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藏”不住的寂寞

(2010-03-21 23:32:07)
标签:

三山藏

法海寺

罗山

大隐

原创摄影

分类: 水为刀视角

 

“藏”不住的寂寞             P1

 

     早在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福州府志》中记载着这样一段歌谣:“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对于久居福州的人来说,“三山两塔一条江”这句话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说到“三山”,连孩子们都能脱口而出“屏山、于山和乌山”,也就是史书上记载的老一辈人口中的“越王山、九仙山和乌石山”,既所谓的“三山现'。

 

    但是“三山藏”又是什么呢?我想后面的就有许多人是一知半解的。这样吧,通俗点讲,“三山现'就像江湖上的老大,老大哪能形单影只的,得有小弟随扈啊。于是,每个老大身边就多了位“包仔”。“包仔”在老大面前要低调、要深藏不露,于是乎就有了“三山藏”。

 

    于山又名九仙山,这位大佬他的小跟班是谁呢,既“三山藏”中的“罗山”。说到罗山,我敢笃定一半以上的福州人都不知道他的存在,或是他“藏”在那里。但是,如果我说出三个字来,一大半人就会恍然大悟。哪三个字呢?

 

    他就是“法海寺”!

 

    在福州,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位于市中心的法海寺,但又有几个人会来寺里看看寂寞的“罗山”呢。诚然,“罗山”之所以为藏,必有他的道理。中国传统文化十分看重个“隐”字,故有“小隐隐于山林,大隐隐于朝市”之说。那么,这个隐于闹市的罗山是不是值得去探究一番呢?


                                                             (特别鸣谢耐磨兄的专业指点)

 

“藏”不住的寂寞            P2

 



“藏”不住的寂寞
P3

 

 


“藏”不住的寂寞
  P4

 

 


 

“藏”不住的寂寞                 P5

 

 



“藏”不住的寂寞
   P6

 

 

 

“藏”不住的寂寞

                 P7

 

 “藏”不住的寂寞         P8

 

“藏”不住的寂寞                P9

 

 



“藏”不住的寂寞                 P10

 

 



“藏”不住的寂寞
   P11

 




 

“藏”不住的寂寞                  P12

 

 



“藏”不住的寂寞          P13

 

 



“藏”不住的寂寞
   P13

 

 

 


“藏”不住的寂寞
   P14

 

 

 


“藏”不住的寂寞
  P15

 

 


 

“藏”不住的寂寞               P16

 



“藏”不住的寂寞               P17

 

 



“藏”不住的寂寞
   P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