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 水 茶”相册---正山小种

(2009-12-12 01:40:00)
标签:

正山小种

始祖

桐木

松干

柴灶

凭吊

“山 <wbr>水 <wbr>茶”相册---正山小种

 

     犹豫了一年多,也憋了一年多,本不想说,可每每话到嘴边又每每咽下。

 

    《茶道》杂志有意约不才写专栏,一年就要过去了也没答应。并非江郎才尽也非黔驴技穷,实在是有难言之隐,又无法一洗了之。

 

    正山小种作为红茶始祖应是好茶之人皆知之事,毋庸费言。近两年冒出的金什么、银什么的更是名声鹊起,逢茶事而必言之,似乎只有奉出它来才是品茗之王道,众多趋之若鹜者以拥有它而喜形于色摇头晃脑。殊不知,桐木12个自然村纵是将全部的茶青制成这60000颗芽一斤的金什么、银什么也满足不了秀逗了的市场需求。咋办呢?好办,不就是茶芽吗?于是乎,福鼎的福安的光泽的建阳的邵武的政和的还有江西的更远的到了湖北、安徽,福云6号、7号等新品种也来了,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蔚为大观、林林总总好不热闹。

 

    动辄近五位数一市斤,kao!如今有些人真的牛啊,真那么物有所值吗?被人摆了一道,还要打肿脸充胖子,何苦来哉。

 

    如果头春的芽都被摘了两遍去,后面的茶还能称之为好茶吗?故从去年开始被剃了“胎毛”的正山小种,我对它是敬而远之。如今还能找到原汁原味的正山小种了吗?有!但我相信已是凤毛麟角了。

 

    这趟武夷山回来,整理影像档案时翻出了前年5月在桐木深山老林里做客制茶小村时的照片,凭吊之情油然而生......是记之。

 

“山 <wbr>水 <wbr>茶”相册---正山小种

 茶乡(拍摄位置海拔1450米)

 

“山 <wbr>水 <wbr>茶”相册---正山小种

 有机茶园(朋友的父亲介绍说,打从他出生时他家的这片茶园就在了)

 

“山 <wbr>水 <wbr>茶”相册---正山小种

 奇种发芽(这片奇种超级难做,一旦成茶必是绝品)

 

“山 <wbr>水 <wbr>茶”相册---正山小种

 大赤甘(枞味十足啊)

 

“山 <wbr>水 <wbr>茶”相册---正山小种

 石蛙蝌蚪(真正的原生态环境)

 

“山 <wbr>水 <wbr>茶”相册---正山小种

 晾青(请注意叶片上的虫眼,这是不打农药的结果)

 

“山 <wbr>水 <wbr>茶”相册---正山小种

 茶山土鸡(非常抱歉,它们的一位兄弟被我们“密西”了,不是我们贪吃,只是主人太好客,没拦住!)

 

“山 <wbr>水 <wbr>茶”相册---正山小种

 炭焙笼(注意:与岩茶的炭焙笼有所区别哦)

 

“山 <wbr>水 <wbr>茶”相册---正山小种

熏床 (下面是烟道)

 

“山 <wbr>水 <wbr>茶”相册---正山小种

 熏烟柴灶

 

“山 <wbr>水 <wbr>茶”相册---正山小种

 熏制用的松柴(别听有人瞎说,熏茶是用这样的大松干而不是松针)

 

“山 <wbr>水 <wbr>茶”相册---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成品(可惜家里没几斤了)

 

“山 <wbr>水 <wbr>茶”相册---正山小种

百年老枞(这棵碗口粗的老枞每年都是村里的两位哑巴兄弟去採,成品后不到一斤,有幸分到50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