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1.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这里遇到了他们,他们这是在做什么?每天都有这样的活动吗?费用从哪里来?他们为什么要奉粥?
第一次,因为影友太多,吓跑了一些领粥人,奉弱人也有点不高兴;第二次去,他们加了我微信,邀请我有空来拍摄;这是第三次拍摄他们的奉粥活动了,这次我从头拍到尾;其实,那奉粥只有不到20分钟,更多的是他们事先的准备、培训、总结工作。
奉粥活动已经坚持了8年,风雨无阻;每天凌晨4点多就有人要去熬粥,家远的3点多就要出来发;一声轻轻的问候,一个谦卑的动作,从表面看它是一杯普通的粥,但实际上传递的是一种爱,是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种爱,继而能够延续下去;参加活动的最小人的才11岁。
这些粥的费用来自爱心人士和志愿者捐助,这些奉粥的志愿者很多人每月都会拿出一部分钱来捐助心栈买米粮;就是想通过一杯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这是“仁爱北京朝外心栈”奉粥日志:


p2.
签到

p3.
培训(重点是新人)

p4.
培训

p5.
示范

p6.
分工

p7.
分组

p8.
奉粥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p9.
年轻人去最远的出站口

p10.
p11.
看上去很多人都很习惯在这里领一杯热粥

p12.

p13.

p14.

p15.
谦卑的动作

p16.
小学生放假也来奉粥

p17.
年龄大的老者把粥杯摆在这里方便奉粥

p18.
第一次奉粥后新人谈体会

p19.
一个小时的奉粥活动,奉粥265杯,46人参加。
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简介:
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于2006年10月16日由学诚法师发起成立的民间慈善组织。以充分发扬佛教慈悲济世、乐善好施的传统为宗旨,以“传播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推动扶贫救助”为主题,以“扶危济困、福利众生,搭建心灵慈善的善行实践平台”为使命,以“人人享有慈善、仁爱触手可及”为目标,致力于开展各类慈善活动。十年来,基金会志愿者规模由最初的五人,发展到目前每年二十多万人/次;志愿者们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长期坚持与付出,有的志愿者已经坚持了十年之久,人数众多的富有坚定愿力的志愿者团队成为基金会最大的特色。
经过多年努力和实践,基金会先后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民族社会工作组织奖”,被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授予“年度优秀慈善公益组织”,被北京市民政局评选为“5A级社会组织”、“北京市5A级社会组织示范基地”、“北京市社团系统先进集体”,被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推选为“‘北京精神•北京榜样’最美慈善义工十大榜样团体奖”,被中国公益节组委会评选为“年度最佳公益组织奖”等,仁爱心栈、孝德奖、衣+衣、龙泉之声倾听热线被评选为“慈善公益明星项目”。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晚报等媒体都对基金会的项目和活动进行了相关报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