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这个冬天有点儿冷,西北寒潮与东南暖湿气流亲密热吻的结果就是苍天淅淅沥沥无尽的雨泪,让人始终感到坐立不安,手脚冰凉。
2010年第一个月的下旬对我来说有两件大事,一是好兄弟的新居“善茗堂”落成乔迁,二是张艺谋序列的“印象大红袍”在武夷山茶博园试演。到武夷山多少次了,还没去够啊?常有人这样问我。按太太的说法就是,不管大情小事我是说走就走,方便得就跟前门到后院似的,有时连招呼都不提前打一个。
也许这就是我的所谓“武夷情结”吧,喝喝茶、会会友、拜拜师、转转山、趟趟水、拍拍片什么的.....话说回来也就这点出息,不值得大惊小怪。
“善茗堂”的诞生始作俑者是我,好友陈善明把房子建好了事了,怎么用,怎么布置,他就当起了甩手掌柜。按福州说法,我这是“没厝当厝主”,更有越俎代庖之嫌。实在是拗不过“山里人”的执着,那就试着当回厝主吧,尽我的能力把这个家捯饬得有文化些。撰写门联,裱褙字画、刻板、上匾、挂联......着实忙乎了一阵子,总算是在春节前完成了。所以此次武夷山之行,酒喝得特别多,觉睡得特别沉,醒得也特别早。
说到给茶人陈善明的新居起名叫“善茗堂”,一是谐音,二来多少带点期许。“堂”字在过去也称“堂口”“香堂”,香堂的说法大至上分为:三主,四正,七舍道,七外道,十二旁门,三十三种门类。咱中华大地这半个多世纪以来,经过德国那个大胡子老人思想的改造,早已没了故有的方圆,所以如今已经不太讲究那些个陈芝麻烂谷子的规矩了。
之所以还起个堂名,无非是我的旧思想、旧观念在作祟。希望兄弟陈善明在武夷山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一是守封保号,二是续脉流传,三是扬名舍道,四是老堂营盘。
和善明兄弟与大红袍之父--陈德华合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