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篮球赛一人制裁判法
(2009-06-04 08:11:03)
标签:
杂谈 |
三人篮球赛一人制裁判法
1 比赛程序
1.1 赛前程序
1.1.1 记录台与球队席区域
1.1.1.1 记录台设在半块篮球场地篮架右侧(球篮向着场内的方向)边线外至少2米的居中位置。当使用一个标准篮球场的两个半场同时比赛时,为保持统一性,记录台则设在任一适宜的同一侧的边线外。
1.1.1.2 记录台设在半块篮球场地篮架右侧边线外时,记录台左侧为主队席区域,右侧为客队席区域。当使用一个标准篮球场的两个半场同时比赛且记录台设在同一侧边线外时,靠端线一侧为主队席区域,靠中线一侧为客队席区域。记录台前面设置两个替换座位或记录台左右侧各设置一个替换座位(图1、图2)。
图1
1.1.1.3 记录台人员的位置从靠近中线一侧开始依次是:记分员、计时员和14秒钟计时员。
1.1.1.4 球队席区域放置六个人数的长凳或椅子,供领队、教练员和运动员就坐。不允许与比赛无关人员就座。
1.1.2 赛前介绍
1.1.2.1最少在预定的比赛开始时间之前十分钟,记分员要负责核实双方球队的人员名单及面审双方球员,并将双方的人员名单登记在记录表上。同时,记分员应督促双方教练员提供该队的首发三名球员名单。
1.1.2.2赛前四分钟时记分员鸣响信号,双方球队人员在球队席区域前面向球场沿边线站好。临场裁判员在记录台前面边线面向球场站立。
1.1.2.3 记分员按主队、客队的顺序分别介绍球员、教练员和领队;球员、教练员和领队则跟随介绍从球队席区域处进入球场,两队各列一排相对站立(主队站罚球线处,客队站中圈的半圆线前)。
1.1.2.4 记分员宣告双方相互致意、交换纪念品;记分员宣告双方向观众致意。
1.1.3 赛前练习
1.1.3.1 介绍仪式后,记分员鸣响信号并宣告“练习三分钟”。
1.2 比赛开始
1.2.1 三分钟练习后,记分员鸣响信号并宣告“双方球员退场、比赛开始”。
1.2.2 记分员介绍临场裁判员姓名和级别。临场裁判员向观众致意。
1.2.3 临场裁判员鸣笛招呼双方比赛球员进场。临场裁判员持球进入球场至罚球圈距记录台远端的圈外,面向记录台站位。
1.2.4 临场裁判员确定双方跳球球员,待各球员落位不动后,进入罚球圈准备跳球。临场裁判员在罚球圈内在双方跳球球员之间将球垂直抛起,经其中任一跳球球员合法拍击后,记录台裁判员确定比赛开始。
2 临场裁判员的移动
2.1 跳球后的移动
2.1.1 跳球后,在不与球员发生碰撞和不影响比赛的前提下,适时、迅速地向后移动至记录台对面的“A”点(图3),或根据比赛情况先向侧后的端线方向移动至适当位置,待跳球后双方球员落入正常的攻守位置后,再移动至“A”点或“E”点,进入正常的观察位置。
2.2 基本移动范围、区域与移动路线
2.2.1 比赛进行中,负责对整个球场区域内持球与无持球球员违犯行为的判罚。为能清楚地观察到比赛区域内的所有违犯情况,须以围绕攻防区域的外周边面向球场区域进行移动。
2.2.2 五个基本位置
2.2.2.1 从跳球后的第一个位置“A”开始,按中线-同侧边线-端线的顺序,顺时针(或逆时针)依次排列“B”、“C”、“D”、“E”共五个基本位置。
2.2.2.2 “A”为罚球线延长线靠近记录台对侧的边线处;“B”为在攻防区域进攻方向后面的中路区域上;“C”为罚球线延长线靠近记录台同侧的边线处;“D”、“E”两位置在端线外限制区线两侧延长线的外侧(图4)。
2.2.3 移动路线
2.2.3.1 围绕攻防区域的外周边所做的移动就是临场裁判员的移动路线。除跳球后须先移动至“A”位置外,其它位置移动无固定方向、顺序和程序要求。
2.2.3.2 在比赛进行中,围绕攻防区域的外周边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可从一个基本位置移动到左右两侧任一个相邻的基本位置,亦可沿一个方向连续移动多个基本位置,且可折反再向相反的方向连续移动多个基本位置。
2.2.3.3 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相邻基本位置之间的移动方式和移动路线的种类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在端线外的移动通常用直线;在球场区内的移动多用弧线,辅以直线移动;特别情况时,为迅速到位,可用直线移至下一基本位置。
2.2.3.4 以各种脚步动作进行移动,但在各种脚步动作的移动中,上身躯干部分必须始终朝向球场区,在观察球的同时,须将比赛情况全部纳入自己的视野范围内。
2.2.3.5 五个基本位置形成一个近似不规范的“五边形”,而在比赛进行中,围绕攻防区域的外周边实际所做的直线或弧线的移动,其路线近似不规范的“半圆形”线路(见图5和图6)。
图5
图6
2.3 各基本位置的移动
2.3.1 在“A”、“B”、“C”三个基本位置进行观察的过程中,身体朝向球和球场区,跟随球的转移和比赛的进展,围绕基本位置向左、向右、向前进行多向的移动。各个方向的移动距离应在1至2米的距离之内。向前移动时,通常在投篮、篮下攻防等必要的情况下进行。而向前移动后,必须随时能够撤出。
2.3.2 在“D”、“E”两个基本位置做移动时,采用在端线长度的范围内横向移动,尽可能不进入球场内;特殊情况时,为扩大视野范围,可在球区处的端线外做向后“深端线”移动(见图7)。
图7
3.位置选择与观察范围
3.1 “B”位置
3.1.1 球区在中轴线的两侧并在高位的情况下(不包括球在靠近中轴线的情况),不论球在限制区内外,持球球员和防守持球球员与“B”基本位置形成三角形时,可选择在“B”基本位置进行审视,并重点审视球,兼顾球场区内的其他球员(见图8)。
图8
3.1.2 第二节、第三节和决胜期(如平分时)的比赛均由拥有球权的队在记录台对侧边线标记线与中线之间掷球入界开始比赛。临场裁判员在“B”基本位置与掷界外球地点之间位置管理掷球入界并兼顾球场区内的其他球员。
3.1.3 除罚球外所有违犯的罚则和球出界后均由拥有球权的队在靠近违犯和球出界地点就近的边线标记线与中线之间掷球入界继续比赛。临场裁判员应在“B”基本位置与掷界外球点之间取一适当位置管理掷球入界并兼顾球场区内的其他球员。
3.2 “A”、“C”位置
3.2.1 当球在中轴线的两侧且在低位(在限制区外并靠近端线的位置)和球在中路特别是球在限制区内基本正对球篮的情况下,持球球员和防守持球球员与“A”、“C”基本位置形成三角形时,临场裁判员应选择在“A”、“C”基本位置进行审视,并重点观察球区,兼顾球场区内的其他球员(见图9)。
图9
3.2.2 罚球时,临场裁判员应在记录台对侧的“A”基本位置范围内管理罚球的全过程。在罚球线延长线与三分线之间的位置将球反弹给罚球球员,监控罚球球员和球场区内其他球员在罚球过程中的所有违犯情况。待罚球结束后及时后撤至正常位置或移动到重新开始比赛的地点。
3.3 “D”、“E”位置
3.3.1 当球在中轴线的两侧且在低位(限制区内外),持球球员和防守持球球员位置与端线平行且持球球员和防守持球球员与“D”、“E”基本位置形成三角形的情况下,临场裁判员可在便于进入球场区的前提下,选择在“D”、“E”基本位置(及左右)移动进行审视,重点审视球区,兼顾球场区内的其他球员(见图10)。
图10
3.3.2 当在端线掷界外球时,临场裁判员应在端线外、球与边线延长线之间管理掷界外球,并兼顾球场区内的其他球员。球掷入场内后,再根据比赛情况向“D”、“E”或“A”、“C”基本位置移动。
3.4 投篮情况与监控场区
3.4.1 不论在任何地点出现2或3分投篮时,裁判员应在相应的基本位置观察投篮的全过程和审视伴随投篮的所有违犯情况,做出规定的试投与投中手势。
3.4.2 在罚球线与中线之间的区域出现3分投篮时,裁判员应保持在“A”、“B”、“C”三个基本位置进行观察,根据情况可适当错开位置以调整观察的距离与角度。
3.4.3 在罚球线与端线之间的区域出现3分投篮时,如裁判员已处在“A”、“C”位置则保持在该位置进行观察;如裁判员此前是处在“D”、“E”位置,则裁判员应迅速移至端线外场角的三分线延长线处进行观察。
3.4.4 当裁判员处在“D”、“E”位置出现投篮情况时,裁判员必须想尽办法确保能看清楚干涉得分等伴随投篮的所有违犯情况,允许裁判员超常规的迅速移至适当的位置进行观察,然后再回到正常的位置。
3.4.5 在任一基本位置的任何情况下,应该监控球场区域内所有的平面范围和空间范围,一人监控比赛的所有情况。
4.比赛结束后的工作
4.1 比赛结束后,裁判员应仔细地检查记录表,确认记录无误后在记录表上签字。在裁判员在记录表上签字之前,记录表上出现的包括比分、犯规次数、暂停次数以及时间数据所出现的错误,均可在裁判员确认后及时进行更正,并宣告两队。一旦裁判员在记录表上签字,所有错误均不得更改,比赛成绩确定,同时,裁判员即终止与此比赛的联系。
4.2 如果在比赛进行中,出现判罚有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或在比赛结束后出现任何违反规则的行为或任何暴力事件,裁判员必须在比赛结束后的一小时内向组委会竞赛组织机构提供书面报告。
注:本裁判法依据国际篮联三人篮球运动规则编制
二00九年五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