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现代都市摄影创作(国贸CBD周边 )

标签:
纪实国贸cbd枪手训练营丫丫摄影 |
题图:重建设中的中央电视台大楼。
图一、最近发现很多地铁站出口处都增加了地铁便利的食品车。快春节了,农民工兄弟又要回家了!
图二、中央电视台工程不知何时又重新启动了?挖掘机不停地工作着……
图四、寻找到有特点的东西,在这里等待合适的人进入画面。
图五、我们向这三个小男孩儿打听怎么能接近“大裤衩”?他们带路,进入到一个楼群内。
图六、中午了,在央视工地附近发现了这二位农民工在露天吃饭,看他们的姿态很生动,光影好,经过与他们沟通,让他们调整位置,拍了这张片。年轻人吃饭时忙着打电话,年龄大的坐在安全帽上,我问他们冷不冷,他们说,习惯了,不冷。
图八、在针织路上,有个收废品的妇女,边等活,边绣十字绣。
图九、以前见过老师拍过一张类似的片子,看到一大院,里面有民工晾晒的衣服,寻找合适的角度,拍下这有趣的一幕。
图十、央视大楼工程民工住地附近。据说,有些农民工不喜欢吃大锅饭时,就出来自己打饭吃。现在的工地简易房看上去比以前的地铺要好多了。
图十一、在工地出入口,都有保安严格执守,外人一律不准进入。看来这里是北京城建集团的工地,门外的照片都是建设者劳动的镜头,我很喜欢。
图十二、央视大楼东侧是停车场项目工地。
图十三、走到针织路口,发现有这样的快餐车,很漂亮!
图十四、每到中午,营业停止,这些车就集中到这个地方。健康生活从这里启程!看来这是个政府工程,金三元经营的。
图十五、她们就是早餐车的经营者,一般都是小夫妻共同经营,送回车后,再登上自家的车返回。不知这些食品是不是统一配送的?如果是自家生产的,有没有质量保证呢?
图十六、在繁华的大都市里,百姓离不开这些服务项目。
图十七、在国贸东侧,一些游击商们,乘人们上下班高峰时摆地摊出售小商品。低视角盲拍。
图十八、在这里寻找到一个趣味点,等待一个时尚女孩儿进入画面。形成对比关系。
图十九、防火安全巡逻员。央视大楼工程不能再着火了,防火巡视逻员随处可见。听说,第一期枪手班时,老师给了一个看门人一只烟,那人刚拿到手里,就被他的领导发现了,当时那人脸都白了。
图二十、东北老兄表演进入状态,一个劲地挥手,大家好!不知这里有没有摄像头?但愿不要给他们添麻烦。
图二十一、百米外我就用长焦拍到了他,红灯一亮,我跑过来又拍他,看他这开车的姿势是不是挺奇怪?脚怎么架在上面呢?我判断这位应当是家装的安装工,车里面放了很多材料,走到哪还要用小推车把材料自己运上去。今年家里装修,接触了很多这样的安装工,对他们很熟悉了。他们有技术,能吃苦,希望他们注意安全哈!
图二十二、央视大楼停车场工地施工现场。是不是以为我们进到工地里呢?到处是围墙,进不去的。
图二十三、上图就是这样拍到的。老师带着大家高视角盲拍。我第一次看到也可以这样拍片。
图二十四、第一次学拍影子。上方有影子时可以这样拍。
图二十五、上方没影子时,可以这样拍。
图二十六、遇到这样的镜子也可以这样拍影子。
图二十七、巧妙利用前景。走到央视大楼对面的便道上,有一个雕塑,老师停上脚步,给大家10分钟,拍一张央视大楼的片子,一些人对着马路对面的建筑就一个劲地拍,我看过第一期学员拍过的片子,搞不明白是怎么拍成的,走进雕塑,看看如何利用?试了试都不是想要的效果,这时老师说,要躺在地下,且脸要贴在雕塑右侧的墙面上拍。我们大家轮流试拍,个个都弄得一身土,没有人嫌脏。天不好,如果天空有云或晴天,效果还能好一些。
图二十八、老师带着大家进到了这个大院子里,有的同学不知拍的是什么?拍早点摊?人像?老师说,拍都市里的百姓生活。高楼大厦为背影,早点摊为主体。形成了一种对比关系。
图二十九、老板人很好,很配合我们拍摄,老师在他买了一碗豆腐脑。
图三十、老师请抱狗的女同志进入镜头,她也挺配合。在繁华的大都市里,离不开这些为北京市民提供早餐的外来务工人员哈!
图三十一、地铁站前,排满了摩的,装备都一模一样的。看来解决二次换乘的问题在所有的地方都存在。
图三十二、居无定所的人。一个双肩包,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套铺盖,一个脸盆,一辆自行车,这是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行装!
图三十三、在长安街沿长线上,高楼林立,交通发达,选择何种交通出行方式呢?不同的人群对公交、轿车、摩的、自行车均有不同的选择。
图三十四、她们三人应当是保洁公司的员工,周末去市民家里做保洁的。她们自带工具、午饭。春节前,她们真象在赶场一样,做完一家赶到下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