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写文章,做文章,搞文章?

标签:
花边文学奔马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穆修文化 |
由此引出了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芸芸众生,用文字抒情、泄愤,甚至鞭笞世人者,俯首即拾。但是,我们究竟是在写文章,做文章,还是在搞文章?
写(写:①用笔在纸上或其他东西上做字:~草字|~对联。②写作:~诗|~文章。③描写:抒~|~景|~实。④绘画:~生|~真。《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商务印书馆出版)文章,是每个情感体验者提笔而能为之之事。大凡属人者,皆有抒发心里情感的欲望,而灵巧且丰满的文字,自然成为首选的寄托载体。清点历史,诗书万卷尚且只是成名之家的作品,还有多少默默无闻的文章在历史的河流中沦落?每天都提笔在纸上写着字,成就无数篇或长或短的文章。这样的特性体现了写的随意性与真实性,不娇柔,不做作,更不会空穴来风。故写出的文章最具情感性,朴实却真自我。
做(做:①制造:~衣服|用这木头~张桌子。②写作:~诗|~文章。③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工|~事|~买卖。④举行家庭庆祝或纪念活动:~寿|~生日。⑤充当;担任:~母亲的|~官|~教员|今天开会由他~主席。⑥用做:树皮可以~造纸的原料|这篇文章可以~教材。⑦结成(关系):~亲|~对头|~朋友。⑧假装出(某种模样):~样子|~鬼脸|~痛苦状。《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商务印书馆出版)文章,并非所有写文章的人都能做文章。古人有饮酒做诗之说,显然,“做”文章者,已经将个人的审美意象与个人功利性等等一些主观目的转嫁在了文字里。能结合社会现实和审美意象或传统文化,“做”出来的文章,理所当然是名家、著作。诸多写文章的人往往盲目奔着“做”文章而来,结果重演了文学史上的“垓下之役”。
写文章的人写不出被人赞赏的文章,于是,写逐渐演变为个人生活中的一点爱好。而做文章的人做不出受众人好评的名著,于是乎,开始制造(做的第一义项)文章,或者脱离现实的“做”出一些虚假的文章,以哗众取宠。然而,人的心是个充满奇妙欲望的有限生命,看着别人的成篇名著,嫉妒与好胜心所使然,绞尽脑汁,衍生出了一个“聪明”的主意:搞文章。
搞(搞:①做;干;从事:~生产|~工作|~建设。②设法获得;弄:~点儿水来|~材料。③整治人,使吃苦头:他们合起来~我。《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商务印书馆出版)文章,是现代文人的流行病。谓之搞文章者,其用文字表达情感或记录事件的自然欲望已远远小于功利心,“搞”出来的文章也就没了可读性,更无事实依据可循,完全扭曲了事实,纯粹为了个人膨胀的物质欲,抛弃了美学思想。想必,这就是现代垃圾文化繁衍的根源:“搞”文章的人太多。写文章的人会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做文章,做文章失意的人便心生不满,亦心生邪念,开始“搞”文章。人的自私欲望加上古语“条条道路通罗马”的教唆,垃圾文化行如过街老鼠。
虽说,做和搞是一组近义词,有时也可当同义词混用,并无太大的差别,但“性相近,习相远”,它们所指代的内涵,所动作的时象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正在扮演的角色相去甚远,甚至大相庭径。因而,“做”文章和“搞”文章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其间所包含的感情色彩亦截然相反,不能混淆而待之。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对待文章?写、做,还是搞?
写文章,太过随意,难以达到功利性的目的,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流水帐之文。做文章,不做不行,做的太过了,便会走入鲁迅所言的“花边文学”,虚有其表。而搞文章,完全是一种变态的扭曲文学,是不可耻的,是现代炒作文化的副产品。
高尔基《我的文学修养》一文有言,大众语是毛胚,加了工的是文学。由此可见,写文章是不能算在文学范畴的,即使它有文学的真实性。真正能称为文学的应该只有做文章,在写的真实性上加上文学加工,染上艺术色彩,却不过于太做而走入“花边文学”。搞文章,实属变态心理,其做法颠覆了文学创作的可靠性与真实性,过度追求于人的感官享受和贪图娱乐之心理。
以愚之见,当称之文学者,理应属一门学问。其创作过程应当是,个人情感体验加上文学艺术的加工而所成就的,是一种自身情感的熏陶与文化素养的修行。并非,过分的对物质欲望的追求,更非对某种美学理念的大肆宣扬。文字是一种需要被尊重的东西。于文学,有蕴自存,有灵自生,有魂自活。
试问当今天下文人,你是在写文章、做文章,还是在搞文章?
注释:
〔1〕穆修(979—1032)字伯长,郓州(今山东东平)人。张景(970—1018),字晦之,公安(今湖北公安)人。他们都是北宋古文家。
http://s14/middle/5cf007d0g8b5158684afd&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