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白專集三(B)
(2010-07-09 01:47:11)
标签:
形意拳学杂谈 |
分类: 名人言论 |
補述: 趙老原只說安排廖白與陳小旺切搓 後趙老得悉 除陳小旺師外 還有一陳小旺晚輩 多屆大陸太極拳及太極推手冠軍同來 故趙老通知我
要黑姬一起參加 好一對一 較禮貌 黑姬是高市警察局武術總教官 自小家傳少林武藝 後又學太極推手十年 黑姬五年前曾與趙老學七節鞭三個月
旋即認識廖白 驚服形意八卦之美 由此與廖白為友 廖白亦以師兄名 代師授藝 教黑姬以孫祿堂氏內家三拳 及宮保田式八卦 四五年來
黑姬功力大進 稱 回想五年前 與今昔武學關念完全不同 是兩個層次 由於學了形意八卦 過去的少林功夫 太極功夫全活過來了
廖白黑姬兩人以師兄弟相稱 也另由黑姬介紹其父當年少林徒弟 阿彬(蛙人爆破隊高手 剛柔流空手道兩段 爬三四十公尺高大樹 不須工具
隨手即上 ) 阿蕭(少林高手 碗口大竹子 一抱兩根 一抱即折) 黑姬換帖兄弟老董(少林 跆拳高手) 鐵牛(亞運非靶神槍手)
等至友與廖白黑姬學形意八卦 都以師兄弟相稱 有時諸友則稱 廖白大老師 黑姬二老師 黑姬亦與諸師兄弟言 今日黑姬功夫能跳上另一境界
都是形意八卦之功 也表達感謝廖白 說他一身武藝 有一半是廖白所賜 也感謝廖白為他引見廖白師兄北簡 由此開窗看懂內家武學真諦
故若以黑姬對大陸冠軍另一高手 如此安排 本不失禮 此次切搓 全由趙老安排 非廖白主動 在此說明 趙老如何對陳小旺及其他二十餘前輩言
廖白不知也 臨時改成 陳小旺一人 (另一人沒下場) 是何原因 趙老如此安排 廖白不知也 後參敘 傅淑雲大師(88歲)坐主桌主位
旁邊是陳小旺師 廖白自知客氣 走到二桌坐 趙老親自來請 無論如何請廖白坐大桌於陳小旺師旁 廖白對趙老言 您老不坐 廖白怎敢坐
(趙老七十五歲) 趙老坐定 廖白再坐其旁 大陸另一高手 再坐於廖白右側 此友 對廖白言 陳小旺師是天生好身體 適合練功夫
當年他門一齊練習時 他門每回吃大碗公麵一碗 陳小旺可連吃三碗 其食量驚人 運動量也驚人 廖白不語
aa3廖白 拉雜簡述因緣 廖白喜較功夫 看功夫 在此方面 不知客氣 不知害怕
只怕人世恩怨不清
廖白與陳小旺師此次切搓有遠因 : 半年前 有一武友突然來找廖白 自稱姓邵 曾和傅淑雲前輩習少林太極形意八卦近二十年 也和趙福林老學兵器九節鞭 刀槍 及八卦太極(吳俊山系) 他聽說廖白功夫很好 特來討教 廖白與其切搓後 邵兄驚服 表答願意和廖白學習 而後廖白即指點紹兄形意 卲兄回去後 不斷向趙老題及廖白 趙老也對廖白很感興趣 幾個月前 陳家溝來了一位陳老 七十五歲 台灣趙堡王晉讓早期親傳高徒 現移居陳家溝附近(鄭州吧) 也任陳家句太極武術學校重要職務 武友杜兄邀請廖白到趙老少林館一敘 廖白去了 原與趙老 陳老相見勝歡 同是中華愛武人 故一見如故 聊武中 趙老表演八卦太極 陳老表演陳家小架 都即美 廖白走了一點形意 歡語中 二老送廖白一書 書上題字 極稱讚廖白 過了天 三人再聚 談及兩岸武術 陳老說 歡迎廖白隨時去大陸鄭州找他 他保證 一通電話 即可叫陳家溝高手 馮自強 陳正雷 王西安 朱天才等 在家 不准出門 等我們 對陳家溝諸高人讚不絕口 廖白較傻 直言惹禍 廖白說 兩岸武術 台灣不見得輸大陸 當然 大陸是祖源 而且十幾億人口 本應較高 只可惜文革中斷了 台灣五十年沒斷 故可能較高 只遠來和尚會唸經爾 由此衝突 陳老極愛陳家溝武術 即放言 將請四大金剛 或王西安兒子 大毛二毛 來台灣教訓廖白 也可以擺擂台立生死狀 打死不賠命 廖白說 言重了 習武切搓 隨時來即是 說立生死狀 一付拼命姿勢 則不必了 由此不歡而散 本次陳小旺要來 有朋友傳送招生簡章 稱陳大師有太極神功 朋友(文人工人) 問廖白要不要去推推看 廖白笑言 人家是招學生 我去幹嘛 朋有說 我問問他要不要讓人試功夫 此友 對武學一翹不通 對江湖也不懂 隨便說 我也沒理他 趙老忽然電話找我 說陳小旺剛返陳家溝來 替陳老帶東西給他(趙老) 一定會來少林館 說他想安排廖白與陳小旺試手如何 廖白說 可以啊 陳老上回臨走 說將請陳家溝高手來教訓廖白 廖白心想 此次因緣是否即此 後趙老三次聯落廖白 說安排好了 他也明白告訴陳小旺 他有兩位朋友 想領教領教他的太極神功 (趙老性情像小孩 直說直言慣了) 也說 陳小旺答應了 廖白囑趙老 人少司私下切搓才能看到真本事 沒壓力 比完還可以作朋友 趙老說好 後來變成二十餘人觀戰 他是如何對這些人說的 就非廖白所知 aa3廖白說因緣 廖白直言慣了
恨廖白的人不少 此是因果 廖白只問真功夫 也只論真功夫 不喜恩怨 卻不怕任何人來善意切搓
賀老師所言不實 趙老主動通知廖白 安排廖白與陳小旺切搓 並說 已主動告之 他有朋友 廖白要領教領教陳小旺功夫 趙老說 陳小旺也答應了 二次通知 由傅叔雲老之門徒 邵在田先生替趙老通知 廖白事先不知趙老通知了二十餘人 臨場才知 賀老師所言不實 廖白說當時 照完相 傅老正坐 陳小旺師其左 邵在田兄拿椅子請廖白與黑姬師弟正坐對面 其他二十餘位來賓站餘左側 由趙堡蕭自傳師先表演趙堡忽雷架 再由邵在田兄表演傅老師所傳太極拳 再來由陳小旺師表演打半套拳 此時趙老走來廖白與黑姬旁 輕聲說 姬先生先討教 再由廖先生討教 陳小旺表演完 黑姬走上 客氣說 陳大師手下留情 不要把我打飛了 陳小望即迅速下蹲 伸出右手直插黑姬脅下 撫抱之 然後請黑姬推他 再台灣 看慣如此推手比賽方式 黑姬知此根本推不動 故一笑未推 陳小旺師即左手拉黑姬又手來他胸前 說來推我推我 黑姬笑 說推不動 好重 此時陳小旺反推黑姬 黑姬輕退兩步 笑說 好利害 兩人再近身 陳小旺想把右手再插黑及姬脥下 黑姬手沾粘之 不讓其進手 如此較手中 近一兩分鐘 陳小旺右手始終不能得插入 空氣變得凝重 陳小旺突然變雙採黑姬右手前拉 黑及姬順勢大步被拉出向前一兩步 以結束此一尷尬 再來由廖白上 陳小旺說來推我 隨便你推 廖白看多推手比賽不喜此種推法 開胸張垂手讓人推胸者反較穩更站便宜 (大師不開玩此種方式 此是欺外行) 廖白說 沾手活步推 陳小旺說 那是推摔都可用 廖白點頭 由此開始 其他如前文述說 廖白與黑姬師弟 下來直嘆息 陳小旺師 身穩力重善比賽型推手 可惜沒沾粘勁 不是廖白黑姬心目中的古太極真功夫
aa3廖白 此次切搓 其實另有因緣 廖白另文說明
賀老師問: 但都不能如你們瀟灑隨意而出,你是怎樣苦練的?一門形意就夠練一輩子的了,何況再加八卦,縱鶴?你可透露一點東西嗎?但不要講得太玄了,讓初學者有絛路走,將來也能像你們一樣。另外你的勁源從何而出?湧泉?腰腿?丹田內轉?還是筋肌瞬間收放? 廖白答: 陳太也講大圈練到小圈小圈練到無圈 練到 無圈 則隨時沾顧中(上前防衛中) 都隨時可打出全身勁道極限的拳 心意拳就講究 顧即是打打即是顧顧打合一即此 問如何練出的 心意有內功經 無論河南之守洞塵技 或河北之樁法心法(可參王薌齋書) 或山西之內功經(無論宋世榮或車永宏系) 無非是練心意氣神歸一 此即內三合 外形懂心意實戰法 即外三合 如此有功有法即名六合 心意六合拳即暗示此一拳之宗旨 說練法 由五行四把十二大形三拳一樁 練成周身一氣 此由多反歸一 最後一舉一動都可六合 再把諸法忘掉 沒騙您 看好像很多其實很容易收攝 練懂一種心意 再明白 心意即落地曲直一槍(喜截撞法即實中) 八卦即變龍捕人槍(喜化打閃打善長控人即化中) 太極即沾粘陰符槍(喜沾粘陰陽力偶打人即空中虛中) 故又由心意六合拳一拳衖懂 再懂上述內家三槍之別 當老師的口傳心授 一摸勁一餵勁 一示範 就哢懂了 此即孫祿堂傳下之內家三拳 孫氏技擊之教法 回歸一心一意一氣一太極 此是最簡語 非玄言玄語 廖白想 三拳切入都可 老師懂的是程序 學生得的是信心與目標 一天練一點 久久自芬芳 若老師只懂推 只懂站穩鬥牛 那當然師徒都難修成 目標錯誤的關係 目標對 久行自然有成 故看過好功夫 摸過好內勁 相信道藝與老師 如此而已 問勁由何出 廖白答 勁由兼臂出者 小成稱通臂 勁由脊夾出者 中成 勁由湧泉出者 上成 廖白勁由腳底出 故能符合心意拳要求 打人如走路 看人如篙草 aa3廖白 回答賀老師問道別
回家再修 歡迎諸武友隨時可來喝茶論武 廖白真心歡迎中華善良武友
有武友問 學內家拳應有之修養 即諸勁之同異 廖白答 清有著名拳家(?-1810) 曹竹齋 福建人 有曹一拳之稱 論拳曰: 拳棒宜君子習之 首為調血脈養壽命 次可禦侮(會有高深真功夫但是是副產品自然而得) 大凡拳術精者 精神貫注 全身胸背肌膚光滑如臘如嬰兒之細膩 二是體質健康而額顱豐潤 因其血脈流暢應乎自然 內充實而外和平 故君所言 如是 君或質疑廖白何辯論乎 廖白答 太極內家已失其真義 即使是名門之後亦失其真 故廖白言真而已 前年 與一楊太極第幾代名師遇 該師亦是某國立大學體育教授主教太極拳 已修習太極數十年 傳人遍天下 廖白請教其推手功夫欲與其推手 該名師答: 太極沒功夫 若說有 是 讓人健康即是功夫 廖白再質疑 古楊家三代陳長興陳發科都有高深功夫 該師答: 必是練有特異功能而得 絕非太極拳能練出功夫 現代人看太極 都走向矮低姿勢 讓人推不動 卻不見古太極真功夫 名師之後亦如此 大教授亦如此 大師亦如此 (吃胖一點像相撲選手再談修養不動手只套招表演就好了) 悲矣 廖白豈好辯哉 說真理說古理爾 說印證 非好鬥 只卻諸君疑而已 談及勁 內家太極勁 本一 即神意氣足 即是太極勁 未發 能沾粘綑人 已發 能爆發傷人跌人 (缺一即不真) 勁能借地之力 則勁整 其他諸勁名 都是用法而已 爭則失真義 得一萬事畢 一者何 中和內勁也 aa3廖白 有疑者 來一趟 沾上手 太極何味
瞬間解疑
修假兩天 為塵事奔勞 剛到家 與武友聊天 脈衝波與方波之別 諸君知否 若知則分析內家寸勁混元勁爆發勁炸勁 說有千磅重 是有理的 但作用時間極短 像脈衝波 像針刺 內家氣打即此 若能有整勁(用上身力) 即m 與 a同時家大幾倍 則f=m*a 打擊力由此而由 普通外功力之擊兩三百磅 變成內家之脈衝波之擊上千磅 非不可能 內家功夫做到了 震身勁縱勁干冷勁混元勁 就有了 此即真傳內家之大能 只因a極大發時周身如震抖 普通人很難想像 而修者也非常不易練到 近代較明顯例子 王薌齋 宋鐵麟 姚宗勳都可做到 現代 潘岳兄廖白也都能做到 我想 真懂內家功夫者 聽廖白分析 即會發出會心的微笑 懷疑者 聽不懂者多也難怪 所以 只能相信上百公斤職業摔跤 或格鬥及技 血腥肌肉巨人有威 而很難相信中華內家發得出 寸勁巨力 這正是中華內家失其真義之因 有問 廖白自言能發千磅巨力 未何沒打倒陳小旺師 此中沒聽懂沒看懂廖白所言 長勁是推力 a加速度極小 故以廖白之體重 七十餘公斤 乘小a 其力有限 若讓廖白以震身力混元炸勁力發 則非血肉所能承受 混元力會殺傷人 廖白沒發 是因趙老拖 某老會前幾分鐘叮囑 要求廖白來者是客輕試即可不可玩真的 有疑者 想親嚐混元勁震身勁味道 請來訪時說明 必可親身感受炸勁之威 所以 中華內家高手 若帶上拳套 或改為推力柔道力 則高手不見 why? 炸勁寸勁干冷勁震勁混元力(同質異名) 都是時間極短峰值極高之(上千磅) impulse脈衝波 (此為中華小個子內家真高手之寸勁之能 殺傷力比方波大) 不是 有能量面積之 方波(此是西方大體重選手之拳力) aa3廖白 西方人聽不懂本如此 稱 中華太極內家修者
聽不懂 悲矣
廖白比武切搓多年 迄今從未傷人 只換成控人跌人讓人撞牆震撼而服即可 所以 論拳之造詣 只中華有老弱人經久修而能成氣候者 若再有人才投入 像楊傳廣紀政等奧運世界級選手 則何愁武術成就不能讓中國更光輝 如一堆人才投入 像日本空手道少林拳會員 動則數十百萬人會員 幾十年持續 焉得無更好成績 其實內家努力在持續恆心 卻非一天要很多時間 如是楊傳廣型體能天才 數年即可大成就 廖白以自身為例 原是百米跑十七八秒的瘦弱人 卻能有此小成積 收服高市警局武術總教官收為代師授藝師弟 收服奧運跆拳儲備選手八十公斤級求拜為師 四跌中正杯推手冠軍黃某 收服渾身冠軍一堆的年青天才武術家徐子陵為徒 能技服武氏太極高手薛乃印 能與建壯如牛且功深之陳太四大金剛陳小旺師較技 能贏上一堆年青摔跤手 文化打學國術系畢業體育老師拜師 (年青高壯搏擊冠軍好手) 能技服空手道訪問團五人共二十幾段(內有國手好幾個) 日本亦有三位空手道家來訪技服而感激感動 其實 說小成績 只是介紹內家拳之美 人材投入 成績更美 廖白是學工程的業餘玩玩武術 說此 無非是拋磚引玉罷了 歡迎來切搓並非好勝 也只是 希望所說的拳理 能讓有疑者 可求證而已 廖白比武切搓多年 迄今從未傷人 都只求控人制人跌人以藝服人爾 雖能於實戰中 輕易擊殺人 卻從不敢用 不忍用 只換成控人跌人讓人撞牆震撼而服即可 歡迎對中華內家有疑之朋友 來印證解疑
aa3廖白 敬邀
某君問: 廖老師您好,看到您在九支會上的留言,知您乃內家之高手前輩。 不才今年二十六,初學太極僅二年,以十年之空手經歷接觸太極, 但近來在一處生活上遇到疑問,前幾天與朋友看到一電玩機,能測驗出一拳打幾磅, 雖說該機器之打法需打完再往下壓會較重,但是我的疑問就出現了, 我以陳太之掩手肱捶一式擊之,姑且不論結果, 但是我腦海浮現了一個問題:發出之勁與機器所測之磅數是否成正比? 曾聞陳慶州大師於日本作過測驗,一拳可達一千磅, 而世界拳王泰森也才六百多磅而已。 因此,想請問廖老師的事情是, (1) 勁與力的差別是否可解釋為---勁可等於力;但力不可等於勁。 換句話說,勁是活的,力是死的,勁可依鍛鍊無限量之增加,而力不行。 這樣的說法對嗎? (2) 空手道經由不斷地相互對打,從經驗中累積出了近似實戰可使用之技巧, 而在內家的練習過程中,是否也有類似訓練反應的課程,否則一旦遇到時如何應付之。 (3) 希望廖老師能在您的形八太極網站上多多刊載相關之練習方法(白話一點的),既使很基本也好, 讓像我一樣的初學者,氣功不強的基礎下,能在自己的練習過程中,多一些培養內家實戰基礎的課程。最後謝謝廖老師閱讀此信。
廖白勁可像陳慶州一樣快速 隨時炸出 以前談過勁與力 簡言之 中華內家高手 體重輕 何以能爆發出 一千磅勁道 因加速度快也 即所謂寸勁 炸力 F=ma 內家之 a 勝甚大 內家高手 隨時都能用上自身體重 此即 m 大 故曰整勁 辦不到 即非真內家高手 所以長勁推人 威力不大 或讓人推不動 都尚未證明自己是否具足陳慶州以上之內家功力 a 小則無威力故 有人很穩 很重 很壯 只要他不能 以手或身 隨時 炸出 整勁之寸勁 (不能伸手者 是體重力 無用) 無論他稱自己是多大的宗師 只能說 內家 功夫作得還不夠 廖白一看 即知好打 真打 煞那即可摧毀之 廖白勁可像陳慶州一樣快速 隨時整勁炸出 不須任何準備動作 加以身法自然 (自然步 隨意走動中 都可為) 故不用測也知 極大 (故拍人能飛跌) 想用測試機量 普通計測反應太慢 測不出 日本 中部大學 野野山義高 是以 高速攝影機 及 高速衝擊機 才測出 某 170公分 60公斤 之中華武術家 一發寸勁 600磅 以寸勁崩擊半步1025磅 此種勁 殺傷力極大 文化大學第一屆 國術系系主任 吳文忠博士 十餘年前 有翻譯日本 野野山義高 之報告 登於 雜誌上
aa3廖白 說此是內家正理 只不免讓無此觀念者罵 知音少 一笑也罷
至今 廖白與大陸太極一流名家已有兩次切搓經驗 前年 先與武氏太極高手 薛乃印兄 切搓 (人稱太極明珠) 廖白受逸文出版社老版之托 帶薛兄先參觀台北故宮博物院 為薛兄解說 後至台北中正紀念堂參觀 聊及武術 廖白拿出名片 上印 高雄市八卦太極協會 推手 散手教練委員會主任委員 功力段七段 (此頭銜已得十餘年矣) 由此一卡 薛乃印兄邀我摸摸勁 推推手 當下即在蔣公 中正紀念堂草地上摸上 都只沾粘逼吸走化 沒人發動攻擊 半晌 薛大師滿頭是汗 不由讚曰 好功夫 沒想到台灣還是臥虎藏龍 由此為友 隔年 薛大師來台 特來高雄看廖白 今年 與陳太高手 陳小旺兄切搓 採 活步推手 實況如前文 兩次與大陸一流太極高手切搓 所得 廖白深深感動兩岸武林一家親 並思維 太極未來 應如何由比賽型推手(推摔鬥牛) 走向更具技擊實戰味之真太極推手 才能真正發揚光大 廖白
太極拳的特点是以柔化為主(專氣至柔) 廖白之韌中剛 軔中剛 太極拳的特点是以柔化為主(專氣至柔) 能做到因势利導 (主動被動法) 以柔克剛(雖巨力無所施其勇) 以静制动(能先沾之 聽之) 以逸待劳(守於環內 故逸) 极柔軟而后极堅剛(久練 守則柔中韌 用則柔中軔) 所謂极柔軟者 是高度的不丢不頂 如影随形(沾粘如綑仙繩) 触之若有 攻之成空(此為以餌誘敵) 空虚无物 讓對手摸不到你的中心 進則落空 退即失势(只是扶著對手而已) 對手即感到處處不自在 站立難安 故柔軟不是柔弱无力(內有身朋靈用之大能) 所謂極輕靈 是能者自己用輕 卻非受者感受一定輕 所謂极堅剛 卻是受者的感受 感覺对方力大 自己处处不能得机得势(太極之大能 對待中 並不用力 受者卻如扛大山 處處碰壁 動彈不得 太極之大能即 極 韌與軔 卻又虛靈互用) 廖白與武友玩手 旁觀者 只看到廖白只輕輕摸住對手 扶住對手 隨對方攻擊 都只輕輕對待 彷彿不曾用力 若對手亦意以輕對 則與廖白接觸時 只站立難安 即不舒服彷彿肩筋 肘筋將會拐傷一般 須馬上換勢換手 或腳細下無根 彷彿欲跌 偏他無論如何還換手 還是移步換位 只還是我順他背(還是不舒服 拐筋斷意 斷氣的感覺) 才一會兒 就兩手極酸極疲 若他欲拼命變化猛攻 廖白還是隨他變化 輕輕摸住 扶住 只他如被大山擋著 韌繩綑著 他越快 越感到廖白之韌中剛 軔中剛 他越慢 就感到 廖白之柔中韌 柔中靈 柔中虛 其實是他自己濁力綑住自己 廖白並不曾一絲格外用力 旁觀者 看不懂 他為何沒摸幾下就累了 (若實戰 每一霎那 都可被廖白摧毀之) 此即 是太极拳久習之后身上會生一种鼓蕩之勁 楊太班侯 陳太發科即謂之周身朋勁 (如皮球 如水浪 一种极富弹力的整体勁意 能浮巨力 周身朋勁如巨 卻輕靈使用 此即內家 太極之大能 輕靈與堅剛之真義 aa3廖白 細說 太極輕靈與堅剛真義 綑仙繩是太極推手真義
推手是師門內 或師友間之 練習 享受法 真實戰動手 只沾綑(拿控)(管住)0.1秒(比喻) 即須破門敗跌之或摧毀之 (無此觀念者
太極未得正法)
形八太極重現武林祕笈 網站收錄清末民初高手資料 中時電子報 14:45 李義/高雄報導 金庸小說中以「南帝、北丐、東邪、西毒、中神通」形容武林高手,在真實的中華武術世界裡,清末民初的內家高手也一如小說中的人物都有其稱號經歷及武術的傳承,在廖景松設置的「形八太極」網站裡,不論是傾心追尋武術或沉醉於武俠世界,都可獲得滿足。 幾十年來,奔波全台各地遍訪隱士高人,以武結緣而獲得不少珍貴的武術照片及史料,目前這類史料多散佚在兩岸三地,大陸的史料多集中在北京大學體育系圖書館內,台灣則是由各宗師收藏。 在網站內可以看到姬際可在明末依古傳六合拳經創形意拳的歷史,沿續的傳人有綽號「神拳」的李洛能,後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郭雲深,與太極楊露禪、八卦董海川揚名北京,號稱「內家三拳震北京」,看一部拳術發展史,彷彿是置身在武俠世界中。 網站內也有清朝最後一任大內統領宮寶田的師叔,綽號「賽天霸、閃電手」的內家大師張占魁的照片,這在清末照相機被國人視為有攝魂作用而備受排斥的年代裡,照片更顯得彌足珍貴。照片中的張占魁,就像武俠小說裡精瘦矮小其貌不揚,卻是深藏不露的武林高人。 還有他的徒弟,縱橫日本武術界廿多年,被譽為「台灣神人」的王樹金照片,連大師于右任都贈墨寶讚嘆其神功。 網站成立近兩年,雖然僅有八萬多人次上網,但對一心想發揚國術的廖景松而言,每個人都可能是個可造之材,是個種子,因此他也毫不藏私,將所有珍藏與大家分享。
為導正武術之實戰價值,及提倡武術交流,凡對太極、詠春、綜合實戰有興趣的朋友,皆可前來參觀、學習、討論、試勁、友誼切磋,本武者一家之理,驥能提昇我中華武藝之水平。目前教授時間地點如下:週六-中正紀念堂音樂廳迴廊〔近中山南路一側〕晨十時至午一時 週日-二二八和平公園〔紀念碑旁樹林〕晨十時至午一時 上文的練習場地是 子陵的 徐子陵是天賦極好的青年武術家 體幹班第一名畢業 全台中正杯太極推手兩屆冠軍 中日唐手道散手冠軍 以永春拳為底 前幾年來訪廖白 切搓後 承蒙 子陵不棄 也稱廖白為師 原表達想每周六夜車南下與廖白學拳 廖白告之 你已有相當之武術基礎 數月來一次即可 還是理好現實事業為要 內家拳重在入門時之口傳心授 予以摸勁 餵勁 看勁 析理 得著正確內家觀念即可返家自修 所謂 師父引進門 修行看個人 其後多次南下來訪 廖白也教以 孫祿堂氏內家三拳 拳術精義 囑其返家修行即可 囑其多參多訪高朋 不要為門派所拘 子陵也由此參訪極多高手師友 諸君若在台北 若想學拳訪友 徐子陵處可學 aa3廖白 推薦 先看過子陵功夫 進一步想找廖白喝茶
歡迎來高雄玩 07-5622251
賀兄: 說真的 如能散手實戰 摔打擒拿發 則廖白最喜 推手是廖白最笨的一項 (形意 八卦本無推手) 廖白拍進 仍用得是長勁 若採寸勁 混元勁暴發 則非人體所能承受 陳小旺大師功力深厚 廖白很欽佩 有此種武友多幾個 人間也就不寂寞了 有緣可來玩 我想未來當有更多機會與陳大師互相切搓吧 有聯絡 代行稱謝問安
aa3廖白
形八太極淵流論: 吾師張其至 得師祖孫祿堂氏晚年真傳 雖以時代窘迫及個人環境故 未能以拳術名顯 只隱於世 同時間 復得八卦宮保田氏嫡系王明渠師於高雄壽山傳法 經數載 依師傳修行 傳內孫氏家拳技於廖白 廖白時年二五 前後期間 得遇各方前輩高人指點 如 家兄自小授以 王劍峰 系螳螂拳基礎 何朝儀師 授以柔道 印尼陳老於台北新公園 示以縱鶴精義 形意八卦前輩張占魁嫡系 王樹金先生於台中公園 示以 張系 形意八卦精義( (後武友九宮拳 談青雲拜入王氏門下為關門弟子) 及王薌齋氏 意拳樁功 馬國 陳兄 示以查拳高手張英健 查拳精義 鞠鴻濱師及黃性賢師 示以鄭子太極精義 全真教 李老道 示以全真功法 施師兄 示以 秘門螳螂拳精義 北簡兄 示以尚雲祥氏形意拳技 潘岳兄 示以 程派高氏八卦拳技 郭師 示以王樹金氏五拳心得 廖白報以孫氏 宮保氏精義 紀保重兄 亦以童金龍氏柔拳精義 坐有琴書齋 陳兄示以二高縱鶴林國仲技法(二高親傳弟子) 另 二十多年來 諸多師友互參 不及舉名 廖白以孫祿堂氏內家三拳為本 孫氏技擊為用 由此更融合參證百家 終得內家技擊最上乘真義 二 三十載 由形擊之能 上晉 氣打之能 終於氣打之能 已近功畢 現試修第三層 神擊之能 若有所得 定請諸武友代為印證 廖白所學 主體 為孫祿堂師祖功法技擊 故本師祖三拳本一之訓示 網頁稱名 aa3廖白 形八太極 師傳訣: 形意加八卦 神仙一把抓 龍虎官神鬼 虛靈化太極
aa3廖白
test123:看看游吟剑客的帖子,陈小旺也不算好手,也说到了步大不灵和不会散手的毛病。
此話也可 也不可 也看跟誰比 如何比 如果比賽之推手 它確實拿過大陸神州之全國冠軍 名聲 也掛 陳太極四大金剛之首 領導 影響 陳家太極一二十年 若說 依古技擊水準 則 游吟銀劍客之文 可參 陳小旺先生確實還可以繼續努力 求成長 只 可能須努力的 不只陳先生一人 可能 還是兩岸 居多之所有今日武友
aa3廖白2003.11.5
纯然:请教廖先生对重力作用线的理解。非常想知道廖先生对重心的控制方法。具体而言,重力的作用线落在那点。比如,寿关顺先生认为落在足根,然后通过五指扣地以平衡调整,另外通过吸胯调整。有的简单讲空涌泉而落重心。等等。纯然非常想知道廖先生对重力作用线的理解。
如果是 比賽形推手 若讓高人 如練有八卦 都高明至極 八卦飛九宮之能變勁力極高者 如董海川祖師 來參家推手式比賽 又不准他 變化 傷人或控人 只准他 以推力對推(不可用透勁或軔勁) 對方則盡力防以摟抱扭摔 此情形下 只能以力鬥力 可能都不太好發揮 虛實也不太管用 還成鬥力為要 (董以熊身巨力極大 當然仍能大勝 只外行也將看不到 董海川工夫絕妙及高明處 除力大定根穩之外 不能知 內家是好在哪裡 ) 比賽 但以規則故 此規則變成只准比 一二卦變化之力 故 成 斗力為多 人受體重限制
如此有限卦之比鬥力 差距變得極小即有限 (如世運柔道賽 選手對選手 都扭成一團而已) 則廖白暫不多論此 (此成體能運動 啥妙都不見了
只剩 去找到一流體能天才 施以科學化嚴格訓練而已) 所以 廖白與陳小旺先生之推手 以
大家習慣於如此鬥牛推 稱太極推手(以失真義而不能知) 故 廖白不想被 罵得太利害 一沾手 也只能以如此隨俗 鬥牛觀 陪陳先生玩
鬥力鬥牛而已 則如此況 兩人 相沾控間 廖白只能以脫控之能 以 一" 推力" (八卦者 搬攔截扣推拖帶領 太極 者
形意意珠能都不能用) 推其胸 而陳先生之長 即 準備好全力開臂摟抱頂後腳 應付任何 前推力者 (其實是以腰身 大腿頂牛中
比對方推人之手粗 故力巨 稱根穩 此時 如再應之以 輕摸撫 樓抱一點對手身臂 則推力 自然回到推人者之身 簡研之 如此推 推人者
本是傻瓜 所以 學比賽形推手者 都喜歡別人推他 反而不喜歡主動推人 此為推手鬥牛訣
一笑)
當別人以手推它胸 其實是變成以 細手去推人家 粗身腰大腿 等瞬間推不動他時 他將應之以吞身 轉腰扭抱摔 此劇 是陷阱本不太高明 卻稱之為太極推手借力 當然 兩人如都明白推人者
是以手比對方身腰大腿 則無人喜主動推人 只 會變成 互相扭抱樓摔 故 太極成笨式摔角 陳先生 如其電視上表演 一人受六人前推 而不動
或單腳立 讓一跆拳道六段者 推不動 此 即知 是此道完法之高手老手 只准 一二卦變化中 (還只准用力 不准用勁 如准廖白用勁
胸懷讓廖白 詹及勁到即透 透之極可能傷亡) (只准用推力 故受者 還能還之以抱力) 故其穩定之能力極高(故 學此種推手者 喜讓人推
不喜推人) 但廖白仍能在其最擅長之推手工夫中 (比賽型鬥牛對推下) 三四次 脫沾 以 雙掌極自由中 以推力 將其打出一步 半步 故
此單一二卦 難言勝敗 (武學明者 自明爾 如台北武術名家潘岳先生師徒等 一看VCD 即謂 胸腹不能防衛 沾粘工夫已敗
還任人一再遊走沾摸 還打推了 勝敗一看即明) 但無真鄭武術修為之平常人 則只能言 陳先生推手根穩 廖白根活善沾能變
孫門工夫在八卦能變之活 更適合實戰 論此種比賽形重心 就留給其他喜歡此種推手之專家去論
廖白在此另論 能聽善變之內家重心 如以較活潑之實戰或切搓較藝 則各種控法 手法 技法 都較可自由變化使用 則稱 比上 人體八卦中之
三四卦工夫 或五六卦工夫能力 此時 固定之鬥力及摟抱 就不是很重要 活力 巧力 能變之能力 變成極重要 所謂的重心 就不是以固定為主
則 自家重心永遠在變化中 讓敵難知 故 "意在人先" 成為工夫勝敗之主要關鍵了 故 八卦皆能變且穩者 才是真武學高手
簡言之用古語:"我順人背" 直勁橫破 橫勁之破之理 本在 我勢順 人勢背 故 能變者高 簡言之
兩人一接近 平常武者 極 鄉抱觸即互相咬死 只勝有限之頂抗 高明武者 即使貼身間 別人仍套不牢
咬不死他的身子與勁 故仍變化自如 身子不受死頂之抗力 故重心自如 變八卦
則能打人跌人在自在間
纯然:长手缩身,研圆旋转 纯然近日参八卦拳之理,对"长手缩身,研圆旋转"之理略有所得.即其自然六合之要在长臂缩身,其阴阳平和之理亦在长臂缩身;得自然六合后,加以研圆旋转训练,以求身法变化灵妙 以上所知,有所偏否,请廖先生指点.
可以是 形理之一 總在內在之自然一氣旋 陽入陰出 陰入陽出 相助相扶 不可過猶不及 過則傷之於偏 偏則病 病則傷身難久
aa3廖白2003.11.15
陳派太極 前賢陳發科 即不喜此種推手 曾言 找他推手者 他都拒絕 何以故 以都是找他鬥牛 鬥摔角 推手 門內摸勁之用(無勝敗心) 門外 不免成鬥力鬥摔角 比賽 則根本就成鬥牛 鬥摔角
然 太極為內家妙拳 沾粘只在控意 得機即發打 打則以太極勁打 當者披靡傾跌(曰 即鐵人都可打壞)
故 推手真義 相觸間 以 不被對手勁力咬死 套死
仍能自由法打 才是正宗 真義太極推手 沾粘走化中 頭臉 胸腹都如處子 身 如敷金粉
不能被對手實手觸及 此中 觸及成實 退半步一步 即稱敗何以故 等義為 實戰中 人以勁摧 頭臉胸腹招人勁打 焉能不死傷
aa3廖白2003.11.15
gnsc: 试手本是习武一件平常事,前辈功夫高,除苦练以外(当然要明师指点),切磋交流多也应是一重要条件。公布心得,一家之言,但是有利于大家的提高,只要所言是实,有何不可?但扯及两岸什么的,大可不必。本人一介书生,爱看武侠而已,大师、名家甚至于爱好者一个也不认识,无必要帮谁说话,只觉得武术本应该是技击、健身并重,试手平常,胜负小事,共同提高嘛,何必要漫骂威胁?
如是言 切搓本是平常事 將勝敗看成下棋 不要打傷人 但要能看懂藝術高品質因素 高品質之美官鍵在哪 才能全民學全道者 能走對方向 才不會枉費工夫 才能真說服外國人 自家人
aa3廖白2003.12.13
形意 前賢王薌齋之混元勁 炸勁
多年前廖白 潘岳都早已身具 卻不曾用於人身 何以故 太猛烈了 高手"仁者"不為 只廖白較技中 曾與近百公斤和氣道修者 近百公斤 根力太極推手修者 以空拳或掌 微顫即讓其騰空仰跌於褟褟米上 或七八十公斤推手冠君 得勢間 則騰空仰跌一二丈更遠 但都安全無傷不敢以立體炸力施於人身或頭臉 否則其勢更烈更速 挨者難以安全也 此是殺人技也 此無非是橫豎二勁 在間架內猛烈一抖 其勁極烈且極速但勁也極短 以豎勁為炸也(腳底發勁身守六合間架) 故其威勝甚猛 缺點是 勁太短
故須以橫變化沾粘以定中 故古形意拳經即言 一橫一豎天下無敵 王薌齋是形意古法之用沒錯
但若以此即為最高則謬 打外國人體能肌力者易 (古言 脾氣大如巨 腎氣快如電 帶拳套則比脾氣肥壯者勝
中華古實戰打法 則比腎氣 簡言之 脾氣是馬達須啟動時間 腎氣是準備好之油壓怪手 能懂否 ) 打無豎勁之半家者也易 何以故
一橫一豎連用曰整勁 當然比只練出橫勁之半家者勝 當然也比無橫無豎只直之西洋肌力勝 (此指中式渾涵之手 變化之祖 古中華實戰絕技打法)
一橫一豎是形意之根基 無此即非真傳形意心意 有此即成 內家 形意魂 落地曲直槍 即能沾身縱力 即能打人如掛畫 此為形意真傳初基
得此方入形意門 由此仍須上晉 何以故 勁太短故 仍須有追之功夫 變之功夫 沾之功夫 靈之功夫
以善用一橫一豎形意魂
王薌齋得形意真傳高境初基沒錯 更上 則`須渾厚而仁 尚雲祥也 其橫豎勁渾厚 故曰趟勁 故曰桶子勁 王薌齋晚年對其徒真心說往事 曾刊於力與美雜誌上 有三次記憶 一次 當王薌齋正值壯年近四五十 其時尚已晚年近六七十 尚王玩手
王始動 尚以鷹捉直落 王薌齋頓覺半邊身 由手直麻到身背身腳 久久不能自已 一次 王笑與尚 人皆稱
尚崩拳了得 直追郭雲深 人稱半步崩拳腳 打遍天下 想感受一下尚之崩拳 請尚以崩拳進 尚半步崩進
王試接手 王頓感眼冒金星 口苦咽乾 昏欲仆 急喊停 要求先停 坐於椅上休息 第三次 尚在練拳
王自外歸 尚直立笑迎之 王嬉笑 “接招” 尚直立隨他 不閃不閉不沉不化 王一划 尚直砰噴上
頭幾觸屋頂(形容高起之意) 尚驚呼 再來再來 王曰 無力矣 剛才是偶然之為 有意即不能也
廖白評:此是划勁先下後上 豎勁如魚之技能 宋世榮早年即善長 且於實戰中能為(對手會沉化 退化 閃化中 猶能抓住煞那機勢 將一試技者 遠攻來 宋輕輕一划 其人已飛跌出二丈外即此技) 君參孫祿堂拳意述真可明 尚王本都已具此橫豎之功只此技巧之妙未暗悉也 且尚之個小體輕姑也 茍尚稍沉之 化之 鬆之 聽之 則王亦無法發此勁 廖白
潘岳都懂此勁 故配合表演 或實戰中茍遇低手不能化聽
則可將之划發或抖發皆可也 此技不奇 豎勁之能爾 並非王薌齋已高於尚 知其竅 則易也
王之徒問王 由此三故事 王與尚 功夫誰高 王曰
我是周身大碗勁 尚是周身大水桶勁 小部份竹竿勁
廖白評:尚是周身大水桶勁沒錯 王是周身大晚勁也沒錯 後一句
說尚有局部竹竿勁則錯 是王知划勁妙法爾
後王改划勁為炸勁之立體用 (划勁者 上下皆局部橫勁之用 較溫和而不傷人) 王改為混元炸勁
(先橫定中 再以直炸取敵 其噴力更速 只此可能重傷人爾 須不顧對手死活才能用之)
廖白評:功力及道德 尚雲祥都高於王薌齋 (由對敵之傳說與故事神韻推理) 但平心論兩人相差二十歲 茍王後貳十年 如有大敵而繼續努力不懈(如尚雲祥終身) 則晚年功夫也當不在尚雲祥之下 但據聞王有二妻(內家重養身 是積健為雄 此義君知否) 且晚年(40-60)實戰武林已無舞台 人材已凋零四散 故王較鬆懈 故終其老 其一生功力終比尚遜 此為廖白個人推理
功力更上後則尚身法之靈以用沾粘顫 此董海川公 孫祿堂公之境也
故曰龍虎官三境 董海川 郭雲深 孫祿堂 尚雲祥 王薌齋都具備 神鬼二境則以董老 孫老為高
故勝人之法 觀念也變得如如無所能之人般自然 一般而言 王薌齋少數真傳徒 如姚宗勳 韓星恒
都已能發混元炸勁 也以此而而自得 以為此為王老獨得 誤也 廖白不以為然 內家真傳者都得也 此為內家真傳初基 向上猶須求神氣充盈
走身法之靈與沾粘顫 求變化如神鬼也 (無形勝人以省力且仁而不傷 此王薌齋晚年亦有此認同)
廖白評:三人排序 王是內家高境初階 大敵將 (廖白相信王得郭晚年心法善用豎勁間架是實) 尚雲祥則是內家高境 中階 大敵將 董海川 楊露禪 孫祿堂 都是高境高階 由大敵將入道深深 (董孫都以內家輕功聞名 無豎勁焉得輕功 內家輕功者 豎之極也)
近年以王之某些不肖徒 亂編故事起爭端 為抬高自己 先捧王 卻否絕中華武林各派前賢 此是該人未入內家真傳境 所以看不懂 高境勝人 無形無像 已有仁道 不再喜求猛震噴人滾跌以為高 至此 藝與道合 勝人在服人心爾 王之徒 不解此 而叙其四零年代 無壯 壯年之狂言 不解王薌齋晚年自號矛盾老人之悔意 頑徒之為 此是愛之適而害之 廖白相信 王氏真傳高徒 善用身力豎勁混元炸力者者 必然能看懂廖白此篇 亦會有同感也
aa3廖白 2002.8.16
廖白與潘岳 同具王薌齋之技 雖功夫以時代環境故 遠遜前賢
但因已能為 故看懂內家成長程序 故公道看內家武學 我倆探討 一致認為當年 尚雲祥功力遠高於王薌齋 意見大致如上 以上淺見 貢獻諸君
王有輕狂之言曾傷害中華古武林 但其功夫高得也真傳有創意也真實 說其為漢奸 廖白則不同意 廖白心目中 李存義 孫祿堂 尚雲祥 王薌齋
都是形意前賢好漢子 不同時空環境下 扮演不同角色 顯現不同味道爾 縱炸之勁 較淺 多年前 廖白
大病兩年之後 復修 幾年即先恢復 王薌齋之炸勁 (火技) 也看懂好友 潘岳先生 也已可同具縱炸之能如
王薌齋 當日 也預估 可追上王薌齋一生最成熟之境 再 走過 再行遠 有一天 更高時 能真正進入
"真水技" 漸如 楊健侯 孫存周等前賢 實戰中 能 控而不傷人之境 aa3廖白2004.2.16
廖白師傳孫氏內家三拳真義
廖白隨張其至師 得孫氏內家三拳真義 現提供供孫氏拳同門參悟 太極形意八卦 孫氏功夫與其他同源異支者稍有不同 功夫幾乎都從暗勁起練 即形意亦如此 孫氏拳 簡言之
以養氣(柔) 練氣(剛) 養神(靈)三部分而言 比例上 孫氏 形意虎 最善養氣 (不能理解者 未悟孫氏奧密) 孫氏 八卦龍 最善 練氣
孫氏 太級官 最善養神 此即孫先師傳下 口傳心授秘 得者能逐級而上 此有言語難及之處 學者請多參研孫先生補五部著作 其動作照片之神韻
能悟即得 若以健身 則直入孫氏太極即可 君觀劍雲師 八十八歲女子 身輕如貓 髮密如茂
此神足之像也 用之劍法 用神才是上品故人稱孫先師之技 存周得其髓 劍雲得其神 常人不能懂 以為劍雲女子也 不喜實戰 故偏於太極拳
八卦劍 不知得神者 即此也 現世無用中國劍之機會 否則諸君當可見到劍雲師實戰功夫在”神” 在劍也
若以現代學實戰功夫為目地 因不能只以輕靈神意劍法稱雄 故則宜由形意實中起練 較易悟入 此是孫先師本身親證之程序孫門形意亦主暗勁慢練
慢練之目地 在於善養氣練氣 君參孫祿堂先師拳照 周身豈有一絲一毫剛氣 只有韌與輕靈 不是故意多加孫氏以分家 只孫氏拳
即形意都是重養氣於內 已無剛爆之氣 故已別於其他系之心得 簡言之 孫氏拳 茍得真傳 且能体悟 則學形意 八卦 太極都同一味也 也同一果
真傳者 得一即得三 用只口傳心授之訣爾 三拳 養足中和神氣 則內部即有“韌”與“軔”
韌者周身橫勁之意 此橫為先天之橫 太極稱之為周身朋勁 由練形意八卦太極任一拳即可得足周身一丹田 即周身一太極 此太極一氣 可護體
兼以虛實虛靈之用 即變成極善沾粘 吞吐以胸腰 進退以步 此即善化善護之功 故即由形意或八卦練入得周身一如者 只須知太極拳喜
陰陽真義(沾粘陰符槍)當下等同太極 同理 由孫氏太極得入者 修得周身一如時 茍知形意喜用 落地曲直槍 鷹熊真義 即等同形意修者
另八卦喜用 變龍捕人槍 抽身換影真義爾 軔者 氣動即軔 此動指相互間之運動 即使您不動
敵人快速打來 碰著您身間架骨棱 亦如中鐵骨鐵壁 故古曰 骨生稜 即此意 周身亦如皮革(高者) 以此軔 若以拳掌臂足 揮向 刺向敵手
稍近即可傷之 當年孫先師五十前 時代社會保守 也無太極拳著作 太極之神妙只口頭傳說
也無人公開其善化善發人應用之密 故孫先生須拜郝為貞為師 始能知太極用秘 只當下一說一摸 孫先生頓悟 我身形意八卦本已有之
內者一如者同也 只運用之奧有別 而今 各家理論都公開了 孫先師是著作公開 風氣開創先驅
以其實戰大名 千辛萬苦才得知三家之密技 卻能有此深心 我輩後學武人 心存良善者 豈能對孫先師 能再有一絲一毫不敬其人不感其心之舉
先天一橫中 自有龍虎官之象 可得韌與軔(其中有神可輕靈神妙) 其環可護 其直可崩 其豎可顫
其靈可妙 萬法皆藏於八妙一如中 故孫先師以八妙傳其神韻 得此八妙即得孫氏真傳 得此 一切足矣 此即孫先生之學 得一外事畢
應用只本性天真自然之能爾 aa3 廖白2002.9.10
老农:老农看法略有不同,即文中之第一段的"暗劲"似应为"内劲". 在下所了解的几位长辈所言"暗劲"是指连拳(犹指形意)的一个特定阶段、或本身功夫所到一定境界。请思之
孙伟:练形意拳倒不是要跳过明劲,不过我曾听一师叔说他的师傅刘正邦说,孙老先生教拳高明就高在与众不同,教劈拳从柔劲起。(不过刘正邦是带艺求师。)我的意思是初学者可以明劲为主,暗劲为辅的练习劈拳,就是平时打明劲,有时走走暗劲,更容易掌握劈拳的撕劲和整劲,练习者可体验一下,会有帮助。
諸位先生所說也是有理 不過暗勁一辭 也可有二義
一從“練”上講 一從“用”上來講 氣少力多 即是明勁 氣多力少 即是暗勁 若說練拳 有人言 形意從明勁起練 即是小學功夫起練
八卦從暗勁起練 即是中學功夫 太極從化勁起練 即是大學功夫 此段話 指形意有三階 階階分明 三階者 亦入太極化勁高境 八卦有兩階
太極只一階 卻數十年不明白者多 故若以練功夫言 形意段落分明 最易墊根基 若以養身言 太極最佳 以上只是普通一般的見解 慧根深者
不作此解
若說用時 太極稱直皆由化勁練入 用時卻多半無法稱心如意 此即練法用化勁練 只境界不到亦是空言
孫先生 宿慧高 練形意即直皆以氣多力少之法入修 故二十餘歲 功夫已稱高 以其瘦小斯文 若無內勁神氣之功 其力有幾兩 孫先師參學內家三拳 融而匯之 改為 形意八卦皆由暗勁始練 君多參看孫先生五書 用辭神韻可明 此適合悟性高用心深者練 若得明師在旁餵勁 學其師神韻 亦較易豁然而開 一旦開悟 此後進境可逐日加深 真正體會內家妙用 至此 觀孫先生書 如說己身事 觀童先生故事 亦深心體會而不疑 所謂明 暗 化亦是以辭暫解爾 豈有段落分明 不過是後天力漸化 先天勁漸長 先後天合一 初則全身打成一塊 既則剛柔混成 剛柔悉化 全身一如爾 孫先生用語都極恰當 功夫作到 就深深感受 其言再恰當不過了 無一空言巧飾 言簡意深 不可以凡解 當以修者身證解 供參爾 aa3廖白2002.9.11
老农:“后天力渐化,先天劲渐长”,说的好,不过不才愚见,这只是明劲阶段所达到的程度,从有的前辈所言,明劲不仅是练出力的意思,还有明了之意。而暗劲,老农以为是先天劲纯,真正的内劲上身的程度。至于化劲,老农不敢谈矣。其实,观童旭东先生的文章,也可看出三劲所指应为功纯之程度。是以“氣多力少 即是暗勁”之说法,似乎以孙伟老师所说之“柔练”称之为妥,不知可否?成如所言“當以修者身證解”,孙门弟子当以修为本,以身证之。
您所言 也都可以 有人分三乘 有人再加一最上乘 成四乘 有人以為不足 因有些用語 久用久聽 引用人多了 引用境界之說也廣了 也俗用了 於是覺得不夠 只好再加名辭 簡言之 同一辭 有時 從嚴的解 有從寬的解 以孫先生解 與童先生解極有不同 孫先生在八卦拳一書 對尚雲祥先生之讚譽 諸君可參 孫先生在拳意述真所提 前輩耿先生吧 明勁練五六年 後練至暗勁又五六年 其言之明暗定義有與孫先生所定義有別 而童先生將尚先生一生成就 放於明勁 故此三者之論 差別極大 另郭雲深先生所教 三層功夫 起如剛挫 落如剛鉤(或輕用言如竿釣 如墜子等) 起如伏龍登天 落如迅雷擊地 起不起 何用再起 技到無心始見奇 等等用語 又是不同 廖白手邊無孫先生著作 記錯了請包涵 只是表達 文辭會延申 會漂移 維根斯坦以此笑西洋兩千年哲學 都是辭彙誤解而生辯破之學 有此 才開端 近代語言學研究 故您所言 廖白也能同意 無可無不可也 諸位前賢所解明暗化勁諸辭 只能參考 不能以此定絕對定義
定高低 若要解說 意宜先定哪位先生 在哪說啥 其義如何 由此討論較宜
明勁者 也有上乘高階明勁 如尚雲詳先生 (已無剛暴之形 起落敵摧 感覺極剛極可怕者 是受者之覺 非發者之形 故您說尚雲祥是啥勁) 也有指初學數年 仍以力大為雄者 如耿先生初學之謂 一辭多義是不
aa3廖白 同意您言 明勁可高可低 可純用可俗用 不同文處 所指不同
2002.9.11
如是言 一般言 太極由練神 由化勁入手 此言諸君當可同意
再言 {所有練太極者 因為練神且練化勁 則其功夫當已入化境} 此言因非事實 故諸君當不會同意
初學太極也可 學化勁練神 與功入化境者 之化勁練神 其差別不可以千里計
另一思維 吾識二友 有年青男孩 年青女孩子學打坐 以童身精純故 不及一月(有人數天即成辦) 即氣灌脊柱 將脊椎瞬間衝直(如佛像 脊柱都有氣撐住衝起 故坐像莊嚴) 直上腦門 頭骨裂開(請參道門之書 在此不論)
有孫先生高徒支先生傳人關先生 為文稱久修之後 頭骨如裂 為入道之像 諸君試解 此二者境界同否 廖白個人解 以氣衝腦門 以神言
同也
以氣注周身 打鬥功夫 不同也 一積月餘之功 一積數十年之功 豈會相同 故以此供參 同一文辭 或同一境界描述 只範圍不同 不可定論 宗教之修如此 功夫之修亦如此也 故曰 渾涵之手 變化之祖 非其人演而拆之不可定言也
aa3廖白2002.9.11
刘树春:我认为,不管什么明劲,暗劲,首先要做到内三合,外三合,大家想,真正做到的有多少人?我认为,明劲必须练习到整了以后才能练习暗劲,否则,明不是明,暗不是暗,全身劲力散乱,气亦不合。
神子:‘不过刘正邦是带艺求师’,此句加注的好!神子在郑州求学期间,曾不断到在郑州刘正邦之徒李慎泽老师处(李后经家师介绍拜孙剑云为师)。李先生教人也是从明劲入手。神子是学医的,抛开形意拳的内劲和培元固气之说不谈,试从医学角度来解释明劲、暗劲、化劲。不足之处还望方家指正。从解剖学观点,所有的肌肉纤维如果向同一个方向牵拉,所产生的动能将可以拉动25辆八吨重的大车,但是让肌肉纤维向一个方向事实是不可能的。在研究形意拳的科学性时,神子时常被前辈技击家所折服。形意拳是目前神子所见到最科学将自身本能发挥到最大的拳种。他巧妙利用夹角使之将肌肉纤维所产生的功能表现出来形成所谓的整劲。同时,力的产生分动力性锻炼和静力性锻炼,形意拳属于两种的结合,静为本,动为用。静是动之本、之源,无静动无本,无动静无用。所谓明劲,是通过具体的方法是其动能调整到最大训练方法。筋肉纤维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之中,能在短时间进行有机的结合,使之产生巨大能量。明劲的训练是能否练好形意拳的基础,科学的训练可以使人去除所谓的拙气、拙力。而使人训练有素。形意拳是技击术,重意不重形是其特点之一。人示形于人,是技击家之大弊!故此形意拳有暗劲之说,周身整劲如果通过明劲过程练出,即可进入此阶段训练。一样将周身最大的能量发出,但无示形之弊。如此是形意拳渐入神明必经之过程。至于化劲,只是从运动医学来讲只是一由泛化至自动化的过程,前两个过程一般人通过努力都有望达到,但泛化至自动化非天资聪颖和刻苦者所能攀越。飞人乔丹的篮球就是泛化至自动化的最好表现,乔丹的存在对于生活在同时代的篮球运动员,可以说一种悲哀。他的自动化超越他们的自动化化。孙禄堂的存在,同样也是他哪个时代武者的悲哀而已。目前,人大多在明劲、暗劲间下功夫,达到自动化的可以用少如麟角凤毛来形容。至于孙禄堂教人从暗劲入手,我是相信的,因为拳是一理,其理相通,但前提是此人须是带艺明理之人,而孙公也是指点而已。有很多学有所成之人到孙禄堂先生处,经其点拨而技艺大增者大有人在。此大可不必从明劲练起。如刘正邦。但刘再授徒依然从明劲入手。自古天地间道理相同,如武文一理。比如书法,入手由描红、开始,及至熟悉后开始临摹各家之书,有小得后,渐渐习行书、草书、魏碑等等字帖,终有一日,得其各家之精意,得其意而忘其形,自成一派。但能达到这个阶段的人少而有少!如此和明劲、暗劲、化劲三阶段有何区别哉!国人喜神秘,使很多东西使人雾里看花一样,终不得其解,目前日本人都在用现代之理来探索我国古代武学之理,以求进步。而我们如不努力只怕终有一日要技落旁家啊!
諸君見解極是正理 普門品如是論
孫先生作品都是五十歲左右所成 其功勁已入化境久久 廖白極喜觀孫先生圖像 其人無論形意 八卦 太極
無式不”如” 其形如直似曲 如曲似直 渾身彷彿無骨似水 天然渾成 無一絲強勁在內 故曰
如
六合者 一氣通暢六合自成 無論形意 八卦 太極諸式都須守六合 此言一出 有人不解形意打法
實中對中 以虎抱頭 熊膀 易達六合 故稱六合拳 八卦變中變 如何成六合 八卦稱九宮
有此戊土中正一宮永不可失 故虎氣龍變 六合依然不可失 貼敵走化 不離半步 此正奇也 以此稱移形換位 抽身換影 接上敵勁之瞬
依舊是立掌如艮 二姐出門 推山入海 故古賢曰 形意八卦同也 此形意是虎中龍 八卦是龍中虎 不明此 焉知八卦如何實戰
再言太極 太極如是 無六合 周身能朋之勁由合來
真六合 即三環套月 三環即一環即千百環 此環由中和元氣自然所成 非外形肩骨落侉筋架之安位也(此是外家六合)
身練 如合得天然六合 此正是各家各師之道行也 孫先生理都說了 相片神韻也都極力傳神 只猶有一事開不得口 即 口傳心授及學子深心也 願與諸君共勉
aa3廖白強解六合2002.9.11
神子是好孩子 雖已三十 只廖忍不住還是托大稱讚了
廖白文章常說理 說果 不說法式 何以故 法式 諸話已被先聖先賢說盡故 還有何話須說 明理 可頓悟 此是文殊智 如青毛吼之勇猛精進
事須健修 正是諸位先生所言之事 此是普賢行 如大白象 一步一腳印 如實走去 理事不二 廖白遠在海外 只能說理供諸君參考爾 吾師所傳
是孫先生所傳 吾師再詮釋 廖白再二次詮釋 供參而以 諸君子在孫劍雲 孫叔容二女士嫡系真傳調教下 廖白所學孫師之傳旁支 皮毛爾 供諸同道
腦力激盪 另一思考爾 正學 還當由明勁 暗勁 化勁逐級墊基才是
aa3廖白2002.9.11
敝人表達的武學概念 基本上是孫先生神意之真傳
雖然我的老師武林無名 只是個無來歷的街市隱者 不過 張師敬孫師愛孫師之情如實 廖白感其情 續其志 來此與嫡系同道結緣 基本上
吾師所傳與孫祿堂先師及孫存周先生同 用辭或許已有銓釋學之再生游離 但其道藝精神不二 諸君想
童先生未作文考據前 馬承智 胡鳳山 柳印虎 朱國福 曹宴海等等孫氏傳人 諸君識得幾位吾師與此述名人諸師兄弟同也 得傳自孫先師
茍如今張玉魁 齊公博等等等有名無名孫氏傳人 有傳人出現 諸君喜歡否 但其功夫用辭 觀念表達可能也與廖白一樣奇怪
君觀董海川弟子千人 留名者十餘位 最亮者稱八大弟子 都是帶藝投師者 董海川公以一轉掌 因材施教
八大弟子所得各各不同 尹福 牛舌掌 善點穴輕功 稱乾冷勁 程挺華 龍爪掌 善沾衣跌 馬維棋 風輪掌 史六 李存義 張占魁
諸家多面貌 若董老有子 稱嫡系 其他諸前賢也只敢稱旁支 此是愛屋及烏 其藝其情都稱八卦門也
廖白言說 與劍雲師 叔容師有別 君觀董老八弟子何以為奇呢 山不厭高 海不厭深 周公吐脯
天下歸心爾
拳技有別 拳道無二 此即孫先師真傳 aa3廖白笑語問候諸嫡系傳人再傳人安好2002.9.11
如此則勝美 敝人所言與諸位同道 如同一事
藉易經卦爻辭解疑(信者信其靈 不信者知其為分析工具利器) 或由同一卦得解或由其他卦得解 君子善易則不占而能卜之 何以故 道理同一也
各人分析功夫 由東來講 吉 由西來講 何嚐不吉 功夫如是言 有說春風好 有說秋雨涼 一切好 諸說可參
故初學者諸仁兄 看廖白言 參考爾 真練功夫 還須就地照您自家老師指導 亦步亦趨
aa3廖白2002.9.11
廖白與陳小旺師此次切搓有遠因 : 半年前 有一武友突然來找廖白 自稱姓邵 曾和傅淑雲前輩習少林太極形意八卦近二十年 也和趙福林老學兵器九節鞭 刀槍 及八卦太極(吳俊山系) 他聽說廖白功夫很好 特來討教 廖白與其切搓後 邵兄驚服 表答願意和廖白學習 而後廖白即指點紹兄形意 卲兄回去後 不斷向趙老題及廖白 趙老也對廖白很感興趣 幾個月前 陳家溝來了一位陳老 七十五歲 台灣趙堡王晉讓早期親傳高徒 現移居陳家溝附近(鄭州吧) 也任陳家句太極武術學校重要職務 武友杜兄邀請廖白到趙老少林館一敘 廖白去了 原與趙老 陳老相見勝歡 同是中華愛武人 故一見如故 聊武中 趙老表演八卦太極 陳老表演陳家小架 都即美 廖白走了一點形意 歡語中 二老送廖白一書 書上題字 極稱讚廖白 過了天 三人再聚 談及兩岸武術 陳老說 歡迎廖白隨時去大陸鄭州找他 他保證 一通電話 即可叫陳家溝高手 馮自強 陳正雷 王西安 朱天才等 在家 不准出門 等我們 對陳家溝諸高人讚不絕口 廖白較傻 直言惹禍 廖白說 兩岸武術 台灣不見得輸大陸 當然 大陸是祖源 而且十幾億人口 本應較高 只可惜文革中斷了 台灣五十年沒斷 故可能較高 只遠來和尚會唸經爾 由此衝突 陳老極愛陳家溝武術 即放言 將請四大金剛 或王西安兒子 大毛二毛 來台灣教訓廖白 也可以擺擂台立生死狀 打死不賠命 廖白說 言重了 習武切搓 隨時來即是 說立生死狀 一付拼命姿勢 則不必了 由此不歡而散 本次陳小旺要來 有朋友傳送招生簡章 稱陳大師有太極神功 朋友(文人工人) 問廖白要不要去推推看 廖白笑言 人家是招學生 我去幹嘛 朋有說 我問問他要不要讓人試功夫 此友 對武學一翹不通 對江湖也不懂 隨便說 我也沒理他 趙老忽然電話找我 說陳小旺剛返陳家溝來 替陳老帶東西給他(趙老) 一定會來少林館 說他想安排廖白與陳小旺試手如何 廖白說 可以啊 陳老上回臨走 說將請陳家溝高手來教訓廖白 廖白心想 此次因緣是否即此 後趙老三次聯落廖白 說安排好了 他也明白告訴陳小旺 他有兩位朋友 想領教領教他的太極神功 (趙老性情像小孩 直說直言慣了) 也說 陳小旺答應了 廖白囑趙老 人少司私下切搓才能看到真本事 沒壓力 比完還可以作朋友 趙老說好 後來變成二十餘人觀戰 他是如何對這些人說的 就非廖白所知
賀老師所言不實 趙老主動通知廖白 安排廖白與陳小旺切搓 並說 已主動告之 他有朋友 廖白要領教領教陳小旺功夫 趙老說 陳小旺也答應了 二次通知 由傅叔雲老之門徒 邵在田先生替趙老通知 廖白事先不知趙老通知了二十餘人 臨場才知 賀老師所言不實 廖白說當時 照完相 傅老正坐 陳小旺師其左 邵在田兄拿椅子請廖白與黑姬師弟正坐對面 其他二十餘位來賓站餘左側 由趙堡蕭自傳師先表演趙堡忽雷架 再由邵在田兄表演傅老師所傳太極拳 再來由陳小旺師表演打半套拳 此時趙老走來廖白與黑姬旁 輕聲說 姬先生先討教 再由廖先生討教 陳小旺表演完 黑姬走上 客氣說 陳大師手下留情 不要把我打飛了 陳小望即迅速下蹲 伸出右手直插黑姬脅下 撫抱之 然後請黑姬推他 再台灣 看慣如此推手比賽方式 黑姬知此根本推不動 故一笑未推 陳小旺師即左手拉黑姬又手來他胸前 說來推我推我 黑姬笑 說推不動 好重 此時陳小旺反推黑姬 黑姬輕退兩步 笑說 好利害 兩人再近身 陳小旺想把右手再插黑及姬脥下 黑姬手沾粘之 不讓其進手 如此較手中 近一兩分鐘 陳小旺右手始終不能得插入 空氣變得凝重 陳小旺突然變雙採黑姬右手前拉 黑及姬順勢大步被拉出向前一兩步 以結束此一尷尬 再來由廖白上 陳小旺說來推我 隨便你推 廖白看多推手比賽不喜此種推法 開胸張垂手讓人推胸者反較穩更站便宜 (大師不開玩此種方式 此是欺外行) 廖白說 沾手活步推 陳小旺說 那是推摔都可用 廖白點頭 由此開始 其他如前文述說 廖白與黑姬師弟 下來直嘆息 陳小旺師 身穩力重善比賽型推手 可惜沒沾粘勁 不是廖白黑姬心目中的古太極真功夫
賀老師問: 但都不能如你們瀟灑隨意而出,你是怎樣苦練的?一門形意就夠練一輩子的了,何況再加八卦,縱鶴?你可透露一點東西嗎?但不要講得太玄了,讓初學者有絛路走,將來也能像你們一樣。另外你的勁源從何而出?湧泉?腰腿?丹田內轉?還是筋肌瞬間收放? 廖白答: 陳太也講大圈練到小圈小圈練到無圈 練到 無圈 則隨時沾顧中(上前防衛中) 都隨時可打出全身勁道極限的拳 心意拳就講究 顧即是打打即是顧顧打合一即此 問如何練出的 心意有內功經 無論河南之守洞塵技 或河北之樁法心法(可參王薌齋書) 或山西之內功經(無論宋世榮或車永宏系) 無非是練心意氣神歸一 此即內三合 外形懂心意實戰法 即外三合 如此有功有法即名六合 心意六合拳即暗示此一拳之宗旨 說練法 由五行四把十二大形三拳一樁 練成周身一氣 此由多反歸一 最後一舉一動都可六合 再把諸法忘掉 沒騙您 看好像很多其實很容易收攝 練懂一種心意 再明白 心意即落地曲直一槍(喜截撞法即實中) 八卦即變龍捕人槍(喜化打閃打善長控人即化中) 太極即沾粘陰符槍(喜沾粘陰陽力偶打人即空中虛中) 故又由心意六合拳一拳衖懂 再懂上述內家三槍之別 當老師的口傳心授 一摸勁一餵勁 一示範 就哢懂了 此即孫祿堂傳下之內家三拳 孫氏技擊之教法 回歸一心一意一氣一太極 此是最簡語 非玄言玄語 廖白想 三拳切入都可 老師懂的是程序 學生得的是信心與目標 一天練一點 久久自芬芳 若老師只懂推 只懂站穩鬥牛 那當然師徒都難修成 目標錯誤的關係 目標對 久行自然有成 故看過好功夫 摸過好內勁 相信道藝與老師 如此而已 問勁由何出 廖白答 勁由兼臂出者 小成稱通臂 勁由脊夾出者 中成 勁由湧泉出者 上成 廖白勁由腳底出 故能符合心意拳要求 打人如走路 看人如篙草
有武友問 學內家拳應有之修養 即諸勁之同異 廖白答 清有著名拳家(?-1810) 曹竹齋 福建人 有曹一拳之稱 論拳曰: 拳棒宜君子習之 首為調血脈養壽命 次可禦侮(會有高深真功夫但是是副產品自然而得) 大凡拳術精者 精神貫注 全身胸背肌膚光滑如臘如嬰兒之細膩 二是體質健康而額顱豐潤 因其血脈流暢應乎自然 內充實而外和平 故君所言 如是 君或質疑廖白何辯論乎 廖白答 太極內家已失其真義 即使是名門之後亦失其真 故廖白言真而已 前年 與一楊太極第幾代名師遇 該師亦是某國立大學體育教授主教太極拳 已修習太極數十年 傳人遍天下 廖白請教其推手功夫欲與其推手 該名師答: 太極沒功夫 若說有 是 讓人健康即是功夫 廖白再質疑 古楊家三代陳長興陳發科都有高深功夫 該師答: 必是練有特異功能而得 絕非太極拳能練出功夫 現代人看太極 都走向矮低姿勢 讓人推不動 卻不見古太極真功夫 名師之後亦如此 大教授亦如此 大師亦如此 (吃胖一點像相撲選手再談修養不動手只套招表演就好了) 悲矣 廖白豈好辯哉 說真理說古理爾 說印證 非好鬥 只卻諸君疑而已 談及勁 內家太極勁 本一 即神意氣足 即是太極勁 未發 能沾粘綑人 已發 能爆發傷人跌人 (缺一即不真) 勁能借地之力 則勁整 其他諸勁名 都是用法而已 爭則失真義 得一萬事畢 一者何 中和內勁也
修假兩天 為塵事奔勞 剛到家 與武友聊天 脈衝波與方波之別 諸君知否 若知則分析內家寸勁混元勁爆發勁炸勁 說有千磅重 是有理的 但作用時間極短 像脈衝波 像針刺 內家氣打即此 若能有整勁(用上身力) 即m 與 a同時家大幾倍 則f=m*a 打擊力由此而由 普通外功力之擊兩三百磅 變成內家之脈衝波之擊上千磅 非不可能 內家功夫做到了 震身勁縱勁干冷勁混元勁 就有了 此即真傳內家之大能 只因a極大發時周身如震抖 普通人很難想像 而修者也非常不易練到 近代較明顯例子 王薌齋 宋鐵麟 姚宗勳都可做到 現代 潘岳兄廖白也都能做到 我想 真懂內家功夫者 聽廖白分析 即會發出會心的微笑 懷疑者 聽不懂者多也難怪 所以 只能相信上百公斤職業摔跤 或格鬥及技 血腥肌肉巨人有威 而很難相信中華內家發得出 寸勁巨力 這正是中華內家失其真義之因 有問 廖白自言能發千磅巨力 未何沒打倒陳小旺師 此中沒聽懂沒看懂廖白所言 長勁是推力 a加速度極小 故以廖白之體重 七十餘公斤 乘小a 其力有限 若讓廖白以震身力混元炸勁力發 則非血肉所能承受 混元力會殺傷人 廖白沒發 是因趙老拖 某老會前幾分鐘叮囑 要求廖白來者是客輕試即可不可玩真的 有疑者 想親嚐混元勁震身勁味道 請來訪時說明 必可親身感受炸勁之威 所以 中華內家高手 若帶上拳套 或改為推力柔道力 則高手不見 why? 炸勁寸勁干冷勁震勁混元力(同質異名) 都是時間極短峰值極高之(上千磅) impulse脈衝波 (此為中華小個子內家真高手之寸勁之能 殺傷力比方波大) 不是 有能量面積之 方波(此是西方大體重選手之拳力)
廖白比武切搓多年 迄今從未傷人 只換成控人跌人讓人撞牆震撼而服即可 所以 論拳之造詣 只中華有老弱人經久修而能成氣候者 若再有人才投入 像楊傳廣紀政等奧運世界級選手 則何愁武術成就不能讓中國更光輝 如一堆人才投入 像日本空手道少林拳會員 動則數十百萬人會員 幾十年持續 焉得無更好成績 其實內家努力在持續恆心 卻非一天要很多時間 如是楊傳廣型體能天才 數年即可大成就 廖白以自身為例 原是百米跑十七八秒的瘦弱人 卻能有此小成積 收服高市警局武術總教官收為代師授藝師弟 收服奧運跆拳儲備選手八十公斤級求拜為師 四跌中正杯推手冠軍黃某 收服渾身冠軍一堆的年青天才武術家徐子陵為徒 能技服武氏太極高手薛乃印 能與建壯如牛且功深之陳太四大金剛陳小旺師較技 能贏上一堆年青摔跤手 文化打學國術系畢業體育老師拜師 (年青高壯搏擊冠軍好手) 能技服空手道訪問團五人共二十幾段(內有國手好幾個) 日本亦有三位空手道家來訪技服而感激感動 其實 說小成績 只是介紹內家拳之美 人材投入 成績更美 廖白是學工程的業餘玩玩武術 說此 無非是拋磚引玉罷了 歡迎來切搓並非好勝 也只是 希望所說的拳理 能讓有疑者 可求證而已 廖白比武切搓多年 迄今從未傷人 都只求控人制人跌人以藝服人爾 雖能於實戰中 輕易擊殺人 卻從不敢用 不忍用 只換成控人跌人讓人撞牆震撼而服即可 歡迎對中華內家有疑之朋友 來印證解疑
某君問: 廖老師您好,看到您在九支會上的留言,知您乃內家之高手前輩。 不才今年二十六,初學太極僅二年,以十年之空手經歷接觸太極, 但近來在一處生活上遇到疑問,前幾天與朋友看到一電玩機,能測驗出一拳打幾磅, 雖說該機器之打法需打完再往下壓會較重,但是我的疑問就出現了, 我以陳太之掩手肱捶一式擊之,姑且不論結果, 但是我腦海浮現了一個問題:發出之勁與機器所測之磅數是否成正比? 曾聞陳慶州大師於日本作過測驗,一拳可達一千磅, 而世界拳王泰森也才六百多磅而已。 因此,想請問廖老師的事情是, (1) 勁與力的差別是否可解釋為---勁可等於力;但力不可等於勁。 換句話說,勁是活的,力是死的,勁可依鍛鍊無限量之增加,而力不行。 這樣的說法對嗎? (2) 空手道經由不斷地相互對打,從經驗中累積出了近似實戰可使用之技巧, 而在內家的練習過程中,是否也有類似訓練反應的課程,否則一旦遇到時如何應付之。 (3) 希望廖老師能在您的形八太極網站上多多刊載相關之練習方法(白話一點的),既使很基本也好, 讓像我一樣的初學者,氣功不強的基礎下,能在自己的練習過程中,多一些培養內家實戰基礎的課程。最後謝謝廖老師閱讀此信。
廖白勁可像陳慶州一樣快速 隨時炸出 以前談過勁與力 簡言之 中華內家高手 體重輕 何以能爆發出 一千磅勁道 因加速度快也 即所謂寸勁 炸力 F=ma 內家之 a 勝甚大 內家高手 隨時都能用上自身體重 此即 m 大 故曰整勁 辦不到 即非真內家高手 所以長勁推人 威力不大 或讓人推不動 都尚未證明自己是否具足陳慶州以上之內家功力 a 小則無威力故 有人很穩 很重 很壯 只要他不能 以手或身 隨時 炸出 整勁之寸勁 (不能伸手者 是體重力 無用) 無論他稱自己是多大的宗師 只能說 內家 功夫作得還不夠 廖白一看 即知好打 真打 煞那即可摧毀之 廖白勁可像陳慶州一樣快速 隨時整勁炸出 不須任何準備動作 加以身法自然 (自然步 隨意走動中 都可為) 故不用測也知 極大 (故拍人能飛跌) 想用測試機量 普通計測反應太慢 測不出 日本 中部大學 野野山義高 是以 高速攝影機 及 高速衝擊機 才測出 某 170公分 60公斤 之中華武術家 一發寸勁 600磅 以寸勁崩擊半步1025磅 此種勁 殺傷力極大 文化大學第一屆 國術系系主任 吳文忠博士 十餘年前 有翻譯日本 野野山義高 之報告 登於 雜誌上
至今 廖白與大陸太極一流名家已有兩次切搓經驗 前年 先與武氏太極高手 薛乃印兄 切搓 (人稱太極明珠) 廖白受逸文出版社老版之托 帶薛兄先參觀台北故宮博物院 為薛兄解說 後至台北中正紀念堂參觀 聊及武術 廖白拿出名片 上印 高雄市八卦太極協會 推手 散手教練委員會主任委員 功力段七段 (此頭銜已得十餘年矣) 由此一卡 薛乃印兄邀我摸摸勁 推推手 當下即在蔣公 中正紀念堂草地上摸上 都只沾粘逼吸走化 沒人發動攻擊 半晌 薛大師滿頭是汗 不由讚曰 好功夫 沒想到台灣還是臥虎藏龍 由此為友 隔年 薛大師來台 特來高雄看廖白 今年 與陳太高手 陳小旺兄切搓 採 活步推手 實況如前文 兩次與大陸一流太極高手切搓 所得 廖白深深感動兩岸武林一家親 並思維 太極未來 應如何由比賽型推手(推摔鬥牛) 走向更具技擊實戰味之真太極推手 才能真正發揚光大
太極拳的特点是以柔化為主(專氣至柔) 廖白之韌中剛 軔中剛 太極拳的特点是以柔化為主(專氣至柔) 能做到因势利導 (主動被動法) 以柔克剛(雖巨力無所施其勇) 以静制动(能先沾之 聽之) 以逸待劳(守於環內 故逸) 极柔軟而后极堅剛(久練 守則柔中韌 用則柔中軔) 所謂极柔軟者 是高度的不丢不頂 如影随形(沾粘如綑仙繩) 触之若有 攻之成空(此為以餌誘敵) 空虚无物 讓對手摸不到你的中心 進則落空 退即失势(只是扶著對手而已) 對手即感到處處不自在 站立難安 故柔軟不是柔弱无力(內有身朋靈用之大能) 所謂極輕靈 是能者自己用輕 卻非受者感受一定輕 所謂极堅剛 卻是受者的感受 感覺对方力大 自己处处不能得机得势(太極之大能 對待中 並不用力 受者卻如扛大山 處處碰壁 動彈不得 太極之大能即 極 韌與軔 卻又虛靈互用) 廖白與武友玩手 旁觀者 只看到廖白只輕輕摸住對手 扶住對手 隨對方攻擊 都只輕輕對待 彷彿不曾用力 若對手亦意以輕對 則與廖白接觸時 只站立難安 即不舒服彷彿肩筋 肘筋將會拐傷一般 須馬上換勢換手 或腳細下無根 彷彿欲跌 偏他無論如何還換手 還是移步換位 只還是我順他背(還是不舒服 拐筋斷意 斷氣的感覺) 才一會兒 就兩手極酸極疲 若他欲拼命變化猛攻 廖白還是隨他變化 輕輕摸住 扶住 只他如被大山擋著 韌繩綑著 他越快 越感到廖白之韌中剛 軔中剛 他越慢 就感到 廖白之柔中韌 柔中靈 柔中虛 其實是他自己濁力綑住自己 廖白並不曾一絲格外用力 旁觀者 看不懂 他為何沒摸幾下就累了 (若實戰 每一霎那 都可被廖白摧毀之) 此即 是太极拳久習之后身上會生一种鼓蕩之勁 楊太班侯 陳太發科即謂之周身朋勁 (如皮球 如水浪 一种极富弹力的整体勁意 能浮巨力 周身朋勁如巨 卻輕靈使用 此即內家 太極之大能 輕靈與堅剛之真義
形八太極重現武林祕笈 網站收錄清末民初高手資料 中時電子報 14:45 李義/高雄報導 金庸小說中以「南帝、北丐、東邪、西毒、中神通」形容武林高手,在真實的中華武術世界裡,清末民初的內家高手也一如小說中的人物都有其稱號經歷及武術的傳承,在廖景松設置的「形八太極」網站裡,不論是傾心追尋武術或沉醉於武俠世界,都可獲得滿足。 幾十年來,奔波全台各地遍訪隱士高人,以武結緣而獲得不少珍貴的武術照片及史料,目前這類史料多散佚在兩岸三地,大陸的史料多集中在北京大學體育系圖書館內,台灣則是由各宗師收藏。 在網站內可以看到姬際可在明末依古傳六合拳經創形意拳的歷史,沿續的傳人有綽號「神拳」的李洛能,後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郭雲深,與太極楊露禪、八卦董海川揚名北京,號稱「內家三拳震北京」,看一部拳術發展史,彷彿是置身在武俠世界中。 網站內也有清朝最後一任大內統領宮寶田的師叔,綽號「賽天霸、閃電手」的內家大師張占魁的照片,這在清末照相機被國人視為有攝魂作用而備受排斥的年代裡,照片更顯得彌足珍貴。照片中的張占魁,就像武俠小說裡精瘦矮小其貌不揚,卻是深藏不露的武林高人。 還有他的徒弟,縱橫日本武術界廿多年,被譽為「台灣神人」的王樹金照片,連大師于右任都贈墨寶讚嘆其神功。 網站成立近兩年,雖然僅有八萬多人次上網,但對一心想發揚國術的廖景松而言,每個人都可能是個可造之材,是個種子,因此他也毫不藏私,將所有珍藏與大家分享。
為導正武術之實戰價值,及提倡武術交流,凡對太極、詠春、綜合實戰有興趣的朋友,皆可前來參觀、學習、討論、試勁、友誼切磋,本武者一家之理,驥能提昇我中華武藝之水平。目前教授時間地點如下:週六-中正紀念堂音樂廳迴廊〔近中山南路一側〕晨十時至午一時 週日-二二八和平公園〔紀念碑旁樹林〕晨十時至午一時 上文的練習場地是 子陵的 徐子陵是天賦極好的青年武術家 體幹班第一名畢業 全台中正杯太極推手兩屆冠軍 中日唐手道散手冠軍 以永春拳為底 前幾年來訪廖白 切搓後 承蒙 子陵不棄 也稱廖白為師 原表達想每周六夜車南下與廖白學拳 廖白告之 你已有相當之武術基礎 數月來一次即可 還是理好現實事業為要 內家拳重在入門時之口傳心授 予以摸勁 餵勁 看勁 析理 得著正確內家觀念即可返家自修 所謂 師父引進門 修行看個人 其後多次南下來訪 廖白也教以 孫祿堂氏內家三拳 拳術精義 囑其返家修行即可 囑其多參多訪高朋 不要為門派所拘 子陵也由此參訪極多高手師友 諸君若在台北 若想學拳訪友 徐子陵處可學
賀兄: 說真的 如能散手實戰 摔打擒拿發 則廖白最喜 推手是廖白最笨的一項 (形意 八卦本無推手) 廖白拍進 仍用得是長勁 若採寸勁 混元勁暴發 則非人體所能承受 陳小旺大師功力深厚 廖白很欽佩 有此種武友多幾個 人間也就不寂寞了 有緣可來玩 我想未來當有更多機會與陳大師互相切搓吧 有聯絡 代行稱謝問安
形八太極淵流論: 吾師張其至 得師祖孫祿堂氏晚年真傳 雖以時代窘迫及個人環境故 未能以拳術名顯 只隱於世 同時間 復得八卦宮保田氏嫡系王明渠師於高雄壽山傳法 經數載 依師傳修行 傳內孫氏家拳技於廖白 廖白時年二五 前後期間 得遇各方前輩高人指點 如 家兄自小授以 王劍峰 系螳螂拳基礎 何朝儀師 授以柔道 印尼陳老於台北新公園 示以縱鶴精義 形意八卦前輩張占魁嫡系 王樹金先生於台中公園 示以 張系 形意八卦精義( (後武友九宮拳 談青雲拜入王氏門下為關門弟子) 及王薌齋氏 意拳樁功 馬國 陳兄 示以查拳高手張英健 查拳精義 鞠鴻濱師及黃性賢師 示以鄭子太極精義 全真教 李老道 示以全真功法 施師兄 示以 秘門螳螂拳精義 北簡兄 示以尚雲祥氏形意拳技 潘岳兄 示以 程派高氏八卦拳技 郭師 示以王樹金氏五拳心得 廖白報以孫氏 宮保氏精義 紀保重兄 亦以童金龍氏柔拳精義 坐有琴書齋 陳兄示以二高縱鶴林國仲技法(二高親傳弟子) 另 二十多年來 諸多師友互參 不及舉名 廖白以孫祿堂氏內家三拳為本 孫氏技擊為用 由此更融合參證百家 終得內家技擊最上乘真義 二 三十載 由形擊之能 上晉 氣打之能 終於氣打之能 已近功畢 現試修第三層 神擊之能 若有所得 定請諸武友代為印證 廖白所學 主體 為孫祿堂師祖功法技擊 故本師祖三拳本一之訓示 網頁稱名 aa3廖白 形八太極 師傳訣: 形意加八卦 神仙一把抓 龍虎官神鬼 虛靈化太極
test123:看看游吟剑客的帖子,陈小旺也不算好手,也说到了步大不灵和不会散手的毛病。
此話也可 也不可 也看跟誰比 如何比 如果比賽之推手 它確實拿過大陸神州之全國冠軍 名聲 也掛 陳太極四大金剛之首 領導 影響 陳家太極一二十年 若說 依古技擊水準 則 游吟銀劍客之文 可參 陳小旺先生確實還可以繼續努力 求成長 只 可能須努力的 不只陳先生一人 可能 還是兩岸 居多之所有今日武友
纯然:请教廖先生对重力作用线的理解。非常想知道廖先生对重心的控制方法。具体而言,重力的作用线落在那点。比如,寿关顺先生认为落在足根,然后通过五指扣地以平衡调整,另外通过吸胯调整。有的简单讲空涌泉而落重心。等等。纯然非常想知道廖先生对重力作用线的理解。
如果是 比賽形推手 若讓高人 如練有八卦 都高明至極 八卦飛九宮之能變勁力極高者 如董海川祖師 來參家推手式比賽 又不准他 變化 傷人或控人 只准他 以推力對推(不可用透勁或軔勁) 對方則盡力防以摟抱扭摔 此情形下 只能以力鬥力 可能都不太好發揮 虛實也不太管用 還成鬥力為要 (董以熊身巨力極大 當然仍能大勝 只外行也將看不到 董海川工夫絕妙及高明處 除力大定根穩之外 不能知 內家是好在哪裡 )
當別人以手推它胸 其實是變成以 細手去推人家 粗身腰大腿 等瞬間推不動他時 他將應之以吞身 轉腰扭抱摔 此劇 是陷阱本不太高明 卻稱之為太極推手借力
簡言之用古語:"我順人背" 直勁橫破 橫勁之破之理 本在 我勢順 人勢背 故 能變者高
纯然:长手缩身,研圆旋转 纯然近日参八卦拳之理,对"长手缩身,研圆旋转"之理略有所得.即其自然六合之要在长臂缩身,其阴阳平和之理亦在长臂缩身;得自然六合后,加以研圆旋转训练,以求身法变化灵妙 以上所知,有所偏否,请廖先生指点.
可以是 形理之一 總在內在之自然一氣旋 陽入陰出 陰入陽出 相助相扶 不可過猶不及 過則傷之於偏 偏則病 病則傷身難久
陳派太極 前賢陳發科 即不喜此種推手 曾言 找他推手者 他都拒絕 何以故 以都是找他鬥牛 鬥摔角
gnsc: 试手本是习武一件平常事,前辈功夫高,除苦练以外(当然要明师指点),切磋交流多也应是一重要条件。公布心得,一家之言,但是有利于大家的提高,只要所言是实,有何不可?但扯及两岸什么的,大可不必。本人一介书生,爱看武侠而已,大师、名家甚至于爱好者一个也不认识,无必要帮谁说话,只觉得武术本应该是技击、健身并重,试手平常,胜负小事,共同提高嘛,何必要漫骂威胁?
如是言 切搓本是平常事 將勝敗看成下棋 不要打傷人 但要能看懂藝術高品質因素 高品質之美官鍵在哪 才能全民學全道者 能走對方向 才不會枉費工夫 才能真說服外國人 自家人
形意 前賢王薌齋之混元勁 炸勁
多年前廖白 潘岳都早已身具 卻不曾用於人身 何以故 太猛烈了 高手"仁者"不為 只廖白較技中 曾與近百公斤和氣道修者 近百公斤 根力太極推手修者 以空拳或掌 微顫即讓其騰空仰跌於褟褟米上 或七八十公斤推手冠君 得勢間 則騰空仰跌一二丈更遠 但都安全無傷不敢以立體炸力施於人身或頭臉 否則其勢更烈更速 挨者難以安全也 此是殺人技也 此無非是橫豎二勁 在間架內猛烈一抖 其勁極烈且極速
王薌齋得形意真傳高境初基沒錯 更上 則`須渾厚而仁 尚雲祥也 其橫豎勁渾厚 故曰趟勁 故曰桶子勁 王薌齋晚年對其徒真心說往事 曾刊於力與美雜誌上 有三次記憶
廖白評:此是划勁先下後上 豎勁如魚之技能 宋世榮早年即善長 且於實戰中能為(對手會沉化 退化 閃化中 猶能抓住煞那機勢 將一試技者 遠攻來 宋輕輕一划 其人已飛跌出二丈外即此技) 君參孫祿堂拳意述真可明 尚王本都已具此橫豎之功
廖白評:功力及道德 尚雲祥都高於王薌齋 (由對敵之傳說與故事神韻推理) 但平心論兩人相差二十歲 茍王後貳十年 如有大敵而繼續努力不懈(如尚雲祥終身) 則晚年功夫也當不在尚雲祥之下 但據聞王有二妻(內家重養身 是積健為雄 此義君知否) 且晚年(40-60)實戰武林已無舞台 人材已凋零四散 故王較鬆懈 故終其老 其一生功力終比尚遜 此為廖白個人推理
廖白評:三人排序 王是內家高境初階 大敵將 (廖白相信王得郭晚年心法善用豎勁間架是實) 尚雲祥則是內家高境 中階 大敵將 董海川 楊露禪 孫祿堂 都是高境高階 由大敵將入道深深 (董孫都以內家輕功聞名 無豎勁焉得輕功 內家輕功者 豎之極也)
近年以王之某些不肖徒 亂編故事起爭端 為抬高自己 先捧王 卻否絕中華武林各派前賢 此是該人未入內家真傳境 所以看不懂 高境勝人 無形無像 已有仁道 不再喜求猛震噴人滾跌以為高 至此 藝與道合 勝人在服人心爾 王之徒 不解此 而叙其四零年代 無壯 壯年之狂言 不解王薌齋晚年自號矛盾老人之悔意 頑徒之為 此是愛之適而害之 廖白相信 王氏真傳高徒 善用身力豎勁混元炸力者者 必然能看懂廖白此篇 亦會有同感也
廖白師傳孫氏內家三拳真義
廖白隨張其至師 得孫氏內家三拳真義 現提供供孫氏拳同門參悟 太極形意八卦 孫氏功夫與其他同源異支者稍有不同 功夫幾乎都從暗勁起練 即形意亦如此
老农:老农看法略有不同,即文中之第一段的"暗劲"似应为"内劲". 在下所了解的几位长辈所言"暗劲"是指连拳(犹指形意)的一个特定阶段、或本身功夫所到一定境界。请思之
孙伟:练形意拳倒不是要跳过明劲,不过我曾听一师叔说他的师傅刘正邦说,孙老先生教拳高明就高在与众不同,教劈拳从柔劲起。(不过刘正邦是带艺求师。)我的意思是初学者可以明劲为主,暗劲为辅的练习劈拳,就是平时打明劲,有时走走暗劲,更容易掌握劈拳的撕劲和整劲,练习者可体验一下,会有帮助。
若說用時 太極稱直皆由化勁練入 用時卻多半無法稱心如意 此即練法用化勁練 只境界不到亦是空言
孫先生 宿慧高 練形意即直皆以氣多力少之法入修 故二十餘歲 功夫已稱高 以其瘦小斯文 若無內勁神氣之功 其力有幾兩 孫先師參學內家三拳 融而匯之 改為 形意八卦皆由暗勁始練 君多參看孫先生五書 用辭神韻可明 此適合悟性高用心深者練 若得明師在旁餵勁 學其師神韻 亦較易豁然而開 一旦開悟 此後進境可逐日加深 真正體會內家妙用 至此 觀孫先生書 如說己身事 觀童先生故事 亦深心體會而不疑 所謂明 暗 化亦是以辭暫解爾 豈有段落分明 不過是後天力漸化 先天勁漸長 先後天合一 初則全身打成一塊 既則剛柔混成 剛柔悉化 全身一如爾 孫先生用語都極恰當 功夫作到 就深深感受 其言再恰當不過了 無一空言巧飾 言簡意深 不可以凡解 當以修者身證解 供參爾 aa3廖白2002.9.11
老农:“后天力渐化,先天劲渐长”,说的好,不过不才愚见,这只是明劲阶段所达到的程度,从有的前辈所言,明劲不仅是练出力的意思,还有明了之意。而暗劲,老农以为是先天劲纯,真正的内劲上身的程度。至于化劲,老农不敢谈矣。其实,观童旭东先生的文章,也可看出三劲所指应为功纯之程度。是以“氣多力少 即是暗勁”之说法,似乎以孙伟老师所说之“柔练”称之为妥,不知可否?成如所言“當以修者身證解”,孙门弟子当以修为本,以身证之。
您所言 也都可以 有人分三乘 有人再加一最上乘 成四乘 有人以為不足 因有些用語 久用久聽 引用人多了 引用境界之說也廣了 也俗用了 於是覺得不夠 只好再加名辭 簡言之 同一辭 有時 從嚴的解 有從寬的解 以孫先生解 與童先生解極有不同 孫先生在八卦拳一書 對尚雲祥先生之讚譽 諸君可參 孫先生在拳意述真所提 前輩耿先生吧 明勁練五六年 後練至暗勁又五六年 其言之明暗定義有與孫先生所定義有別 而童先生將尚先生一生成就 放於明勁 故此三者之論 差別極大 另郭雲深先生所教 三層功夫 起如剛挫 落如剛鉤(或輕用言如竿釣 如墜子等) 起如伏龍登天 落如迅雷擊地 起不起 何用再起 技到無心始見奇 等等用語 又是不同 廖白手邊無孫先生著作 記錯了請包涵 只是表達 文辭會延申 會漂移 維根斯坦以此笑西洋兩千年哲學 都是辭彙誤解而生辯破之學 有此 才開端 近代語言學研究
明勁者 也有上乘高階明勁 如尚雲詳先生 (已無剛暴之形 起落敵摧 感覺極剛極可怕者 是受者之覺 非發者之形 故您說尚雲祥是啥勁) 也有指初學數年 仍以力大為雄者 如耿先生初學之謂 一辭多義是不
另一思維 吾識二友 有年青男孩 年青女孩子學打坐 以童身精純故 不及一月(有人數天即成辦) 即氣灌脊柱 將脊椎瞬間衝直(如佛像 脊柱都有氣撐住衝起 故坐像莊嚴) 直上腦門 頭骨裂開(請參道門之書 在此不論)
以氣注周身 打鬥功夫 不同也 一積月餘之功 一積數十年之功 豈會相同 故以此供參 同一文辭 或同一境界描述 只範圍不同 不可定論 宗教之修如此 功夫之修亦如此也 故曰 渾涵之手 變化之祖 非其人演而拆之不可定言也
刘树春:我认为,不管什么明劲,暗劲,首先要做到内三合,外三合,大家想,真正做到的有多少人?我认为,明劲必须练习到整了以后才能练习暗劲,否则,明不是明,暗不是暗,全身劲力散乱,气亦不合。
神子:‘不过刘正邦是带艺求师’,此句加注的好!神子在郑州求学期间,曾不断到在郑州刘正邦之徒李慎泽老师处(李后经家师介绍拜孙剑云为师)。李先生教人也是从明劲入手。神子是学医的,抛开形意拳的内劲和培元固气之说不谈,试从医学角度来解释明劲、暗劲、化劲。不足之处还望方家指正。从解剖学观点,所有的肌肉纤维如果向同一个方向牵拉,所产生的动能将可以拉动25辆八吨重的大车,但是让肌肉纤维向一个方向事实是不可能的。在研究形意拳的科学性时,神子时常被前辈技击家所折服。形意拳是目前神子所见到最科学将自身本能发挥到最大的拳种。他巧妙利用夹角使之将肌肉纤维所产生的功能表现出来形成所谓的整劲。同时,力的产生分动力性锻炼和静力性锻炼,形意拳属于两种的结合,静为本,动为用。静是动之本、之源,无静动无本,无动静无用。所谓明劲,是通过具体的方法是其动能调整到最大训练方法。筋肉纤维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之中,能在短时间进行有机的结合,使之产生巨大能量。明劲的训练是能否练好形意拳的基础,科学的训练可以使人去除所谓的拙气、拙力。而使人训练有素。形意拳是技击术,重意不重形是其特点之一。人示形于人,是技击家之大弊!故此形意拳有暗劲之说,周身整劲如果通过明劲过程练出,即可进入此阶段训练。一样将周身最大的能量发出,但无示形之弊。如此是形意拳渐入神明必经之过程。至于化劲,只是从运动医学来讲只是一由泛化至自动化的过程,前两个过程一般人通过努力都有望达到,但泛化至自动化非天资聪颖和刻苦者所能攀越。飞人乔丹的篮球就是泛化至自动化的最好表现,乔丹的存在对于生活在同时代的篮球运动员,可以说一种悲哀。他的自动化超越他们的自动化化。孙禄堂的存在,同样也是他哪个时代武者的悲哀而已。目前,人大多在明劲、暗劲间下功夫,达到自动化的可以用少如麟角凤毛来形容。至于孙禄堂教人从暗劲入手,我是相信的,因为拳是一理,其理相通,但前提是此人须是带艺明理之人,而孙公也是指点而已。有很多学有所成之人到孙禄堂先生处,经其点拨而技艺大增者大有人在。此大可不必从明劲练起。如刘正邦。但刘再授徒依然从明劲入手。自古天地间道理相同,如武文一理。比如书法,入手由描红、开始,及至熟悉后开始临摹各家之书,有小得后,渐渐习行书、草书、魏碑等等字帖,终有一日,得其各家之精意,得其意而忘其形,自成一派。但能达到这个阶段的人少而有少!如此和明劲、暗劲、化劲三阶段有何区别哉!国人喜神秘,使很多东西使人雾里看花一样,终不得其解,目前日本人都在用现代之理来探索我国古代武学之理,以求进步。而我们如不努力只怕终有一日要技落旁家啊!
六合者 一氣通暢六合自成 無論形意 八卦 太極諸式都須守六合 此言一出 有人不解
真六合 即三環套月 三環即一環即千百環 此環由中和元氣自然所成 非外形肩骨落侉筋架之安位也(此是外家六合)
身練 如合得天然六合 此正是各家各師之道行也 孫先生理都說了 相片神韻也都極力傳神 只猶有一事開不得口 即 口傳心授及學子深心也 願與諸君共勉
拳技有別 拳道無二 此即孫先師真傳 aa3廖白笑語問候諸嫡系傳人再傳人安好2002.9.11
故初學者諸仁兄 看廖白言 參考爾 真練功夫 還須就地照您自家老師指導 亦步亦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