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医疗开始在局域网内引入文档版的医嘱系统(CPOE),这种封闭式的信息工具,其实就是护士操作的医嘱录入系统,出发点竟然是经济管理。随后,PACS(医学影像系统)、LIS(检验系统)、HIS(医院信息系统)、AI(医院管理系统)等相继进入,医院才真正迈进信息化时代。
时至今日,随着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跨越式发展,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和传感器技术的进步,将彻底颠覆传统医疗的概念。
一、颠覆患者的医疗参与
1、选择性接受健康教育。国家乃至医疗行业协会每年都将耗费巨资和人力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国民的健康知识与素养。由于这种普及型的健康教育并不是针对特定的人群,很多人并不会去关注,结果是政府花了钱、场面很热闹、灌输蛮彻底,效果几寥寥。移动互联网的在线健康教育支持选择性阅读,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自主选择自己需要或感兴趣的知识。智慧医疗概念的引入,让患者患者就诊在同时同步接受医学健康知识。甚至可以在患者完成自测自评后,由系统推出你想知道的相关专业知识。
2、主动选择医院和医生。预约挂号,患者挂号最终都会集中在手机上解决,腾讯的微信平台免费为预约挂号提供了服务支持。患者无需下载APP客户端,在微信公众号里加关注就能锁定自己想要的医院,完成挂号选择和付费等诸多事务。
3、自测自检自诊全在鼓掌之间。除了例行的健康体检外,大多数患者的就医决择是从自我感觉异常开始的。未来的手机可以做很多事情,将来极有可能出现“手机保健医生”的概念。如听心音、算心率、测脉搏、量血压、触体温等,利用成像系统感知肤色变化,患者输入自我感觉描述,手机会初步判断健康状况,指导患者进行就医选择。系统内置了各个年龄层的临床指标,方便患者进行比对,还可以长期跟踪记录你的健康指标,适时地做出判断并给出医疗保健参考,并指导你做出最权威的就医选择。
4、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支持,患者的基础医学知识将接近甚至达到全科医生的水平。现在的医疗智能穿戴设备,未来可能获得“升级”,在人体内植入医学芯片的方式,实现人体与计算机系统的实时对接,通过系统分析判断完成各项生理指标的评价。
二、颠覆医患的交流沟通
1、查询咨询。患者将自己的诊疗卡绑定在某个第三方服务商(如微信或其他APP服务商),就可以直接与医院信息平台上的咨询窗互动,及时了解检验检查情况,历史就诊记录等,不同就诊医院不同就诊时间的就诊情况、检验检查的共享。如果能有格式化的咨询问卷,则系统就可以完成即时回复。也可以选择与医生进行一对一的咨询,当然这恐怕要归属到付费范畴啦。
2、就诊互动。患者在门诊阶段,挂号付费成功后,手机微信会提醒你门诊情况、医生到岗时间、前面排队人数,检查诊断结果出来后,手机会推送相关健康教育知识、药物说明与注意事项,以及下一步可供选择的就诊方案。需要住院的患者,可以随时查询病房床位分布情况,可以预约手术时间。住院后,系统会在每一次诊疗活动后发送诸如提醒准备、注意事项、费用清单等。
3、随诊回访。患者门诊或住院后,特殊的病人需要回访。只要病人允许,系统会在适当的时候,通过智能系统自动代替医生向患者发送问询信息,了解患者患者康复或病情发展情况,通过识别筛选后的信息会传送到相关医生那里,以便下一步的医疗安排。
4、问卷调查。未来医院的第三方社会评价不再依赖于政风的民调机构了,而且,评价不再是瞬间的或有时间段选择的。患者在一次诊疗结束后,需要在手机上完成满意度评价才能进行下一环节的操作,这种评价存储在政府指定的数据平台上。
三、颠覆医生的行医风格
1、缩短问诊时间。患者的部分客观信息,在候诊时已经就以表格的方式发送给患者,患者只需在手机上按自己的感受回答就行。如无特殊需要,医生可以只要求病人补充回答额外的问题。
2、信息自动比对。由于诊疗卡实现了全国联网,接诊的患者进入系统后,系统会将诸多信息分类、汇总、分析、比较,检出异常数据推送到医生工作站的主页面,以提示医生。
3、临床科研兼顾。大量的数据集结后,形成庞大的数据库,数据的利用分析更加有针对性了。如单病种会形成或精确或模糊的均衡值,甚至按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等进行归集。对医生来说,可参考利用的数据将越来越多,科研转化为成果越来越具有操作性。
4、手机移动医疗。医生可以使用智能手机代替移动平板电脑,登陆医生工作站就可以进入实时工作状态,开医嘱、修改医嘱,查看病人情况,病人危急值反馈,甚至紧急情况的呼救都可以实现。
5、远程医疗协作。(多有介绍,不再叙述)
四、颠覆医院现代化概念
1、全信息管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随着人事、财务、物流等信息化在医院的集结,根据管理要求设置的信息系统完善到了极致,绩效考核、成本核算、人财物轨迹的追溯都有章可循。任何细微变化都有可追溯的系统
2、全过程控制。根据管理需要,医院按照权限分配,对全院的数据信息进行监控。大处方的监控、抗生素管理、危急值报告、传染病直报、院感控制等都在系统监控中。劳动考勤,只需员工进入或离开设定的区域,手机考核系统就会自动发送考勤信息。成本费用核算,按单元计算的水电、氧气等会定期发送到管理部门等等。
移动互联网医疗通过占据医生入口、医院入口整合线下医疗资源,然后介入医院对整个医疗服务链进行整合,在互联网医疗上形成完整的闭环和良好的客户体验。对患者来说,从平常的健康保健知识、监测、社群,到自诊阶段、自我用药(买药)的就医前环节,再到导诊环节的挑选医院、科室、医生。进而到医院内的挂号、候诊、取单、支付、康复环节的便捷体验。以及院外康复随诊环节持续的医患沟通等,与医生的需求、医院的需求、保险公司的需求充分结合,利用就医过程中产生的“流量”(包括病人流、医生流和数据流),产生新的价值,颠覆性改造传统的医疗模式。
本文2014年12月1日《健康报》已刊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