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冒雨去总工会公益班练书法了,两周没去,不仅想念那个握笔后的忘我氛围,也想念同学和老师了。果然,尽管我一下班就直接过去,还是有比我更早到的人,那两个中学女老师,真的比我还热爱。同龄人似乎更了解彼此,都想着找了借口不用回家做饭的机会比较难得,早早的来多划拉上几笔,充分的利用免费资源才更划算。也是啊,虽然主办方提供的毛边纸不值钱,折算成人民币真是不值一提,那个南老师的隶书,练的是十厘米以上的尺寸,估计在家里是无论如何不会写得这么放肆这么任性,看着还白花花的纸扔掉终究心理这关过不去,骨子里那时代的节俭烙印无法释怀。
肖同学给我显摆新买的《蜀素贴》,上次看我在练米芾的这本行书字帖想是被刺激到了,放弃了原定计划紧急插班,也有我极力怂恿的成分。目前我的状态是热情稍纵即逝,鲜有长性,小到吃东西,突然想着要吃某种,等真正买来就没了欲望,大到某种长期计划,有多少仅仅停留在脑子里或纸面上,甚至是了无痕迹了呢,所以必须抓住这难得的热情及时享受,别等没了激情时再去感叹。想是她真感同身受,想到就做,果然不负其深厚功底,一写就特别有模有样,尤其是看过老师对我指点的基础上少走了不少弯路。希望等这期结束后我们都找到米芾行书的某种精髓,写出他八面出锋的“米癫”意境。
下课了,宋老师邀我坐她的车回家,带着意犹未尽的兴致,她感慨说非常珍惜这种机会,赚点劳务费是小事,定期跟我们这几个熟悉的老朋友聚聚聊聊才是主要原因。她说暑假里培训小朋友,虽然钱好赚,但内心不快乐。首先是家长难伺候,因为只要是送来学字的家长都自认为孩子有这方面的天赋,孩子进步慢了他们着急,老师指出问题多了他们不开心,所以她指导时还得照顾家长和孩子的感受,不能不纠错,也不能次数太多,小孩子的天性使然,某个点位上可能积习难改,老师还有耐心等待他们慢慢领悟,家长却控制不住念叨上了,弄得家长和老师都很尴尬。并且教孩子练的互动是单向的,不像跟我们这些有基础的学生,明着是指出我们的问题,其实对她自己也是一种复习和领悟的好机会。这个我非常赞同,能做到教学相长肯定是教育的最佳状态。
她的一席话引起思索,对于我来说,不管学习还是生活中,从不忌讳别人给我提意见,很多时候是困惑在找不到问题的根源。如果能得到内心认可,改正的过程也很愉悦。另一方面,上过线上书法班以后才真正体会到线下班的优势所在,老师现场帮助找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进步速度立竿见影,也因此特别珍惜现场班的机会。这期的目标是啃下米芾的行书,前面利用午休后的时间用水写纸练练笔顺,找找笔感,所以这次开班很快进入状态,再没前面几期的手感陌生不听使唤,特别是不知不觉练成了悬腕动作引起他们的肯定。而宋老师练贴经验丰富,总能一眼就找到问题所在,第一遍自由临摹,第二遍修改校正,两个小时真是一晃就过,几大张毛边纸上洋洋洒洒的墨迹,特有成就感。
而孩子们的感觉就不一样了,毕竟真正热爱的不多,大多只是应付。如果再有家长的压力,包括对孩子的期望与实际差距大,花了精力和财力未见收获,心态也不会好。所以,动力不一样,结果肯定不同,老师的教育体会也肯定不一样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