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窄巷子的FACE
都说成都是一个市井而慵懒的都市,他的符号就掩藏在这少城的宽宽窄窄的巷陌里。
对于巷子我并不陌生,福州号称有中国十大名街之首的“三坊七巷”(惭愧至极),北京的大小胡同,西南的边边古道、江南诸多名镇的青石板路,这些年也没少走,但真留下念想的却没有几处,有的地方的感受可以用恶劣来形容。不曾想时隔十年,在成都的宽窄巷子,我却被这两条宽窄不一市井的文化脐带给缚住了,那是一种纠结,一种惆怅,一种莫名的心跳。
作为一位外人,对成都的理解自然有外人的视角,如果不是终日浸淫在这西南烟瘴之地,你是无法真正体会到成都人的小资和惬意。对于他们来讲,宽窄巷子也罢,杜甫草堂也罢,武侯祠也罢,更不用说锦里了,那不过是成都的一张张名片而已,精致但显得直白,那都只能说是天府文化的一个缩影,但不是全部。
因而,此次从尼泊尔飞回来,有意无意地在成都多逗留了两天。行装一放下,连口水都没喝,就驱车来到了宽窄巷子,这个在成都人眼里蛮不以为然的地儿。作为满脑子“三坊七巷”的福州来的人来说,对同样拥有着承载着历史和人文感情的巷陌,有着怎样的视角与理解呢?
徜徉在别致的巷道里,全无都市的喧嚣与拥塞,只有一处处恬淡市井景象,犹如一个个历史与现代交错的音符,在我的内心弹奏着、回响着,“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生活方式历历在目。夕阳迟暮,芳草凄凄,天涯倦旅。流水无情,琴萧有意。坐在角落里,要一杯卡布基诺,呆望着如织的游人穿梭于两条宽窄巷子之间,似走马观花,似闲庭信步。户外的摊位上三三两两地坐着的人操着一口好听的川音,或悠闲地端着盖碗摆着龙门阵,或凑齐了四五个人打着扑克牌。期间隐藏着六七位“摄狼”,一见这些专业豪华的器材,对他们的职业我已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在与我对视的瞬间,可以敏锐地察觉到彼此的心照不宣。
如今的宽窄巷子真的是与时俱进了,往日颓败的墙垣、斑驳的青苔、吱嘎作响堆积如山的老竹椅和弥漫着的阴湿气息已成过眼云烟。取而代之的是阳伞、休闲椅、咖啡具、镶着琉璃装饰的钢化玻璃门和大面积的落地窗。奇怪的是,我居然能够欣然接受者眼前的一切,而丝毫不觉得它们之间的突兀和乖离。这种混搭的时髦,我想也唯有在成都才有他的生命力和生存空间,这里就不得不佩服成都人的宽容和淡定了。有机地保留历史的元素,揉捏进现代理念,土洋结合的旧城改造,这一课给我上的有点生动!
相机的镜头是不会骗人的,但相片却是经过摄影人大脑提炼的。
这就是我眼里的宽窄巷子.......
耙耳朵,够巴适。
花窗上的琉璃装饰。
“而已”,我已不知该叫它茶馆还是咖啡屋了。
不要以为她们仨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她们在关心自己的劳动合同。
窄巷子有点窄。由大入小,由小及无,也不失为人生的一种境界。
已不见了堆积如山的竹椅子,逝去的是质感,而得到的却是怀殇。
“可居”,咋读都行。
连卖小吃的都叫“宽度”,成都人牛气可见一斑。
这俩门神的视线为啥老眇着MM看呢?想起了石开大师的为啊原兄制的一方印“路见丽人我有眇”。不禁会然一笑。
“龙堂”里的“西装革履者,恕不接待住宿!”,号称中国最牛X的告示牌。
兄弟,我知道你在偷拍我,可我也不是省油的灯,这叫来而不往非礼也。两位白衣MM在推销龙井茶,喝了一杯解解渴,无以回报,只能说声“谢谢”。
玻璃门映着自己的身影,有点意思。
这里面每晚唱“堂会”,有点档次,摸摸口袋里的银子,不知深浅,没敢进去。
玩点小把戏,纯属自娱自乐。
幽巷丽影,这都能被我发现。
可以看得出“思贤庐”早年的辉煌,如今的店主还有闲情打着瞌睡,心理素质不是一般的好。
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特价5元一个,光顾得拍片,忘了买了。
“
水绘茶陶”里的物件还是很不错滴,不然也不会吸引扛着CONTAX 645的老兄过来凑热闹。
“听香”这名起得好听,写得也蛮有趣味的,只是没时间进去尝尝。
右手边的一排铺子,可以说是宽巷子里保持最原汁原味的茶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