“心力交瘁”四个字外,我想不出别的词来形容整个过程的痛苦和折磨。遗憾和痛悔的是,尽管全力以赴,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我们还是没能采取正确的治疗方式,让年仅一岁的材材在饱受高烧折磨外,还吃了根本就不应该吃的抗生素类、抗病毒类、清热解毒类药,打了完全不该打的肌注退烧针,输了完全不该输的吊瓶,从而导致了五大恶果

一是疹子没有出彻底,仅在头面部、胸腹部微见少量,不到两天就全部消失;

二是以前啥药都来者不拒的材材对吃药产生严重抗拒心理,别说见到药,连听到“你要不要喝水”的“要”字都要恐惧地大哭;

三是对承担了一部分喂药功能的奶瓶产生排斥心理,导致近几天喝水、吃奶都非常费劲;

四是对医院、打针产生恐惧心理,以前到医院体检、打预防针从来都是高高兴兴、好奇张望、打针验血眉头都不皱一下的材材现在提到医院就委屈地哭;

五是所有那些日夜照料他的、他最亲近、最信任的人统统变为“大灰狼”,因为在他生病期间强灌药、硬打针等种种“恶行”、“暴行”都是由这些人实施的,具体说来,就是材姥、材三妈、材三爹和他亲妈我,而由于我心最硬、下手最狠、喂药最执着,所以受到的“怨恨”也最深,已经再次从“材材最喜爱的亲人及朋友”排行榜的倒数第二位可悲地沦为倒数第一。

 

材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教训很深刻。现将该次生病过程中可汲取的教训总结如下,警钟长鸣:

教训一:没有储备充足的育儿常识

这是导致整个错误的最根本原因。

我一向是个眼高手低、雷声大雨点小的傻妈。瞅着一副对孩子爱逾性命的势头,但实际上很多问题我都做得相当不到位。比如说在婴幼儿常见病护理知识的储备上,我的知识少得近乎可怜。最可恨的就是博客里常来常往的几位好朋友家的宝宝都先后经历了幼儿急疹的洗理,亲们的博客里对发病过程、治疗方法和相关知识链接有着非常详细的介绍,而我每次都是一看而过,只关心宝宝好没好,从没有关心过有关的护理知识,甚至还武断地跟人家瞎比划,说什么不是急疹之类的门外话。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和我弟弟、我嫂子的两个孩子以及我身边的同事好友家的孩子都没有出过急疹,所以我非常地盲目乐观了一把,认为这种事想当然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当然也对有关的知识没有放在心上。现成的例子都摆在眼前了,我却只记住了“高烧后出疹子”这几个关键字,具体高烧到什么程度、病程有多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等,我是统统不知道。——“明知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而轻信能够避免,是为过失”,过失犯罪也是犯罪啊!一样要受惩罚的。

点评:孩子常见病、多发病有很多,作为不是学医的父母,不可能求全责备地要求储备那么多医学知识,不然要医生干什么。但是对于博客里频繁看到的事例没有放在心上、引以为戒,实在是太不应该了。情有可原,理不能容。

 

教训二:没有顶住巨大的心理压力,最终还是选择去医院了

这是导致错误的心理原因。

虽然医学常识少得可怜,但我在前几天福至心灵地浏览了大量关于小儿发烧不能轻易服用抗生素、打针之类的文章,这种育儿理念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因为自己小时候因为体弱,小小年纪就大量输液和服用消炎药,导致十岁出头就对青霉素产生了极强的抗药性,吃药只能吃头孢,输液只能是“先锋”,所以我不想让儿子重蹈我覆辙。因此在老材发烧之初,我跟老公意见一致、意志坚定:先在家中观察,以物理降温和口服退烧药为主,不去医院,去了也不打针。结果两天下来,在老材反复高烧、家中其他人强烈反对、深恐孩子被烧出其他毛病的强大心理压力下,当老材烧到39.7℃时,我们两个尽管不甘心,但还是无奈地让步去了医院。事后反思,当晚老材烧到39.7℃应该跟大哭、挣扎有关;到医院时烧到40.3℃应该与车上太热有关。回想起来,在高烧第二天的中午,我曾电话请教过一位儿童医院的专家,她回答得诚恳又详细:怀疑是幼儿急疹,但因为症状初期与很多病症都相似,所以任何一位医生都不会轻易判断是急疹,叮嘱我坚持观察三天,只要孩子精神尚可、吃喝不误就不要上医院打针,而且她再三说坚持这三天需要很强的意志。只可惜,我到最后没能听从她的话。她回答的内容具体可参见《护理日记(二)》其实,当天老材已经烧了两天,如果我们能坚持只是物理降温再观察半夜,天一亮老材的体温就能降下来了,在最接近曙光的时候,我们选择了放弃。这就好比一个在沙漠中迷路的人,只要再走一会儿,他就能看到绿洲,但他却放弃了信念,倒下了。

点评:身为父母,孩子高烧时在去与不去医院间选择时的犹豫、恐惧等等心理状态可以想象也可以理解,这个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科学的判断,还有坚强的意志、心理承受力和科学决策的能力。我们两个在这个问题上选对了方向,但很遗憾,没有坚持走下去。

 

教训三:没有选择正确的医院和正确的时机

这是导致整个错误的外在原因。

其一,没有选择正确的医院。在发烧第一天下午,我选择去了离家最近的一家三甲医院。这家医院,老实说我并不信任(因为熟人很多,这里不说名字了),选择去那里,一是因为近,二是因为我只想给老材查个血,看看血项高不高。在我看来,医术不行,化验总是行的吧!我可以不遵医嘱啊!果然验完血后医生说是“血项偏高,嗓子略有红肿(我觉得那是哭的),不能确定病因,初步怀疑为疑似上呼吸道感染……”开了退烧药和清热的药。对于这个结果我很不满意,只好打电话麻烦一位正在开会的儿童医院对口支援的儿科专家(就是上文提到的那位。现在想想,如果一开始就找她会不会好一些?)。她匆匆下来了,看了看化验报告,因为当着门诊医生的面,不好说什么,只是说让我按照医生开的药按时喂,又说怀疑是幼儿急疹,让我密切观察。

其二,没有选择正确的时机。高烧第二天晚上,我们选择了路途较远的儿童医院。这次医院选对了,但时机不对。因为是夜间,只能去急诊,而急诊医生的首要职责是立即缓解病痛(最近看《无限生机》对急诊医生的理解更深了一层),在老材烧到40℃的情况下,连血都没验就三下五除二安排了老材输液。如果是门诊,医生可能会问得细一些,也可能会参考家长的意见不轻易输液——在老材五个多月时有一次发烧,门诊医生就在我的坚持下撤下了输液的医嘱,改开了药,并叮嘱回家密切观察体温,一有问题马上送医院。

点评:短短两天,见过、问过那么多医生,只有那位年轻的儿科专家明确提出了老材可能是幼儿急疹,其他的医生,连想都没往这上面想。我还问了儿童医院的急诊医生有没有可能是急疹,她说不是,是“感冒细菌感染”。足见选择好的医院和正确的时机是多么重要。一般病症,能挺到白天看门诊最好。

 

教训四:没有带上第一家医院的化验单

这是导致整个过程的关键环节。

一直以来,我对老材每次体检、每次化验的结果都是反复地看的。但是那天由于抱着老材眼镜被他拽下去了,只能挤咕着近视眼装模作样地看医生的电脑屏幕,看到了淋巴细胞和线性粒细胞是微高,其他的只来得及听到医生的判断:“血项微微有些高”。最重要的白血球等数据我没有看到。后来打出来化验单后我因为单位有事(总是这样,不急时都不急,急时家里家外一起急)把老材送回家就去单位了。再回来时忙着照顾他没顾得上仔细看各项数据。去儿童医院时,我想着人家肯定不会认可小医院的化验结果,就没拿。结果急诊医生让我说异常的几项数据,我只好凭着记忆报了淋巴数和线性粒细胞数,其他的只能告诉她“都略高”,医生就没再让老材验血,直接输液去了。老材烧退出疹后我才翻到化验单,第一项就是白血球:一点儿也不高!得,老材的所有抗生素都白打白吃了!

点评:百密一疏,在关键环节掉链子。其实现在三甲以上的医院的化验结果都是通用的,切记以后上医院要带足资料。

 

教训五:没有坚持到最后就全线溃败。

这是导致整个错误的最后一根稻草。

吊瓶一挂上,我和老公所选择的育儿方式在医生面前土崩瓦解,似乎我们原来所坚持的一切都是错误的。于是我们彻底投降,抱着一大堆药和哭得脸发青嘴发紫的老材灰溜溜的回了家。第二天早上,老材已经不烧了,但还没有出疹子,我只好听医生的话认为是细菌感染有炎症,按要求将所有的药一样一样地喂给,不,是灌给老材。老材喝一口哭一阵,再喝再哭,哭得让人心都直哆嗦。不是都说有炎症的话即使症状消失了隐患还在要连续吃上三天药吗?于是老材就在哭嚎中吃了两天药,没到第三天,小疹子出现了,残酷地宣告着老材吃的药全错了。

点评:愚昧、愚蠢,无话可说。

 

教训六:没有及时查到关于幼儿急疹的资料

这应该也算是原因吧,虽然这与我的为人方式有关。

到第二天下午老材高烧把我从单位揪回家的时候,我已经高度怀疑是“幼儿急疹”了,但苦于知识储备不足,心里很是没底儿。家里又上不了网,即使能上网我也没那个时间了。其实这个时候我完全可以再打电话咨询那位医术高明的专家,或者打电话让单位的同事帮我查一下——当时材大姨材小姨都在,只要查到了“高烧在39—40℃之间”这样的字样,我就不会乱了方寸。可是我不好意思再麻烦那位专家,人家很忙的;同理,也不想打扰忙碌的同事们,这两天都没上满班呢!周一上班后打开博客,看到亲们的留言,很多人都猜到了是幼儿急疹,我真是追悔莫及啊!

点评:是你自己拒绝了雷锋,怪不得没人帮你。

 

这就是我总结的最主要的六个原因,它们彼此之间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整的因果链条,只要其中一个原因不成立,就不会导致最终的结果。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自己平时没有多留意留心婴幼儿养护知识。现在的老材,只有在没有选择的时候才会让我抱,不爱喝水,什么水都不肯多喝一口,强行给他他就哭,脾气超大,个性超强,我只有瞅着干着急,别无他法。

 

从来都不是一个聪明的妈妈,在养儿的路上一路跌跌撞撞,只有到处求助的份儿。自己尚且过得混乱,当然从没想过要总结出什么来给别人以指导,只是这一次,教训太过深刻。特别是看到彬彬宝贝几乎是与老材同时发高烧出疹子、而彬妈凭着智慧和信心成功地在不用药的情况下顺利过关时,心就痛得揪成一团,更加感觉自己对不起老材。所以,写下这些文字,让没有得过幼儿急疹的妈妈们作一参考。心理素质不过关的亲们,有时间的话可以看一下我写的两篇《护理日记》,那里边有我心理反复斗争的过程,希望能给你们提供一个心理底线。

 

另:关于幼儿急疹的知识,随便搜一下就能搜出很多,这里不再占用博客空间,只是隆重推荐一下盐水毛豆的文文,真的很有帮助,可惜,我看到得太晚了。

回头再看高烧时的老材,更觉得他可怜:

深刻反思:幼儿急疹处理不当的六大教训

一直都是这个姿势,呆呆的

深刻反思:幼儿急疹处理不当的六大教训

这大个子……

深刻反思:幼儿急疹处理不当的六大教训

 

另:再次感谢北京儿童医院的儿科专家焦丽萍主任,真正的仁心仁术,如果我能按她的话去做,该有多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