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书记(原创)
(2009-02-18 08:53:36)
标签:
支书
支部书记
白洋
城里人
包谷
湘西
|
分类:
心情故事
|
七年前的今天,我结束了为期一年的扶贫工作回到长沙,本来有意和当年的伙伴去一趟扶贫点,由于我们四个人很难约定时间,不能成行,只好在办公室回忆往事,把略有些模糊的记忆串起来形成文字,以作纪念。
我的扶贫点在张家界慈利县岩泊渡镇白洋垱村。
村支书48岁,做了二十二年的支部书记,很黑、驼背,满脸的皱纹,一副和实际年龄不相称的老相,村里的人说是烟熏的,太阳晒的,背篓压的,终日扯不完的麻纱给缠的。
支书的家在山腰上的岭背组,离村部半小时的路程,妻子
19岁就跟了他,冲他的文化来的,后来又有了两个女儿,如今女儿长大成人了,支书为这辈子没生上儿子自嘲,“人家一炮命中,我是二连发还未中靶”,当然这是笑话,女儿的乖巧早让支书忘记了人家儿子的好处。
支书高中毕业,这样的年龄,在这里与城市里的硕士齐名了,村里的大事小事支书能把它弄上个所以然,扯皮的人还得由他来断断理才消得了气,熄得下火,是村里名符其实的“主持人”。年初我们工作组进村,支书召集村民小组长以上的干部开会,曰:与干部见面。这个会还真让我们这些城里人感受到大山的淳朴、厚实和热情,“欢迎省委领导”,我说我们是省卫生厅厅直单位的普通工作人员,“欢迎省委领导派来的领导来我村”,他讲话叼着烟,翘着二郎腿,半闭上眼睛,不象我们城里的干部这么讲究会场氛围。他神情很少关注他的听众,嗓门出奇的大,与城里干部不同的是,他开会讲话时从不喝茶,后来他私下对我说,他看不惯县里的干部一边喝茶一边作报告,“我今天代表村支两委和白洋垱562个村民向省工作组汇报五个方面的工作……”,很有层次啊,我惊讶支书的口才和记忆,每一字每一句都很实在。他张口就来的数据甚至我怀疑会不会是编造的,对山水田土的方位决不亚于今天的GPS卫星定位系统,你不得不佩服这个当今中国最基层干部的能耐。我们平时讲话抑扬顿挫中的浮华,在支书面前有一种在说谎造假的感觉。
工作组帮村里装上了有钱广播,每天早晚工作组的同志会播放流行歌曲、读文件,讲一些农技知识。支书也爱上了广播,隔三差四会来村部广播室拿起话筒讲上十来分钟,都是农业生产季候注意事项,每次拿话筒前,总要拍一拍皱巴巴的旧西装,正一正领子,把剩下的两粒扣子扣上,我说这里是广播,不是电视,没有人能看到你,支书说这是从工作组的领导那学的,形象约等于影响,不能忽视形象的作用,这城里的道理在我们乡下照样管用。
在农村扶贫,喝酒是一项工作能力指标,要贴近百姓有时候还得采用特殊的手段,偶尔和他们喝点酒会拉近距离。支书酒量大,自酿的谷酒,一餐能喝一斤。这种湘西特有的自酿酒叫包谷烧,城里人初到湘西不见得习惯这酒,他们有一个道理我现在还认同,酒和烟好不好不在乎价钱,是在乎习惯,习惯了自然就好。当地村民用包谷烧来款待客人是一种礼遇,我不善酒但是工作需要酒,酒后能说心里话,这是我喜欢和他喝酒的一个原因。但他也喜欢和我们在一起,因为支书特别向往山外的世界,他的两个女儿都是在县城里读完高中才回的,为了女儿们读书他是勒紧裤带吃尽了苦头。支书说有知识才有见识,有了见识才有意识,意识决定行为。这个道理,支书自己是总结不出来的,但山外的东西他能记牢,也就意识到位了。支书经常说和知识人(他的常话)在一起长知识,和城里人在一起长见识,也难怪有些道理,连我都不明白。我们工作组资助了十几个学生读书,2008年的春节有一个我们资助的学生还来到了长沙,其他的都没有能够考上高中,自动放弃继续读书了,看样子求学读书的道理还有很多家长没有明白。记得当年村里夹山组一小孩家长不让上学,太穷了,读不起,工作组出钱资助了这个小孩读书,家长硬要请我们吃饭,支书说破例吧,我陪。酒后支书又是半闭上眼睛,用手指着小孩的父亲,一副家长气势,“几十里山路,谁希罕你这餐饭,不读书,鸟用!知书才能识理,识理才能走遍天下,象老李(村里人对我们的称呼都是在姓氏前加一个老字,以表尊重),他不多读几年书,不然也不见得比我强!”
回来的路上,支书好后悔。总说对不起我,倒是我的心情因支书的真言而平静了许多,望着光秃秃的山和脚下的羊肠小道,心生许多感慨。支书说的非常在理,其实他没有哪些地方比我差,只是没有遇到或者错过了一些机会,与贫穷抗争了一辈子还没有甩掉贫困,他是一只被囚禁了的鹰,他这样的年龄、他那样的地方,注定是飞翔不起来的。
现在,我唯一能做的是祈祷他健康。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