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元妙观:福建第一道观

标签:
元妙观玄妙古观泉州旅游 |
分类: 中国大陆行 |
泉州元妙观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街新府口 ,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初名白云庙,曾经改名为隆兴观、天庆观,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改为玄妙观,取《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意。清康熙七年(1668),为避圣祖玄烨之讳,又易名元妙观,一直沿用至今。
元妙观是道教传入泉州后所建的第一座道观,也是道教传入福建后的第一座道教宫观。主要供奉三清尊神、玉皇大帝及道教正统神。元妙观以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丹宝齐全、名道辈出而成为泉南最负盛名的道教宫观。明清两代管理道教的“道纪司”都设在元妙观内。作为影响深远、传播广泛、善信众多、香火鼎盛的道教圣地,是闽南地区道士传播海外的主要祖庭之一。
元妙观历来是泉州道教活动中心,每逢国家或道教节日、神诞,元妙观都要举行隆重的宗教活动仪式,设坛打醮。每年,各大宫庙都要到元妙观举行“晋表”、“领旨”仪式。
凌霄殿
清末以来元妙观屡遭破坏、占用,日渐废圮,至“文革”中毁坏殆尽,全观只存中殿左脊一角四间。龙陛不知去向,龙柱于上世纪70年代移建于泉州开元寺内准提禅林的山门廊中。
元妙观大门开在一侧
重修元妙观碑刻
原址复建的元妙观的第一期工程三清殿雄伟壮观,金碧辉煌,保留宋代闽南的古建风格。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殿宇五进五开间,重檐歇山顶式,阶前为九龙腾飞云石雕;前檐六根高3.2米、直径84公分的石雕龙柱,雕工精美;正面左右两幅龙吟虎啸,栩栩如生;东西外墙八个石窗和后墙五面间墙壁,分别嵌有四相、五岳、九龙、修真、内经等道教故事图案的石雕、砖雕,富有道教内涵。整座建筑共有二十八根石柱以象征四灵二十八宿作护卫神,壮其威仪,这是道教建筑所独有的风格。殿顶共有飞檐九条龙脊,脊上雕有老君炼丹炉、飞龙、麒麟和各种道教饰物,颇具匠心。












现元妙观二期工程凌霄殿已经完工,而南天门、斗姥殿等正处在施工当中。
前一篇:开闽三王祠和施琅夏园
后一篇:泉州开元寺和东西石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