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永远的形意_710
永远的形意_710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88
  • 关注人气:9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氏三体式(转载)

(2009-02-18 00:16:27)
标签:

形意拳学

杂谈

分类: 视频照片

 

 

剑云老师曾亲口对我讲,她自己以及她的二位哥哥自小练的三体式就是立掌三体式。此三体式是孙老先生所独创。正是由于孙老先生教的三体式与《形意拳学》上的顺掌三体式不同,故老先生到国术馆后,补照了立掌三体式的照片。并为此出了《形意拳学》第四版。

剑云老师曾告诉我顺掌三体式与立掌三体式内意有别,各有侧重。剑云老师讲:在整字上两者相同,但顺掌三体式,其意在顺。立掌三体式,其意在圆。谓之在圆,因有三窍,可由立掌中体会出形意、八卦、太极三拳不同的劲意。若为顺掌,则难以体会此三窍的妙用。我当时立即进行对比,老师所言不谬。

三体式关键是把腰练没了,腰没了自然上下一体,整劲就有了。所以三体式的中节的技术要领最关键。

 

首先声明只是我自己的认识,只是和童先生商榷。
自创,则是内质形式的不同。我学时孙剑云讲的是“改”为立掌,是形式有所变而内在实质不变。和别派三体式完全不同,那就是完全是另一姿势了。三体式有单重双重,姿势不同但还是三体式。《孙禄堂武学著作大全》还是用早年的三体式,不能说和晚年的完全不同吧。
早年的那张三体式,是孙禄堂先生1915年出版第一版时所用的三体式照片。晚年那张是孙禄堂1929年辞去中央国术馆职务后到镇江江苏国术馆任教务长时,因教形意拳,无教材,加印《形意拳学》时所照,此版与以前的版本不同,不是仿宋字而是宋体字,其中的照片还有几张是孙老先生晚年的拳照,孙剑云所编的《孙禄堂武学录》中的《形意拳学》的照片均是出自这一版书。此书可能只出了一版,存世极少,所以可能被人认为是密技或秘籍。十二年前在准备出《形意拳学》时我根据老版版本校对过此书。不久前孙剑云先生去世,此书落如他人之手,惜哉。幸好《孙禄堂武学录》面世,大家能见孙禄堂晚年三体式。据孙剑云讲,老先生晚年三体式劲整,老先生感觉更舒畅,适合初学掌握整劲。我现在也站立掌的。
另外,以掌击人,掌跟硬,手指软,被击人身体软,掌根未落实,指尖已窝到极限,能抻折腕筋,对工夫不好的,可能自伤。所以腕部极力塌住,也是抻筋吧。


五心说

 

五心是体心、形心、意心、神心、天心之分合调运以及接换断续之窍。
体心是指自己施于对手的重量和自身运动惯性力的合力点。
形心是指把自己和对手当作为一个整体时的平衡点,就是自己与对手两个体心的平衡自主点。
意心是指对手体心欲动时,其开合的节律和着意点位置。
神心是指在彼此接触中,形意二心变化的预控点。源自身体上丹田。
天心是指彼此在尚未接触时,心神对形意二心的预控力,源自浑圆罡气能布于体外。
体心要活,形心要准,意心要灵,神心要牢,天心要清。
体心、形心、意心的把握要从架子、打轮、散推中找,神心则要在上述基础上,化精、固气、凝神,至气足神完,才可致用。天心之练法与前四步相反,前者由自己体内练起,这一步,全是从身体外练起,孙老先生谓之借天地之法。虽是从外练起,却要以前四步功夫为基础,方可能成功。
盘架子求重心之意,求规矩入手,继而规矩由有意而无意,由实而虚,虚则得真意,进退顾盼定,自身无不如意。
单推手求体心之意,达到一挂即得彼开合节律,利用彼之体心直串彼中线。能借用彼之中线,谓之接。
双推手求形心之意,达到我随心而动,而彼只能相随,听我驱使,不随即跌出。谓之换。
发劲找意心,体心、形心达到身知,亦是由有意而至无意,有为纯熟,方能进入无意,无意才能客观,才能得着真消息,无意是得意心之法门。得意心,则得发劲之消息。发劲之能,全在一气循环,开合起落。
得意心之用则得断续之理。当断则断,当续则续,全在无意间,又在真意处,所谓:“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我又问起神心、天心。老者说:神心、天心,全在虚境中用功夫,非文字可达者。
我问有人练到吗?
老者说:前辈中孙存周先生得神心全境,董海川、李能然、杨露蝉等先生亦入是境。孙禄堂先生则得天心全境且尤更上之,遥遥不可测,空古绝今。其实,各派诸前贤中能得意心全境者,代不数人。非有德者而难近。
老者又说:太极一门唯孙禄堂先生探究得最终全法,造诣最高,周身体用全化为虚无一气,已臻空化神境。次之有陈长兴、陈清平、杨露蝉、武禹襄等人登堂入室,只是未得全法。近代的杨少侯、杨澄甫、郝月如、陈发科、吴鉴泉等仅入太极偏门,各居一偏而已,离正观尚远。

十字卫生法:饥饱 寒暑 劳逸 顺逆 阴阳
养生要诀:精要幽,气要和,神要真。
练功要诀:戒定慧,戒为慈孝敬;定为坚真恒;慧为平直圆。
练功过徎:绳捆索绑,偏柔偏刚;圆球弹簧,劲气内藏。
推手要诀:柔化刚发。化劲要柔,要园;发劲要刚,要直。化劲,化劲,化则进。交手前先要听劲,若听不到对方之劲,说明对方武艺比己强,要避免交手。
散手歌诀:人为主,我为客。人不动,我不动,人动我动。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莫当。
练气功歌诀:一阳来复,垂顶提谷;缘经于督,神会于百;
呼任存腹,精关于复;闭息千成,耳门胎熟。
学佛净心法门:秽浊骷髅观,诸虫烦恼观;舍离痴着想,三性即三观。

 

古拳真艺 是手圆 身圆 步圆 手圆截 身圆顺 步圆闪 三圆同步 用力方法是内开外合
即手圆 身圆 步圆的阴面抽贴到阳面
三圆同步 一抽一转 内劲如球内走珠
重心轴如沙地立杆 流变倒换
此种用力是棉里藏针 柔中含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