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村·少年了了大时必佳】


标签:
李军了了哈尔滨火车站史努比三国演义北极村 |
分类: 水为刀视角 |
初次见到了了是在哈尔滨火车站,当我和李军兄来到候车室时,了了的爸爸带着他早已等候在那儿。
了了的妈妈哈尔滨三中一名优秀的高级教师,带学生到新加坡参加冬令营活动去了,爸爸要忙春运,就把这孩子交给了李军兄和我一块带去漠河北极村找北去。
了了就读于萧红中学,今年上初二。见到我们的第一个举动就是来一个90°大鞠躬,在他爸爸的授意下,了了爽快地认了李军兄这个大舅和我这个二舅。但他老是把大舅和二舅叫错,这并不让我们有什么难堪的,大舅二舅都是他舅,不是吗?
但不久这孩子就改口了,叫我:师傅。为师者,答疑授道解惑也。教他啥呢?
从哈尔滨到漠河要坐20多小时的火车,第一次到东北,窗外的松嫩平原和大兴安岭就像一幅壮丽山水长卷不间断地在眼前展开展开。但这对于在哈尔滨长大的孩子来说,这车窗外的冰雪世界似乎远不如他对我手里相机来得有兴趣。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他对尼康相机操控能力,但当我查看他所带的尼康D80的设置时,却看到了一般业余摄影爱好者常出现的设置问题。调整后的拍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接下来的问题也就接踵而至,更让我惊讶的是他对这些专业设置的理解能力。
了了随身背着一个小书包,里面装着一套中英文对照版的《史努比》还有一本《三国演义》,少不看三国,这孩子。我无聊地拿过三国随手翻开,一会儿了了从中铺上探出头来“师傅,看啥呢?”,“吕布”我随口一说。
“哈哈哈,看貂蝉吧”,这是他让我第三次感到惊讶“去去去,看你的史努比去”,“那是你们大人的事儿,我才没兴趣”。
到了漠河,了了和我一屋住着。孩子就是孩子,进屋不久,房间里就跟鬼子进村似的,鞋子外套围脖帽子手套,反正是从身上能扒下来的,整来一个天女散花,以至于李军兄来到我们房间一时无处下脚。
这个不拘小节的了了,却是十分的懂礼貌,撒欢的同时又对新知识的获取保持着强烈的渴望。聪明的孩子其实从眼神你是能看得出来的,了了聪明极了。在北极村雪地里撒欢时还经常使诈,诱李军大舅来救援,冷不丁抓一把雪偷袭他的援军。
了了有一个口头禅“Why?”
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长大了一定会有出息的,这次漠河之行教了他一些摄影的皮毛,如果不当摄影师足够了。这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只是没人点拨,尤其是对相机性能的掌握,希望这次能给他带来一些有益的帮助。
离开哈尔滨的前夜,了了一家人在果戈理大街的采珍集为我践行,散席后到我要向上李军兄的车时,了了奔了过来,给了我一个紧紧的拥抱。
我知道他不舍得我走,再见了,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