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技术创新基地

标签:
趋势科技中国研发中心 |
分类: 媒体评论 |
——揭秘趋势科技中国研发中心
南京中山陵,树木掩映的国际会议酒店门口,聚集着一群人,他们着装统一,而肤色迥异,操着不同口音的英语,却讨论得兴致勃勃。近看会发现这些人的制服上都印着“Trend Micro”的字样,他们是来自趋势科技全球的技术精英,汇聚到南京,参加趋势科技年度技术大会: Trend MicroTech Summit 2008。
南京是趋势科技中国研发中心所在地,然而研发中心的运营总监钱海川却并没有出席这个会议。“参会者仅限于趋势科技全球高层技术人员,一般情况下,管理经理是不允许参加的。”钱海川解释。这是一个纯技术的会议,旨在鼓励技术创新与交流,规模约100人。将全球的技术精英聚集到一个地方,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成本都不低,但是就像“派拉蒙”一样,这场大会已经成为趋势科技每年例行的大事。大会每年在全球的不同地点举行,今年来到了南京——趋势中国研发中心所在地。趋势科技中国研发中心是趋势科技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其研发的产品已经超过全球产品的三分之一,研发覆盖了包括从需求分析、设计、实现、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它决不是外包性质的研发中心,我们研发的产品是面向全球客户的”,钱海川一再强调。提及研发中心最为突出的特点,除了全球化,钱海川认为是创新,趋势科技中国研发中心每年都会取得多项技术专利,“06年到今年初我们研发中心在美国有超过30项技术专利申请”,钱海川补充。
http://180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8/9/28/9/23/11d4dd47af7g213.jpg
全球化研发
趋势科技中国研发中心的“全球化”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研发的产品不仅限于中国市场,而是面向全球客户的;二是研发中心本身经常会参与跨团队的产品研发,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工程师合作。从业务量来讲,中国的客户占全球客户的比例相对较低,而面对大部分客户来自欧洲、美国和日本的状况,了解客户需求便成为趋势中国研发中心所面临的挑战。研发中心收集客户需求通常有一个固定的流程,主要包括倾听客服电话、客户拜访以及产品经理日常交流等几个方面。首先,研发人员会通过专门程序来倾听客服电话,来追踪客户需求。因为技术人员做产品很多时候会从技术角度考虑,客户本身则会从使用角度来提出需求,倾听客户的电话反馈,能够帮助研发人员真正了解到客户到底关心什么。客户拜访则穿插在产品研发的不同阶段,通常会在做beta版的时候,研发人员要拜访客户(包括国外客户也要亲自拜访)。需求变更是很常见也很令人头疼的事情,在趋势中国研发中心,这项艰巨的任务落在了产品经理的头上,产品经理负责判定需求是否合理,以及需求的优先级,产品经理会经常与客户交流,收集反馈。在安全领域,威胁是经常变化的,更多时候是外部环境变化导致需求变更,而非单个用户的需求变更,产品经理负责确定变更是否合理,到底是什么,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参与跨团队开发,对于趋势中国研发中心的工程师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几年前的一次跨团队合作让钱海川记忆犹新。当时趋势科技打算做一个IMSS5.0(InterScan Messaging Secuirty Suite)的产品,目的是为客户提供邮件安全的通用解决方案。当各地的工程师们在美国进行了产品设计讨论之后,考虑到功能模块比较多,而各个团队又各有特长,决定采用跨团队研发方式。研发主要由四个团队负责:南京研发团队负责产品的框架设计;台湾的团队负责内容过滤;日本团队负责邮件处理;美国团队负责产品包装。在开发过程中,为了克服时差问题,大家就尽量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当时南京负责该产品研发的工程师将上班时间提前到早上6点,美国同事则推迟上班时间,以便延长协作的时间,便于沟通。但是时差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优势,比如美国团队发现了一个bug,交给中国团队来改正,中国工程师正好可以在美国工程师休息期间完成这项工作,美国工程师第二天上班时就能继续开发,相当于24小时循环工作,反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前期开发完成之后,各个团队的工程师需要汇聚到美国共同进行产品整合。当时钱海川作为中国团队的负责人,赶往美国参与产品整合工作。在整合过程中,出现过很多争论:有时同一个bug,可以在美国团队负责的部分修复,也可以在台湾团队负责的部分修复,大家便互不相让。当时采取的措施是,分析修复成本,选择更为合理的修复bug方式。在经过了历时三个多月的合作之后,IMSS5.0完成了整合并成功的上市。
鼓励创新,也接受失败
中国研发中心的工程师,按从工作职能划分,主要分为两部分:产品开发的工程师,以及负责研究核心技术的工程师。尽管大部分利润都来自前一个团队,“但是二者都是我们的核心团队,只是侧重点不同”。技术创新是后一个团队的重任,公司不会因为短期利益而“厚此薄彼”。南京研发中心曾经在产品方面做了很多创新,其中包括Java
AppletTrap、Mobile Security、InterScan for
ISP,以及病毒及代码的更新。为了提高客户的下载效率,趋势科技采用了租用第三方的服务器的做法,而这样做会导致成本大幅度提高。为此中国研发中心采取了一些技术措施来控制下载量,以节省成本。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cache来减少下载量,因为每次更新都是在原版本基础上做改变,不需要下载全部的内容。一些安全厂商的病毒码一直是增加的,所以在版本升级时用户只需下载新增的病毒码即可。而趋势安科技的病毒码并非如此,产品的版本升级也并不是简单地新增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控制下载量的难度。但是研发人员找到了解决办法:利用技术手段分析新版本与原版本的差别,计算出差值,用户进行版本更新时,只需下载差值的内容,从而减小了下载量。此外,中国研发中心还负责网关相关的产品研发,比如Web网关、邮件网关等产品,以及一些服务器端产品的开发,但是这些产品有些不是全新研发出来的,而是从旧有版本上做一些改进,工程师们采用一些新技术不断地扩充产品的功能以及提高产品性能,这也是一种创新。
“我们鼓励创新,同时也接受失败”,钱海川说。创新源于尝试,而尝试就有失败的可能性。而且很多时候,技术上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商业的成功。前文提及的InterScan for ISP产品,就是一个技术非常成功的产品,但是由于受IT泡沫大环境的影响,这个产品最终没有上线。但是工程师们从中学到了很多,包括技术交流、团队合作、跨团队沟通等等,这些都使人受益匪浅。目前,趋势中国研发中心的工程师们依然在做很多创新的尝试,包括正在进行的手机安全项目。手机安全目前的市场还不大,但是早在三四年前,趋势中国研发中心就开始实施这个项目了。“有时候你不能直接看到结果,但是可以预见将来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研发中心鼓励工程师们去尝试。这个实践源于一场“头脑风暴”,工程师们认为手机安全值得关注:目前手机的功能已经很多了,而且多数支持上网功能,一旦系统更加标准化,那么手机所面临的危险就会增加。一个月后,就有工程师做出了两个原型,一个基于smart phone平台,一个是基于Symbian。后来他们在此基础上做了更多平台的原型,包括Linux平台,以及最新推出的Apple IPhone平台。钱海川说:“对于邮件,更重要的是做防病毒;但是对手机,可能最重要的是数据保护。”趋势科技前不久发布了云安全计算平台,中国研发中心在其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负责研究数据的存储和分析技术。趋势中国研发中心的工程师们随时都在做一些新的研究,这些研究不在公司规定的项目之内,完全是工程师出于兴趣、利用业余时间做的。当然,这也是发挥创造力的一个途径。
研发和创新均来自于人,正如钱海川所言:“我们这些年来最大的成就,就是拥有一批优秀的工程师和管理人员”。那么,优秀的标准是什么?钱海川表示,在招聘员工时要精挑细选:首先,要足够聪明,主要体现在思维是否敏捷、是否愿意积极做事等方面。其次,要有热情,只有热爱这个行业,才能够在技术更新频繁的今天,主动去学习新技术,进而做出创新。第三,愿意接受变化,在外界环境不断变化的时候,无论研发还是管理都不可能一成不变,“接受变化”也是趋势科技的核心文化之一。最后,文化的匹配,员工不能太自我,要喜欢并且愿意融入趋势科技的文化。“具备了这些素质的人,通常会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钱海川表示。另外,趋势科技鼓励员工根据兴趣换岗,这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之一——兴趣是创新的前提。钱海川本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普通的工程师成长为高层管理者,这个过程让他收获颇丰。“每隔两三年,我就会重新调整我的工作”,钱海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