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寺村及幸福院的故事⑺----【48图】

标签:
龙泉寺村幸福院丫丫摄影杂谈 |
分类: 河北怀安小山村 |
p1.
村口
第一次去张家口怀安县第六屯乡龙泉寺村是去年5月份的事,
转眼一年过去了,这一年中我跟着阿咚去过六次龙泉寺村;
尽管每次都很辛苦,但在这里收获的快乐远比辛苦要多得多。
今年大年初五我们一行人走村串巷,为幸福院的老人、村里的乡亲们拍了一些全家福,
时隔几个月了,一直没有机会把照片送过去,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事;
上个月得知云南知青“北京八千子弟艺术团”去幸福院为老人们演出,
阿咚博客上写道:“盲人老苏静静地听着歌。他有些失落,我和他打招呼的时候,他第一句话就是问我“丫丫”来了没有?我告诉老苏,今天来的是另一拨人,不是拿相机的。不过我还是很后悔,应该叫上丫丫一同来。”
由于近期沙龙没有集中前往的安排,我决定还是要抓紧去一趟,
一是把那些合影送到乡亲们手里,二是看看幸福院的那些老人。
上周末准备去张家口蔚县一趟,绕了个弯先去村里看了看,
村里还真有些变化,幸福院的老人们仍过着那平静的生活……
p2.
第一家去了老乔家,
老乔家的毛驴下了头小毛驴
p3.
老老乔在家,老乔去外面打工了,
小乔把那台贷款买的车卖了,现在在张家口给人家开水泥罐车,
上二天二夜休一天一夜,闹好了一个月能挣上4000来块钱;
p4.
龙泉寺村的黄土沟壑已染成了绿色,看上去比春天要漂亮一些;
p5.
老刘家培养了三个大学生,去他家两趟才找到人,他才从地里回来;
那索尼电视机就是春节阿咚送给他家的,现在安上了天线,可以看到节目了;
灶台也砌上了磁砖;
p6.
两口子看到全家福及外孙女笑笑的照片高兴极了
p7.
大中午二点碰上村民刚收工
p8.
这是韩大爷家,我们也是来了二次才碰上,他们也是刚从地里回来
大爷大妈看了照片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
p9.
让我们一起吃饭,我们说刚吃过了
他们吃的米饭,没有什么菜,只有蒸土豆片沾咸汤;
p10.
幸福院的老人们在领自己的照片
p11.
村里把院中间的“自由地”圈了起来,美化得象花园一样,
老人们又种上了各种蔬菜;
p12.
这次在幸福院踏实呆了足有半天时间,
和他们聊天,到各家串串门,帮他们修理浴室喷头……
p13.
盲人苏老汉在一旁听大家聊天,看得出来他今天很高兴哈;
我问他,怎么留了这么长的胡子?
懒呗;
那为何云南知青来那天刮了胡子呢?
你怎么知道的?
从照片上看到的啊;
阿咚照照片了?
呵呵,是不是以为我们也来呢?
对了……
p14.
老苏喜欢这个姿势
这裤子上有三个补丁,看上去有些瘦小;
p15.
也喜欢这样
p16.
我问他,下午饭什么时候做饭啊?
不着急,晚点做;
我想看看你是怎么做饭的;
哦,那我现在就做;
p17.
上顿饭的碗还没刷呢,先烧水刷碗
p18.
还有最后三个土豆
p19.
这是别人家给的小萝卜
p20.
切菜,很熟练的啊!
三岁就瞎了,打小练出来了;
p21.
水开了,老苏从框子里拿出一个漏斗来,
真有办法啊;
p22.
水快满的时候,见老苏侧耳倾听;
p23.
今天活的是黄米粘面,开水烫面;
p24.
锅里剩下点开水,把切好的菜全部倒进去;
p25.
迅速地挖出一勺大油放入;
p26.
撒盐
p27.
麻利地把酱油往嘴里倒,再吐出来;
我问为何这样倒?
这不是有数吗?(怕倒多了)
哈,拿嘴当量桶啊,真有办法;
p28.
这是什么屉布?编织袋?有毒吧?
管它呢,不沾就得;
p29.
开始蒸“窝头”
p30.
p31.
数一数多少个了?
p32.
共18个,
下面是菜,上面蒸馍,一锅蒸;(我看别人家也是这样做饭)
p33.
烧火
现在还拾柴吗?
没有了,要秋天才有呢;
一会儿我们就走了,你慢慢吃饭吧;
你不看我吃饭了?等我吃了饭再走吧;
哦,行啊;
p34.
等待着
p35.
揭锅
p36.
看着这馍真不错,老苏让我尝尝,
果真我们尝了一个;
p37.
上面的馍熟了,下面的菜也好了;
p38.
开吃
p39.
老苏吃饭神速啊,
转眼间8个就下肚了;
p40.
还剩下9个是明天中午饭;
老苏说,这黄米面3块钱一斤,我看老苏一顿就得吃一斤面;一天二顿饭,光面就得6块钱;
老苏说,今年春节后只收到600元(五保户)(春节期间好象还有补贴),
老苏现在不抽烟了,他说抽不起;
看来政府补贴的钱也就够吃粮食的……
p41.
往柜子里一放
p42.
老王看上去不如半年前,上炕都很困难
p43.
p44.
老人们挽留我们住在村里吧,明天再走;
p45.
村里修建了公交候车亭,看来要通公交车了;
以前公交车只到村口,里面的四里路只能走着;
p46.
村口处还修建了象“长城”一样的围墙;
看来乡里也在筹划着开发龙泉寺村吧?
p47.
村口建起了一座“门楼”
p48.
夏至那天告别龙泉寺村,秋天一定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