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科医生短缺,要在质和量上找出路(原创)

(2016-03-04 15:28:47)
标签:

杂谈

质量

安全

儿科

稀缺

分类: 医疗关联
   儿科医生短缺,会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落地由“短缺”变成“稀缺”,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今明两年,我国将迎来新的生育高峰,以前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马上就要干四个人的活了,“二孩”让儿科医生的短缺会变得越来越刚性。纵观媒体最近对儿科医生短缺的报道,掀开的话题引发社会对儿科医生极度短缺的忧虑。   
    但是,在关注稀缺时,儿科的专业内涵并没有获得广泛关注。
    很多年前,业内人士就开始为建立儿科医生的生存和成长体系而疾呼,但并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及时响应。面对儿科困局,有人把儿科医生短缺归咎于医生不愿做儿科,却并没有吃透儿科的本质属性。为此,我们需要纠正一下错觉,即儿科是成人的缩小版,儿科医生不足可以由内科医生来补。
   以综合性医院为例,所谓的儿科体系往往就是儿科急诊加儿内科,直到最近这些年,才开始不断有新生儿科出现。之所以有人认为儿科是成人的缩小版,就是以前分科不精细、体系不完善带来的“副作用”。很多综合性医院的儿科医生,往往是从内科医生中分流出来的,连一些业内人士都认为干得了内科就一定做得了儿科。而且,医院对于这些医生的培训,也只在成人内科与急诊之间进行。在就诊过程中,很多儿科疾病是夹杂在成人的相关学科中去寻找医生,慢慢就形成了儿科谁都可以看的错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才有人提出“怪招”---儿科医生不足,可以由内科医生来补。
   目前,我国11.2万个儿科医生中,到底有多少个是来自于成人内科的转型,并没有确切的数据。儿科起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质量和安全的把控显得格外重要,这一特点会因为医生稀缺和专业欠缺变得愈发让人揪心。基于上述原因,我们现有的儿科医生肯定还有不少并不完全“根正苗红”。儿科医生缺乏应有的专业素养,将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直接影响到儿科医疗的效率与质量。由于医生的短缺,儿科“看病难”还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
   出路在哪里?儿科一定要在质和量上找出路求突破。
   首先,要解决好儿科医生的技术规范问题,从技术路径上找出路。根据儿科发展和专科细化的要求,修订并完善儿科诊疗规范,提高儿科医生的诊疗能力。
   其次,要解决好儿科医生的培训教育问题,从继续教育上找出路。以儿童专科医院作为教学培训基地,加快儿科医生的在职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将综合性医院的青年儿科医生分期分批送到儿童专科医院去“回炉”提升。
   第三,要解决好儿科医生的能力提升问题,从提高临床能力上找出路。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儿科的扶持性指导,通过监管与服务指导,进一步规范儿科医生的诊疗行为,全面提升儿科应急救治能力。
   第四,要解决好儿科医学教育问题,从扩大儿科生源上找出路。加大儿科医学教育,依托各地儿童医院建立院校共建型儿科方向本科、硕士和博士教育体系。
   第五,要解决好儿科的政策配套支持问题,从提升待遇上找出路。政策需要联动,财政加大对儿科的资金扶持,物价部门要根据儿科的技术与劳务特点进行价格调整,医院在津补贴发放和奖金分配时予以倾斜。
   第六,要解决好儿科的风险认识问题,从社会支持层面上找出路。基于儿科风险大、纠纷多的特点,各地政府要主动作为,支持医院加强矛盾纠纷的化解,构建安宁和谐的诊疗环境。
   儿科医学是关乎未来的千秋伟业,目前面临的困难用“紧迫”二字来描述丝毫不为过。今天,我们需要用实际行动来破解难题,万万不可错过这个点,等将来追悔当年“没重视”,那样我们愧对子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