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时代
还记得是去年的初夏时节,在特艺城周日寿山石圩上“捡到”一方高山乌章坯,其貌不扬的,只是觉得有一角边的红,挺有意思,就买回来了。回家后,在整理“战利品”时,这枚章坯又调皮地第一个钻出头来,那好我就第一个收拾你。
从320#水砂纸开始磨光,600、1000、1500......渐渐地有点儿模样了。论质地它绝不如汶洋、善伯、旗降来得温润,论色彩更不可与芙蓉、荔枝、杜林相较媲美,这样的玩意儿在寿山石界称之为“粗石”;只是材形不错,而且巧色也古拙,用于篆刻那是没任何的问题,磨光后就随手摆在了茶台边上。
烧水泡茶,当石乳从盖碗中倾入透明的玻璃茶海里时,泛着琥珀色的光;一股花香携着淡淡的乳香沁入我的心脾,透过升腾的茶气,那方粗壮的印石也显得可爱起来,眼睛不由地为之一亮。咦,这顽劣之物何不交由闻千兄处置,这类的巧石到他手中必有灵感滴。正胡思乱想着呢,闻千兄似有感应地来电话约我晚上见面。
晚上在闻千兄局促的小单元房里,两家人相聚甚欢,其实也没啥大事。我就不失时机地掏出这方石头,放在小茶几上,对闻千兄说:“此物非你莫属,不知有没有灵感”。闻千兄取之把玩在手,陷入沉思,表情显得很庄重。见时间已晚,便起身告辞,闻千兄送至门口说了一句:“石头我留下,想想再说”。
一晃快半年了,我早就忘了这档子事。一天画家永新兄遇见我,对我说:“昨晚我在闻千大师家见到他给你刻的一方印石,绝妙无比,我以重金诱惑,遭到断然拒绝,呵呵”,我当时听得一头雾水。
知道闻千兄买了新房,忙着装修,没敢去打搅他。不久前他来电话说是想和几位朋友聚一聚,12月13日晚,大家如约来到酒店,推杯换盏之间直到见到寿面,才知是闻千兄生日。大家一阵责怪,闻千兄连忙解释:“今天13号,日子不好,所以就没说”。其他人不明就里,一阵穷追猛打。我忙挡住:“今天,南京全城拉警报,我看罚酒的事就是算啦”。席间,闻千兄往我口袋里塞了一件用塑料纸包裹着的硬物,轻声交代回家再打开。
其实,我在口袋中一摸已经知道是啥东西了。尊兄嘱,回家才急忙打开小纸包,果然就是半年前我送他的那方印石,不同的是一面的红巧色已活灵活现地变成了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猩猩,缩着脖子,瞪着两只圆圆的大眼直勾勾、傻呵呵地望着你,仿佛在说:“哥本哈根会议不是说全球气候变暖了吗,为啥这几天北半球老有人被冻死啊?”
终于盼到元旦闻千兄的乔迁之喜,新居是位于闽江南岸的一户底层复式公寓,屋前有个石块铺就的小院儿,在院角的一排修竹下用卵石垒了一方鱼池,有趣的是其中居然夹着一块寿山石的原石,上面刻还有几行小字。
南方冬日下午的阳光斜斜地从阳台的大门外照到屋内的矮柜和地砖上,色温在5700°左右,看上去暖暖的,煞是可人。相机正好在身边,就在屋里搬了一张老铁力木方凳,请闻千兄到二楼橱柜里取几件近期的作品,由他闺女比里小心翼翼地端了下来,交给我拍照。比里很乖,蹲在我的身边专注的看着我一张一张地拍着,给我打着下手。
看着这一件件化腐朽为神奇、充满古意、拙朴无邪的作品。时而会让你沉思,时而会逗你会心一笑。思绪随之脉动,梦境里在月光下、在森林中、在礁岸边、在似有似无的砰然心跳间,你的心思就这么随着它走了,知向谁边?
五体投地
看见小强不怕不怕啦
曾经那纸婚约 我盖了手印
等到花儿也谢了
冥思苦想
挠痒痒
人体写真

生产队里的女思想者
鹿低头不回头
小三的幸福生活
虎年吉祥
顾北兄的一日之计
当徐志摩遇见了陆小曼
注:此组作品标题系愚弟信口开河,望闻千兄见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