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担心看客们会奚落我的知识、学历和能力,如果大家认为我讲话还算客观的话,我对自己的评价是三者综合,属中下。有了这样的定位自然就没有人计较我的胡言乱语,我的观点是需要知识,看重能力,不强求学历。
我理解的“知识”二字,通俗地说应该是“知道的”与“认识的”总和,简称为知识。知识应该包括包括常理常识、经验、情景信息和专业理论等,如果把知识定位在常理、常识和经验层面上,知识可以与年龄有关,也可以与阅历挂钩。知识如果上升到造诣,很多人就会因此拉开距离。
大凡一个正常人会通过自己的感官去认知一些常理性的东西,知识无疑是一个人除了生命外最宝贵的东西,但是任何知识必须通过感知和学习来获取。我又在想,人到底有多少知识才算人才呢?古人认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人是人才,“八斗”只是一个比喻,尚无法衡量一个人的知识,“五车”就可以这样理解,古人的文字是用竹简刻写的,五车竹简就量化了,量化得甚至是装不下今天一个自持不凡的人的所谓传记。我们万万不能理解古人的知识就仅此而已,否则以后我们再引经据典会自己打自己的耳光。
知识和学历又有必然的联系,就好象一个人,知识是人的躯体,学历是一个人外衣。今天的人穿上衣服后往往只能看到脸和手,知识和躯体一样多半被隐藏在衣服的后面了,如果你以貌取人你只关心穿着,谁都清楚学历的重要。学历按道理只能证明一个人的学习经历而已,但如今学历成了一个人知识多少的尺子,在知识经济年代评价人才当然要看你掌握知识的多少,这没有错。如果一味把学历等同于知识,社会就需要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直接后果就是买卖文凭,学历交易成为产业经济,那是教育的悲哀。因为舍不得花冤枉钱,也没有打算拉动教育产业经济的发展,我这一辈子将注定和硕士、博士无缘,也许再过十年我的形状会土得掉渣,但不要小瞧我,如果您是真正的学者我会敬您三丈!
我反对文革期间“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谬论,也不赞成今天有人把学历算成知识。在现今知识经济爆炸时代,如何消化我们日益累积的知识将成为新的知识,我固执地认为那些消化不了的知识只能成为自己的脑子里的淤积知识,淤积越多负累越重。
知识必须转化成能力,知识才会成为时代进步的动力,学历也会自然成为你得体的外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