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行深处----于家石头村【38图】

(2013-05-19 15:22:40)
标签:

于家石头村

丫丫摄影

分类: 边走边拍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

 

于家石头村位于石家庄西南方向大约80公里处的井陉县于家乡,

   当走过弯弯曲曲的山路,走进这个村子,一下就置身于石头的世界:

石楼石阁,石房石院,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街石巷,石桥石栏,

村路也是古老的石头铺就的。

    这里的房屋大多是四合院,放眼四望,周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白花花的石房石屋,

门与门相对,户与户相连。

据介绍,这里房屋建筑规范明确,东西为街,南北为巷,不通为胡同。

全村共有六街七巷十八胡同,总长3700多米,街巷全是青石铺就,街巷串连的石头房屋4000多间。

 

    这个于家石头村落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的后裔居所。

500年前,于谦之子隐居井陉南峪村,留有三子:于有道、于东道、于南道兄弟三人。

成化年间(约1486年)因生活所迫,于有道携家眷秘密迁居于这旷野深山隐居。

他们用石头搭房垒屋,造石具开荒种田,炊饮餐具全部用石头打凿而成。

春风秋雨,世事沧桑,于家人在这里依漫山石头,开一方乡土,繁衍生息,

由几户人家,发展到一个石头村落。

目前,石头村已有1600多口人,繁衍至今24代,村里人95%以上是于姓。

 

   该村大多数男人都会石匠手艺,

祖祖辈辈就是靠自己的双手将伸手可及的石头修成梯田,

雕成石器,盖成房屋,直至建成这个庞大的石头村落。

 

    这么多的文物景观本是财富,然而于家村人过去却不晓得开发利用。

1998年6月1日河北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其印先生闻迅前往考察,

发现于家村是一个建筑“规模宏大、特色独具的石头民俗文化群。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是一个“金饭碗”,

他当即建议开展民俗旅游,并频频亲临指导。

1999年5月1日正式开游。从此打开了石头村的大门。

 

我们在这里只停留了不到一天时间,

但这里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这里还值得再去,理由是:

1、这深山古村足以让所有的摄影人心动,春夏秋冬景色不同;据说,北京的摄影人最多;

2、这里的乡亲们很淳朴,很热情,你可以随便进到每家院子里,对我们的镜头从不拒绝;

3、虽然开发了十几年了,但村里没有一个人(包括)孩子们向游客要钱的;

孩子们一见镜头就会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让你拍,拍完后就会拥上来看回放;

我把我在石头村的感受和房东讲,她说,这主要是家族的影响,于家石头村的家风很严,

孩子们都专心念书,房东的二个孩子都是大学毕业生。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

从这个石巷走进去,有三家农家乐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4.

这是石头村中唯一的双门院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5.

看到院里的老人们在打扑克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6.

第二天又来到这里,看到老两口在理发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7.

村子里的房子都是按窑洞的风格盖的,

冬暖夏凉。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8.

争得许可后,我进到他们家里

这房子500多年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9.

房子收拾的干净整洁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0.

这是做饭的地方,那炉子我特别感兴趣,是泥做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3.

石巷的路很不好扫,老人就这样用小扫帚一点一点的扫。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6.

走在石巷里,被这浓浓的石文化所感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7.

家家的院子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格局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8.

大叔还在用原始的方法碾玉米,他说,这样碾出来的棒子面好吃。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9.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0.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1.戏台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2.观音阁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3.戏台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4. 石头村的标志性建筑-清凉阁

 

清凉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由村中一个叫于春喜的人独自修建起来的,相传其人力大无比。

清凉阁依山建造,并无根基,完全由石块堆砌而成,最大的石块有万余斤重,

当年此人凭一己之力将阁建造到二层,原打算建九层高,

但于春喜由于手指受伤,得破伤风而去世了,后村民用砖木结构续建了第三层。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5.清凉阁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6.清凉阁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7.清凉阁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8.

路上遇到了一群孩子,老师送他们从幼儿园回家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9.

孩子们围着我们不肯离去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0.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4.

村边还保留着这样建筑,不知是厕所还是猪圈?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5.

这是村里二号农家院,有一位80多岁的霍大妈在家,儿子们都在外面做工,她家可以住宿,但霍大妈做饭就有些困难了。如果是一个大团队,三号院住不下的人可以住在这里,这和三号院对门。电话:0311-82376636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6.

这里二号家的住宿条件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7.

我们住在农家三号院,主人:于兴水,

电话:0311-82376517      13473110485

他家有新房和窑洞二种房间,

收费标准是:15元/人/一天。

吃饭,一顿饭一个人20元能吃得很不错了,

女主人是山西人,很会做面食,

第一天晚上,主人还送了我们一个菜,真是第一次见到还有这么善良热情的房东。

于兴水,是村里第一家搞农家乐的,10几年前一直搞山货购销,思想很开放,很能张罗,

如果有团队想预定住宿,可以与他联系。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8.

我们选择了住这样的窑洞。

厕所、洗澡在院里。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进村参观门票30元。

太行深处----于家石头村【38图】

太行深处----于家石头村【38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