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6婺源游记篁岭“晒秋”

标签:
晒秋篁岭婺源菜夫旅游 |
分类: 中国大陆行 |
我们打着伞走过篁岭天街,磨磨蹭蹭地等候着天公雨停日出,直至上午11点许,天仍然在下雨,我们约定了婺源大自然的王总1时在篁岭下站接送去婺源高铁站,预计12时前办理退房手续。小伙伴们都放弃了,同住酒店的的早早办理了退房,乘缆车下去了。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们非常不魔音也不愿意地宣布:此趟的篁岭“晒秋”,算是彻底地黄了。
篁岭旅游是从擦亮和打响“晒秋”名片开始。古时,农民将收获的粮食如稻谷、玉米、辣椒等放在太阳下晾晒,以便长时间保存,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这种现象更加常见,故称“晒秋”。门前空地、农家屋顶,晒着的不`仅是农作物,更是收获的喜悦。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古村,依山而建,地无三尺平,受地形限制,村民没有空地晾晒农作物,家家户户在房顶上架起长长的木架,使用竹晒匾在晒台上晾晒,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




夏末初秋,长长木架托起圆圆的晒匾,辣椒、玉米……,五颜六色的作物,衬托着层层叠叠的民居村落,是一种动人心魄的美。篁岭传承了500多年的晒秋,一不小心,成为一种民俗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原居民都已经搬下山,篁岭古村在改建之后,已经成为一个旅游村落,可老居民每天朝晒暮收,却让这个村落依旧保持着自己的生活,百年不变。






每年六月六、九月九,篁岭都举办为期5个月的隆重的“晒秋节”。篁岭“晒秋”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体验,一种精神产品。而晒秋的场景,将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文化符号,如同“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一样,“篁岭晒秋图”也已经成为传世之作,为景区发展创造无限可能。




而在此之前,各地的“晒秋”习俗已经慢慢淡化,
此时篁岭通过举办“晒秋节”,形成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利用晒秋打造成游客精神产品。游客来篁岭可以看晒秋,拍晒秋,也可以住下来体验晒秋,体验“朝晒暮收”、晒台“话桑麻”的田园生活,体验“晒秋人家”的农俗乐趣。



篁岭“晒秋”是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也是篁岭旅游的一张经典名片。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之后,更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图腾”和名片,并成为2016年全国高考考题,篁岭成为世界级古村样板。












眼看晒秋就要泡汤,游客也都不淡定了,很多人都在室内摆拍“晒秋”的道具,还有人把一筐筐的果实推出屋外拍照:这也太不厚道了,那哪叫“晒秋”,那是“雨秋”。时间接近12时,我们也要下山了,这时,人群中有点骚动,雨停了,太阳居然真的露脸了。工作人员把“晒秋”的大幕逐次展开,篁岭立马变成了五彩村庄,古村活了!我们终于等到了篁岭“晒秋”。








别人获奖的晒秋照片
完美旅行完美归途
前一篇:D6婺源游记篁岭红豆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