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人的特点

(2009-01-05 23:52:28)
标签:

北京人

分类: 人文

    首善之区,见多识广,既受官文化熏染,又承八旗子弟余风沐浴,懒惰而油滑,很多人宁可在家领低保也不愿意出去工作,相当多的人依靠祖上遗留下的大四合院拆迁补偿和房屋升值;还有的是官商,靠政策吃饭,过着悠闲的生活,是全国最养尊处优的地区,胖人也最多。北京的脏活、累活基本都由外地人做,外地人一旦离开北京,北京将立即瘫痪。北京人的下一代纨绔子弟非常多,讲究享受。北京人只要想上大学都能上,清华、北大也特殊照顾北京,毕业后政府、公司也是优先录取。北京到处是官,骑三轮的老爷子也可以牛气冲天,谁家朝中没几个人?"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北京户口十分珍贵。北京人也排外,总觉得自己是 "中央的人"。很多都是外地人成为北京人之后又排外,警察对外地人当然是格外 "照顾"。不过包容性还是不错的当然不能和深圳比,06年有 17万对北京男孩女孩外娶外嫁,找个北京人结婚相对容易,和上海、广州比,家长一般比较开明,北京男孩满口"京骂 ",很不雅。开公司尽量别招北京人,北京人什么都明白,就是天桥的把式——能说不能干,业务员比老板还牛。北京人油嘴滑舌,侃爷辈出,号称 "京油子"。 王朔的小说、冯小刚的电影是典型的"京痞文化 "。不过北京人总的来说很开放,大气,热心肠,喜欢管闲事,尤其是关心国家大事,爱侃政治,小道消息不少,在中国来讲算是高素质的了。在北京发财的主要是外地人,在北京当官的主要也是外地移民。北京人庸懒难成大器,但北京人嘴巴贫,出艺人。随着政策的宽松,户口制度越来越淡漠,外地人也来北京抢饭碗,造成很多北京人失业,失落感很大。北京的文化是兼融的,官方体制文化、知识分子文化和民俗文化处于共生状态,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和平共处,各拿各的调,各吹各的号。

 
  北京本地历史上属于燕国之地,很少出名人。不过元杂剧《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倒是北京人。作为几代的古都,北京本地虽然很少出名人,但中国人近乎过半的名人却都在北京。 
  北京人自豪于元明清三朝的皇家胜地,更自豪于天安门五星红旗的升起。北京的天地是大气的,人却显得小气。拘泥于传统而墨守成规。四合院,二锅头,花里胡梢是京剧。 
  真正的北京人是不排外的。就是排外,其排外的意识已被敦化。征服北京的不是北京本地人,而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路神仙。 
  北京人的性格实在,没有过多虚伪的修饰成分。对人自然而随和。一碟小葱拌豆腐,一瓶二锅头,瞎侃乱侃是北京普通男人的特点。但侃来侃去,北京人就是不侃政治。 
    身为“首善之区”,棋盘式的城市格局宏伟整齐,城市建设颇有气派,是北方内陆型城市的代表。但气候却较为恶劣,春天沙尘弥漫,夏天酷热难耐,冬天寒流滚滚,惟有秋高气爽,比较可爱。据说,老派北京人重礼数,善待人,颇有尊贤礼让之风。但现在这种古风似乎已经日趋式微,总的印象是,此地市民身居京畿之地,见多识广,既受官文化熏染,又承八旗子弟余风沐浴,常以“官”的眼光居高临下,又以玩世的心态体味人生。居高,故睥睨世界,纵横捭阖,尤其在“地方上”的人面前,盛气凌人;玩世,故油嘴滑舌,善打哈哈,于是侃爷辈出,背上了“京油子”的恶名。商民在北京市民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坏京城名声的,多是这些人,出租车业、服务业快刀宰客,外地人都多有领教。奇怪的是,尽管你在北京火车站上被人骗到距市中心很远的荒郊野外去居住而投诉无门,尽管你在公共汽车上经常因为你的外地口音受到售票员的斥责而嗫嚅无言,尽管你在商店里经常被不耐烦的营业员奚落嘲笑而狼狈不堪,但北京的服务行业却总是出现一些你通常在电视上才见得到的服务明星,让全国学习。北京凭首都之尊,处处自居老大,王府井号称“中华第一街”,其实不仅难与上海的南京路相比,就是与全国许多省会和发达城市的商业街相比,除了因占地利之便而人气不错之外,也未见得繁华到哪里去(当然,这两年王府井改造之后有了点新气象)。北京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有许多著名大学和文化机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少人才,这座古都的文脉之得以延续,全赖于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