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角·我与海钦兄有一个约定】


标签:
东山岛沃角村海钦兄原创摄影文化 |
分类: 水为刀雁迹 |
摄影有宗教吗?有,自然。
有一种不动声色方式,点化一切的琐碎,貌似漠然的冷静,消弭灵魂流放的穷厄。
有一种尿性的摄影语言,可以自成语法,可以藐视惊世骇俗,从容淡定地把神化的物质一刀切开。
再次踏上东山这个神奇的海岛,精神的坐标已经有了新的落脚点。沃角。
这个与古雷形成蟹钳之势的半岛顶端的渔村,有狮、虎、象三屿拱卫。东山人习惯叫沃角为澳角,明中期建村,居民来自南澳、诏安、云霄、晋江等地,共19个姓氏。
澳角村东临台湾海峡,西接大陆板块,南北各有一月牙形的天然海湾,即澳角湾和乌樵湾。
村前的澳角湾面对的是东海,而村后的乌樵湾面对的则是南海。
这次在木春老师和草梅老师的引荐下,有幸结识了土生土长的澳角人海钦兄。海钦兄的传奇经历深深地吸引着我,11岁小学辍学,为了生存,钓鱼、拾海螺、讨小海、拉山网、挖树头、修水库、做农活,16岁下海当渔民。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这个小学没毕业的渔家汉子,愣是凭着一本四角号码字典,自学成才,闯出了一片天地。现在他既是漳州私营经济协作会副会长,东山县政协常委,又是东山县文学协会副会长,著名诗人,还是东山小有名气的摄影人。
在澳角村他的水产工厂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一幅书法作品,内容就是他创作的一篇记叙澳角村的抒情散文,描绘了澳角的迤逦风光和海边与一位来此写生的中国美院女大学生的邂逅故事。欣赏了他多年来坚守在澳角,记录澳角风土人情的摄影作品,这些由小卡片到现在“无敌兔”记录的光影。一缕光、一叶草、一笑脸、一港湾、一张网、一座屿、一片海,片片都透着浓浓的对家山的情感。同时,还得到海钦兄签赠的他的个人诗集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蓝色血液》。
中午,在海钦兄的海滨海鲜餐馆的天台上,我与海钦兄有了一个约定。
P12
P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