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院,想说爱你不容易(原创)
(2018-10-25 13:56:33)
标签:
互联网医疗分级诊疗远程会诊实体医院湖南省医院协会 |
分类: 医疗关联 |
今年的4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互联网医院”,一举成为了正宫娘娘。半年来,这“娘子”的裹脚解开了吗?步子迈开了吗?期待与担忧有哪些?
关于互联网医院,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9月14日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她是这样说的:互联网医院有两种形态,第一种形态是依托实体医院建立起来的互联网医院,第二种形态是由第三方与实体医院建立紧密联系创办的互联网医院。不管哪种形态,目前的业务还局限于常见病和慢性病的复诊、远程会诊和开具线上处方。
可以这样理解,第一种形态实体医院为法人,互联网医院作为实体医院的第二名称,可称作XX医院互联网医院,也可以戏称为实体医院的互联网马甲医院。第二种形态法人是第三方而非实体医院,但与实体医院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可以称之为公司化的互联网医院。
我们先看看第一种形态的XX医院互联网医院。由于目前的互联网医院还局限于常见病和慢性病的复诊业务,和线上开具用药处方,但从半年的时间来看,线下药房或医药电商的技术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所有从业人员的电子注册没有完成,监管部门的在线监管还存在盲区,线上医疗的医保支付政策也有待调整,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互联网医院真正实现无障碍运行还有一段路要走。
互联网+医疗健康更多的是国家大健康战略层面上的技术思考,不单单是互联网医疗的方式和形态问题。从目前大型医院的生存发展和社会资本的逐利本性来看,想要通过互联网医疗解决大健康层面的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问题,激励和约束都缺乏政策引导和指向。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只能从医疗的角度入手,鼓励大型优质医院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创办互联网医院,而不是全面推进互联网医疗,那些业务不饱和、质量技术没有优势的基层医院,最好是作为互联网医院的线下落地医院。现实情况是,优质医院的病源丰富、业务繁忙,决策层对互联网医疗的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起来。行政主管部门或许也在担忧,除了监管难以外,互联网医疗会不会增加医生原本就负担过重的身心压力,造成两头不讨好?
检查诊断、手术还得依赖于这个互联网医院的实体医院,尽管线上的咨询、预约、开具检查等可以大大缩短候诊时间,但也可能吸引更多的病人拥挤在大型的优质医院里。对于大型优质医院来说,线上和线下都会成为病人追逐的热点区域,如果不与基层医院对接,分级诊疗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再看看第二种形态的公司化互联网医院,盈利模式并不是特别清晰。运行过程中,在股份制医疗并不看好的前提下,实体医院不太愿意大量向这里转移病人,最多也是借助这个平台扩大影响,反过来吸引病人。为此,第三方公司要维持线上医疗的繁荣状态,必须支付比实体医院互联网医院高得多的“分成”来招揽医生上线。
有人说,互联网医疗将极大地推动整个医院行业提高效率,来缓解看病难。如果是倒逼传统医疗行业利用互联网工具提升效率和能力,让有限的资源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合理配置,那么第三方平台公司化互联网医院可能会变成实体医院的陪练。
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医疗领域也不例外。就目前的第三方平台公司组建互联网医院的支撑技术来看,这些技术在实体医院中也已经在广泛应用。而且这些信息技术的业务系统开发成本在不断下降,第三方平台公司的市场运维技术也已被实体医院借鉴和应用。可见,第二种形态的互联网医院生存面临挑战,出路或许在市场的把控和营销手段的翻新。
互联网医院时代已经来临,可以期待,却要怀揣担忧,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