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道五十三次(江崎版)

我们现在出门旅行,可能第一件事就是看地图、做攻略。但是在古代,没有GPS和导航,出行可没有现在这么简单方便。
在江户时代的日本,却有个人亲自将旅行线路走了一遍后,做了一套“攻略”,描述了从东京到京都的一条道路,还标注上了沿途的驿站和著名风光。
这就是歌川广重的《东海道五十三次》,描绘了东海道上的53个宿场的景色,为我们全景式地展现了江户幕府时期日本的风土人情。(该系列画作亦包括起点的江户和终点的京都,所以共有 55 景)。
这也是歌川广重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今天,我们就穿越到江户时代的日本,跟随歌川广重走一走东海道吧!
东海道五十三次
江户初期,为实行“参勤交代”,幕府修建了以江户为中心,
通向各地的
“五街道”包括东海道(江户——京都)、中山道(江户——滋贺的草津,与东海道会合)、日光街道(江户——日光)、奥州街道(江户——福岛的白河) 和甲州街道(江户——长野的下诹访)。
其中,太平洋沿岸的东海道最为重要。
东海道五十三次即东海道上的
1832 年秋,歌川广重得到为向天皇进献御马的机会,跟随幕府的行列,前往京都,以此为灵感,他于 1833 年创作了《东海道五十三次》这一系列名作。
在《东海道五十三次》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从江户到京都的
武士是这部作品里出现最多的。
这一方面是因为歌川广重的旅行跟随的是大名行列,所以对武士的描绘比较多;
另一方面也因为江户幕府时期,士农工商四民皆不允许随意旅行,而因为江户幕府时期的参勤交代制度,相对来说武士旅行的机会比较多,所以画中的武士形象比较多。
对于农民的描绘也十分常见,有旅行的农民,如第 8 幅图《平塚·绳手道》;还有耕作中的农民,如第 45 幅图《石药师·石药师寺》。
因为幕府允许为了信仰而修行的旅行,所以在这部作品中也有对僧侣的描绘,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第
此外,因为旅行中经常出现大河和海,所以在这部作品中也有对船家和人夫的描绘。
对于人夫的描绘更是令人过目难忘,他们赤裸着身体辛苦地工作,不管刮风下雨都有他们的身影。
另外,在《东海道五十三次》中,歌川广重运用了西方绘画中的远近法,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性,受到了当时民众的喜爱。
歌川广重用秀丽的笔致、和谐的色彩,表现出了一个柔和抒情的大自然,这些自然景象又总是和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充满了诗的魅力。初版的《东海道五十三次》约于天保4、5年(1832年、1833年)左右发行,主要的出版商为保永堂,所以出版也通称为“保永堂版”。
2.川崎宿(神奈川县川崎市川崎区)
3.神奈川宿(神奈川县横滨市神奈川区)
4.程谷宿(程ヶ谷宿,又名“保土谷宿”(保土ヶ谷宿),神奈川县横滨市保土谷区)
5.户冢宿(神奈川县横滨市户冢区)
6.藤泽宿(神奈川县藤泽市)
7.平冢宿(神奈川县平冢市)
8.大矶宿(神奈川县中郡大矶町)
9.小田原宿(神奈川县小田原市)
10.箱根宿(神奈川县足柄下郡箱根町)
11.三岛宿(静冈县三岛市)
12.沼津宿(静冈县沼津市)
13.原宿(静冈县沼津市)
14.吉原宿(静冈县富士市)
15.蒲原宿(静冈县静冈市清水区)
16.由比宿(静冈县静冈市清水区)
17.兴津宿(静冈县静冈市清水区)
18.江尻宿(静冈县静冈市清水区)
19.府中宿(骏府)(静冈县静冈市葵区)
20.鞠子宿(静冈县静冈市骏河区)
21.冈部宿(静冈县藤枝市)
22.藤枝宿(静冈县藤枝市)
23.岛田宿(静冈县岛田市)
24.金谷宿(静冈县岛田市)
25.日坂宿(静冈县挂川市)
26.挂川宿(静冈县挂川市)
27.袋井宿(静冈县袋井市)
28.见付宿(静冈县磐田市)
29.滨松宿(静冈县滨松市中区)
30.舞坂宿(静冈县滨松市西区)
31.新居宿(静冈县滨名郡新居町)
32.白须贺宿(静冈县湖西市)
33.二川宿(爱知县丰桥市)
34.吉田宿(爱知县丰桥市)
35.御油宿(爱知县丰川市)
36.赤坂宿(爱知县宝饭郡音羽町)
37.藤川宿(爱知县冈崎市)
38.冈崎宿(爱知县冈崎市)
39.池鲤鲋宿(爱知县知立市)
40.鸣海宿(爱知县名古屋市绿区)
41.宫宿(爱知县名古屋市热田区)
42.桑名宿(三重县桑名市)
43.四日市宿(三重县四日市市)
44.石药师宿(三重县铃鹿市)
45.庄野宿(三重县铃鹿市)
46.龟山宿(三重县龟山市)
47.关宿(三重县龟山市)
48.坂下宿(三重县龟山市)
49.土山宿(滋贺县甲贺市土山町)
50.水口宿(滋贺县甲贺市水口町)
51.石部宿(滋贺县湖南市)
52.草津宿(滋贺县草津市)
53.大津宿(滋贺县大津市)
终点:三条大桥(京都府京都市东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