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三捷河岸上的苍烟巷陌】


标签:
三通桥星安桥三捷河张真君原创摄影 |
分类: 水为刀视角 |
P1
从三通桥下巷沿着三捷河一路往西,你就真正潜入老福州的历史年轮里。
岁月光阴,不经意撩开千家沽酒户竹帘,满目的柔情。
被万人诅咒的开发商四年后虽然复原了三通桥,但调转90度方向,挪位的桥体早已失去了当年的神韵,僵尸般地横卧在三通河上。从达道河流经这里的三捷河,双向流入闽江,涨潮时出现“圣君殿前河水两头涨”的独特水文景观,已荡然无存,让人唏嘘不已。
再贫乏的物质生活,也无法抑制生机的勃发,一抹绿意瞬间点亮你心房里的烛光。
早已淡出大多数都市人眼里的市井生活,在这里比比皆是。在没有抽水马桶的年代,人们就是这样“爱国卫生”的。
这里鸡犬相闻,邻里和睦。
狗儿是我最忠实的朋友,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咱们就是好朋友。可是,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一束阳光斜刺进张真君祖庙的大殿里。张真君,名慈观,字其清,生于唐末天祐年间。闽王王审知开疆拓闽伊始,年轻气盛的张真君从老家永泰来到福州“闾山大法院”学法。张学法数载,艺成下山,为民除害,做了许多有益桑梓的善举。为纪念这位酿成“正果”的善士,到了宋代,在福州过去张生活的地方建了“张真君祖殿”。
张真君祖殿,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1131-1162)。为“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式”构架,古朴堂皇。后多次翻修,现完全保持了明代的建筑程式和艺术风格。大殿18根方、圆石柱布局,木构件、雕饰件和柱、础、廊及殿前河墘百米长石护栏保存完好。
往年“金融公会”、“商事研究所”设在殿内,作为发布商情信息的中心。麻雀声中,早已被如今现代科技潮水所湮没。
别看它东倒西歪的,它已屹立百年,典型的福州商铺式木质民居,冬暖夏凉,还抗地震。
豪门深宅里,曾经是如何演绎“圣君殿前两头涨,涌出黄金滚滚来”的传奇故事?
回眸,为何欲言又止?他的背影慢慢消失在巷中。
等待孩子放学归来的母亲?跟所有路过此地的乡里打招呼,就是没搭理我。几位邻里在窃窃私语:“今天什么日子,他们又来拍kia像?”
曲径通幽。期待能与一袭白衣偶遇,未遂。
穿过历史的时光隧道。老人家进入我的视野时,明显整理了一下表情,淡定。
口渴了,买瓶饮料。喊了两嗓子,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不爽,正要离开,一位残疾大姐撑着板凳出来,和蔼可亲极了,轮到我尴尬了。
福州的老巷子胡同有个特点,盘根错节,但绝无死路。在此我蹲守了有一袋烟功夫,终于等来我想要的场景,太戏剧化了。中、左、右,三个人物先后出现,三人的视线与我的视线形成一个循环关联的四角菱形,构图没有选择完全的左右对称,而是稍稍偏左,右边用更深的色调压住从而达到整体的平衡。
老宅、老人、老家仕、老电视,还有那竹编的“配罩”。闻到了一股糖醋排骨的香味,从里屋飘来。
虽然早已面目全非,你依然让人肃然起敬。穿着解放鞋的黄衣人撇下一句“啷个有撒子好耍呦”,走了。
光绪十六年是哪一年?1890年。美美利坚人帕西瓦尔·罗威尔通过跟相机差不多的东西看到火星表面的“人工运河”。其实,这已是这座桥有记载的第三次重修,星安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那是的北美大陆正处于黑暗的黑奴时代。
冷峻的黑白色调,更让我感应和触摸到历史的沧桑。这座民国时期的建筑,门厅真的很大,这只是通向内院的一角,右侧还有两个门,可是大门紧锁。
“不闻水声闻碰船,潮来家家挑洗忙。方见河底童戏沙,转眼门前腾细浪。”有人是这么描述当年绿树掩映中的星安桥景致.可是如今,此处的卫生状况实在不敢恭维。这里的改造工程已箭在弦上,耗资数亿的方案业已成型,其实,我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担忧。为什么,你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