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事快评)公务员孩子压岁钱多的真实与误解

(2014-02-11 01:08:53)

木须虫

 

    媒体调查北京90名10到13岁孩子发现,孩子们今年平均收到4867元压岁钱,比去年上涨了5%。其中,父母职业为公务员的压岁钱平均水平最高,共有18个孩子,一共收到了10.41万元,平均约为5783元,高于压岁钱平均水平。(《新京报》2月10日)
    压岁钱有世俗人情的强大惯性,一出手动辄成百上千,成为一场面子游戏,不但成了不少家庭的负担,也助长了孩子的攀比心理,让压岁钱原有的“压祟”与祝福内涵变得铜臭。因此,每到春节总是引人关注的话题之一。
    不过,媒体的调查颇具暗示意味,所形成的结论“父母职业为公务员的压岁钱平均水平最高”,大有“放大”的嫌疑。首先,单凭区区90个孩子的调查样本,未必能够覆盖到所有阶层的孩子,公务员子女的压岁钱很有可能“被最高”了。
    其次,孩子压岁钱的多与少,除了与一个地方的整体风气有关之外,很大程度与家庭收支能力相关,经济条件好的支出能力强,孩子过年拿到的红包就厚一些,条件不好的想多给也做不到。公务员孩子的压岁钱相对于平民百姓多一点应当是事实,毕竟公务员的收入水平在所有社会成员中处于中间偏上的位置,其人情往来的“经济水平”也较高。但如果调查样本中有一个企业高管群体,他们的孩子拿到的压岁钱应该比公务员孩子更多。
    当然,公务员因为职业的特点,孩子的压岁钱更容易被打上权力的烙印。如前一段时间媒体曾经报道,压岁钱成为一部分公务员灰色收入的来源。应该说现实中这样现象确实存在,变了味的压岁钱不是“压祟”,而是基于权力的利益输送。此类现象值得注意,却不宜过于夸大,毕竟相当一部分公务员并没有这样的权力。
     当下公务员差不多成了众矢之的,在公众的眼里公务员已然成了优越与特权的代名词,饱受质疑与诟病。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源于社会公平公正的集体性焦虑,另一方面源于我们的社会对公权力的制约与监督还做得不够,公众对于公务员如何行使权力,以及享有的待遇,总有雾里看花的感觉。隔着一层窗户纸窥探,免不了有种种猜疑。因此,公务员孩子的压岁钱“被最高”,其尴尬可能并不止于躺着中枪。
    所以,这则新闻就有了双重解读的价值,一是“让压岁钱回归本质”,二是“让公权力回归本位”。但无论如何,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看公务员的私人生活,给所有公务员孩子的压岁钱贴上灰色收入的标签,从而丧失了应有的公正立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