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街,我们从北京赶来了!

(2017-02-14 15:02:01)
标签:

马街书会

分类: 边走边拍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

 

 

        从北京到河南平顶山宝丰县马街书会要800多公里路,大老远的跑马街看什么?几年前,我在“肉头阿咚”的博客上看到了马街书会是啥样,太希奇了!一直向往有一天也能去马街看看。几个月前我就把这个想法与阿咚说了,希望他带路再去一趟马街,他欣然答应了。

 

        先说说马街是怎么回子事。马街书会,俗谓“十三马街会”,是全国民间曲艺艺人的盛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在宝丰县马街村举行。所以,马街不是一条大街,是个地名,形象地说,那是一片麦地,就是在一片麦地里唱戏、说书。

 

        我们是2月7号晚到达宝丰县的,提前在网上预定了宝丰盈瑞国际大酒店,从这里出发,到达马街8.4公里。

 

        2月7日晚,宝丰开始下起了雪,想着雪中的书会一定特别有味。2月8日一大早我们冒雪赶到马街书会,绿油油的麦地里盖上了一层白雪,从停车场到书会,道路虽泥泞但还可以走;虽然事先知道8号有雨雪,特意穿了防水的户外鞋,但麦地里实在是举步维艰,每走一步都会沾上厚厚的泥巴。由于天气不好,原本8号会有很多艺人到场演唱,但我们在现场只看到几个搭台演出的剧团,民间散摊没见到几个,来看戏的村民自然也少之又少。

 

        2月9日是正月十三,老乡说这是正日子,就是下雪所有的艺人都得来。9号晴空万里,只是麦地里仍旧同前日且有过之。我们计划拍到12点,返京。在有限的三个小时内,我们第一要熟悉环境;第二要有想法争取拍几张满意的片;第三就是别摔倒,弄一身泥、特别是相机弄上泥可就麻烦了。事先我用保鲜膜包上了鞋,后来发现保鲜膜漏了,又套上了一个塑料袋,最后塑料袋也漏了,只好随它去了……我们四个人约好12点在一处集合,之后就各拍各的。路极难走,但我还是在麦地里转悠了二三圈。挑了一些片子,谈不上满意,只是第一次去马街,又遇到这么不好的天气,能拍出这些就很知足了。

 

        马街书会,我真是喜欢。尽管阿咚说没有以前好,因为天不好,看戏的老乡不太多,到是摄影人极多,镜头中躲不开四面八方的摄影人;再有就是很多摊都用上了大音箱,互相干扰的厉害,真想听戏的效果不如以前。

 

        马街书会无疑是众多艺人吹拉弹唱,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一种农民文化盛会。这里,没有豪华的剧院,没有舒适的座椅,说书人随便找一块儿地方,简易桌凳一摆,就可以听到悠悠的琴声和韵味十足的歌喉。艺人们并不在乎场地简陋,他们所关心的是自己的演唱是否有听众。艺人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他们都亮出自己的拿手绝活,谁的摊前人多,喝彩声多,谁就有希望获得本年度的“书壮元”。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

雪中的马街书会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

广场上的标志性建筑前正好有一对孪生姐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4.

8日这两位老人冒雪到麦子地里打探,看没什么人就走了,后面的是位盲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p6.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7.

艺人脚下也套着塑料袋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8.

她叫李冬梅,可以说是马街书会的名人

 

马街,我们从北京赶来了!

p9.

冒着雨雪为观众演唱

 

马街,我们从北京赶来了!

p10.

正巧台下有新华社记者采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1.

8日搭台的剧团正常演出,吸引了前来听戏的老乡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2.

台上台下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3.

台下观众

 

马街,我们从北京赶来了!

p14.

雪中看戏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5.

台下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6.

散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7.

下午雪小些了,来马街的人多了不少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8.

清真羊汤10、15、20块钱一碗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9.

停车场顺便搭厕所,1元一位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0.

露天厕所1元一位

 

马街,我们从北京赶来了!

p21.

9日,一进场就被这个大喇叭吸引过来(斑驳的喇叭,晾麦子的插子)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2.

这位盲人摊前围满了观众,阿咚说,她唱得好。

 

马街,我们从北京赶来了!

p2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4.

演员大胆夸张的表演吸引着观众

 

马街,我们从北京赶来了!

p25.

为了能在众多的演唱摊中凸现出来,以吸引观众,很多摊都以汽车、电动车为舞台。

 

马街,我们从北京赶来了!

p26.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7.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8.

 

马街,我们从北京赶来了!

p29.

用一根树棍上捆着话筒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0.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1.

阿咚说,右面抽烟袋的老人唱得好,但今年观众并不多(天气好时,会人山人海,走不动),

他们会有些失落。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2.

 

马街,我们从北京赶来了!

p3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5.

他们的车上有块烤红薯的广告牌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6.

 

马街,我们从北京赶来了!

p37.

盲艺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8.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9.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40.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41.

广场周边搭了几个舞台,年轻人多喜欢看歌舞演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4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4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4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45.

老人们更喜欢听说书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46.

 马街,我们从北京赶来了!
p47.

马街,我们从北京赶来了!

p48.

摊挨摊,大喇叭、音箱、真不知道他们唱的啥?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49.

阿咚的鞋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50.

雨雪中的摄影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51.

摄影人的镜头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52.

摄影人啥都拍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53.

没有听戏的,全是摄影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