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烦秋”
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专家在讲秋季养生,第一次听到了“烦秋”这个词。人为何“烦秋”呢?我们商业都讲“金九银十”,秋天是最好的季节啊,我也最喜欢秋天!
查了一些资料得知:烦秋就是借景生情!秋天是万物凋落的日子,冬天是万物冷却的日子;或许看见身边的寒冷气息感觉很寒冷,所以心中自然就会有点心情低落烦躁,没有春天那样心情畅爽。
烦恼是一开始并不太困难就忍受下来却一直拖延着的挫折感和轻微心理冲突的产物。正因为如此,烦恼在下述任何一种情况下就隐退了:
1、体育活动相当剧烈时,如体育锻炼,体育劳动;
2、强烈情感体验时,不论是喜是悲,也不论是怒是惧,只要足够强烈烦恼就烟消云散;
3、身体急性疼痛时,如沸油烫疼了手,或者患急性病身体不舒服时;
4、生理困乏时,比如饥饿,寒冷,困倦等;
5、聚精会神时;
6、实际事物忙得叫人不可开交时。
显然,烦恼的内容并非人生大事,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例行公事”,甚至是些摆不到桌面上去的“鸡毛蒜皮”。尽管事情不大,但是数量极多,每天没完没了,跺不开,推不掉,叫人总是不顺心、不如意,憋在心里难受,发泄出来又不知从何说起,往往找不到合适的对象。
烦恼有以下几个特点:
1、烦恼的内容是实在的,现实的;
2、烦恼总是包含着不少想象;想象中的事情不是真实的,但是烦恼中的想象却是世界上最真实的事情之一;
3、烦恼还总是包含着理性的推断,叫人不能不信;智力就是烦恼的能力,因为白痴没有烦恼;
4、烦恼使人的注意力专注于一点,一旦被烦恼缠上了,就很难脱身,明知道进了死胡同,还得一个劲往前走,碰壁了也不回头。
在肯定世俗生活的前提下,这儿有一个关于烦恼的公式:W=D/B
这里,W表示烦恼,D表示欲望,B表示实现欲望的有效行为。道家要减少欲望,佛家要消灭欲望,这些对尘世上的人都是不可取的。在世俗生活中,与其徒劳地跟欲望作对,不如尽力满足欲望。不妨观察一下周围的人,那些活得有滋有味的人,都在乐此不疲地为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努力,不懂世俗的人才会自寻烦恼。
人为什么烦恼?
一、烦恼起于执著:人生的顺逆境很多,一般人遇到困境,例如失业、失恋、失意时固然令人沮丧、烦恼;处在顺境时,如果执著、害怕失去,也会被顺境所困。这就如同铁链子能锁住人,金链子一样会束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人生不管遇顺逆之境,要懂得转境,不可执著;
二、烦恼缘于无明:无明就是不明理,我们与生俱来的无明,就是贪嗔痴慢疑;有了无明,就有贪欲、嗔恚、骄傲、疑惑等烦恼,所以烦恼起于贪嗔痴慢疑等无明。有句话说∶“宁与聪明人打架,不与无明人讲话。”一个人若不讲理时,好话、善言一点也派不上用场,就会有烦恼;反之,如能通情达理、明白因果道理,就能消除烦恼;
三、烦恼由于看不开:世间上有很多烦恼都是自找的,所谓“杞人忧天”,乃至担心“世界末日”等,烦恼了半天,却什么事也没发生。也有人因为小事看不开,钻牛角尖,自然“烦恼绵绵无绝期”。因此,凡事多往正面看,能够看得开、看得透,能对一切吉凶抱著超然洒脱的态度,就不会自寻烦恼;
四、烦恼出于太自私:人之所以会有烦恼痛苦,皆因有“我”;“我”是烦恼的根源,“我爱”、“我要”、“我欢喜”,凡事只想到“我”的需要,就容易与人对立、冲突,因此我多则苦多,我少则苦少。所以,一个人起心动念如果能多想想如何有利于人,就会活得轻松踏实。
下面引自好友“靠水而居”的《秋季养生歌》愿我的朋友们都有个“爽秋”!
凉爽在三秋,阴长阳气收
气候多干燥,上火干咽喉
冷风突袭来,感冒多咳嗽
养生有对策,保健去烦愁
饮食宜清润,控制糖盐油
果蔬要多吃,生津润肺喉
银耳蜂蜜好,清燥鲜梨藕
忌食辛辣物,戒除烟和酒
止渴顺排便,饮水多喝粥
润肺又安神,服用龙眼肉
气候变无常,遇冷加衣厚
生活有规律,早起亦早休
切忌熬通宵,不分夜和昼
夜里气温低,睡觉脐莫露
走出钢筋楼,假日去郊游
吸入新空气,饱览美景秀
做操打太极,舞蹈把腰扭
运动勿剧烈,贵在坚持久
秋日登高好,健体精神抖
科学重养生,延年又益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