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刹尤屹僧何在  天上人间两茫茫

(2009-06-06 15:11:26)
标签:

宝峰寺

石构

双圣庙

飞狐

宝山

旅游

分类: 水为刀雁迹

古刹尤屹僧何在 <wbr> <wbr>天上人间两茫茫

    来到顺昌不来宝山是一件遗憾的事,而来宝山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就不是遗憾那么简单的事了,而是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的问题了。

    来宝山之前,对山上的仿木石构庙宇和“双圣”有的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对其的绝对海拔高度的概念就更模糊了。在武夷山探“白米落锅”时崴了左脚踝,有点担心这次的登山强度太大。不过转念一想,嗨,既来之则安之吧,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古刹尤屹僧何在 <wbr> <wbr>天上人间两茫茫

    从合掌岩下来向左,拐上邵武方向国道,行26公里至大干镇{呵呵,乍看这镇名有点搞,其实据传是与西晋太康年间道士陈紫干(干仙)有关},直穿!出镇一公里左手边有一块不太大的指示牌写明“宝山景区由此进”。

    进山的路为水泥路面,道宽4米左右,遇岔路一直顺左手走就没错了。约十来公里至宝山山脚,有一村野,名曰“上湖村”,又名“银杏村”。房前屋后银杏蔽日,相互比肩。抬眼望去,山脚线上方,万倾竹园显得郁郁葱葱,道边遇几位村妇在山泉池里“洗刷刷”,见我停车用相机对着她们,一点也不露怯,嘻嘻哈哈的。我想,也许是在笑我没见过“世面”吧。

    车很快就钻入了竹海,偶尔见几棵乔木直刺云天外,满眼除了竹子还是竹子,高速驾车时的感觉就是成群的“竹兵”,向你排山倒海般地扑来,这感觉对我们这些一心想逃离都市的人来说,那是相当的奇妙。

古刹尤屹僧何在 <wbr> <wbr>天上人间两茫茫

 

古刹尤屹僧何在 <wbr> <wbr>天上人间两茫茫

    蹿出竹海,路尽。有一平场,约莫可停二十来部车的模样,遇一荷挑山人,五短身材,样貌敦实忠厚。寒暄过后,为我们指路:上山有两条路,从停车场边上的老路进去,走后山原始森林,风景最好!

    问:上山需多少时间?

    答:四十来分钟吧。(事后才知道这时间也许只属于他自己,我们都被误导了)

古刹尤屹僧何在 <wbr> <wbr>天上人间两茫茫

    从这个时间上判断,大约与登咱们福州鼓山差不多,还好。let her go , Gallagher !

   沿着停车场边上一米来宽的竹海古道前行,清凉自生,暑行不溽。右侧坡下碗口粗的毛竹触手可及,根茎部笋壳尚未褪尽,竹干上有一层白白的霜粉质层,扶一把就会清晰地留下你的“熊迹”。这倒启发了我,遂蹲下“指书”了“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引来同行者好一阵惊叹。

古刹尤屹僧何在 <wbr> <wbr>天上人间两茫茫

    多亏太太眼尖,见到这个可爱的小家伙,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牠就在我们身边,离得是那么的近,大家此时大气都不敢喘,仿佛都能听到彼此的心跳。我缓缓地举起了相机,镜头里的超声波马达无声地转动着,数据显示这小家伙离我只有3.8米。   古刹尤屹僧何在 <wbr> <wbr>天上人间两茫茫

    难道我真的见到了金庸笔下的雪山飞狐?!

    太不可思议了!若不是如此近的距离,我一定会以为是有人恶作剧地放一只毛绒玩具在树杈上。 若不是因为茂密的森林里光线过暗,我一定不会使用闪光灯,也许就不会惊走这可爱的小精灵。一次闪光后,只见牠硕大的尾部一颤,二次闪光过后做出欲逃状,我连忙想将相机设置到高速连拍,可已为时过晚了。

古刹尤屹僧何在 <wbr> <wbr>天上人间两茫茫

    这是飞狐脱离我镜头时的最后影像,由此处,牠四肢张开就像一张飞毯,飞出了大家的视野,消失在茫茫的丛林之中。

古刹尤屹僧何在 <wbr> <wbr>天上人间两茫茫

    高度的紧张和兴奋过后,一股疲惫袭来,山径也越来越陡。左踝开始隐隐作痛,渐渐地我脱离了队伍,这时只有啊钟陪着我并主动接过了我的相机包,我已感到自己体能和状态的不佳,说实话此时恨不得卸掉一切随身物品,返祖裸行。

    一路在不断地问啊钟这山路何时是尽头,啊钟的回答永远是"快到了"。从林隙间仰望,可见有一山头高不可及,问啊钟,我们该不会要上那儿去吧?啊钟摇头不语。古刹尤屹僧何在 <wbr> <wbr>天上人间两茫茫

    王头儿和老妹他们在上方传来的说话声很远但很清晰,不时地会听到“快到了,加油啊”的鼓励声。也许是体能出了问题,沿途的风光已无心欣赏了。就这样拄着老妹为我“制作”的拐杖,一步一喘地终于登顶了。一看表,耗时一小时四十五分钟!一想在停车场,敦厚的“向导”明明说只要四十来分钟,我们整整多了半个时辰,再想想这一路的艰辛坎坷,一股“悲愤”油然而生。

    再一看左边的山头上飘扬的旗幡,那不就是我问啊钟的那个山头吗(后来才知道那就是赫赫有名的南天门)?!喘息片刻,忽然觉得自己蛮伟大的,这都让你爬上来了,吼吼。心里开始感激啊钟的“不离不弃,一路“忽悠”着我。古刹尤屹僧何在 <wbr> <wbr>天上人间两茫茫

    我们由于是从后山上来,所以没有通过山门而直接是从宝山寺后绕进去的。其实宝山寺准确的称呼应为“宝峰寺”。

古刹尤屹僧何在 <wbr> <wbr>天上人间两茫茫

    刻有“宝峰寺”的石匾不知被谁用硬器凿的麻麻点点,寂寥地被靠在角落里,它的边上还有一块石碑上刻有“宝山”二字。古刹尤屹僧何在 <wbr> <wbr>天上人间两茫茫

    宝山的香炉可是牛X大了,全因香炉的灶口两旁刻的那一副对联“纳九州贡、化万民愆”。想当初这对子的作者真是太有才了,据说口气之大当属全国第一,还引出一段火头军杨八姐智破铁喉恶僧的故事。用当下时髦的语言,这就叫“雷”倒一大片。

古刹尤屹僧何在 <wbr> <wbr>天上人间两茫茫

    就是这座目前尚在翻修中的贵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的宝峰寺,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重修。坐东南朝西北,面阔五间(15.8米),进深四间(12.35米),穿斗减柱式梁架,单檐悬山顶,除两扇大门是木作外,柱、梁、斗拱、檩条、屋面、瓦件、脊饰、鸱吻等均为砂岩石材雕作,故构件断面皆较粗大、敦厚,颇具唐宋木构建筑“肥梁胖柱”的特征,这让我想起了在景德镇见到的古建。

 

古刹尤屹僧何在 <wbr> <wbr>天上人间两茫茫

    殿内的大梁上阴刻的“当今皇帝万岁”六字不是太清晰,以至于不凑近仔细看,根本就看不出来。据说宝峰寺就是倚仗这六字,躲过了历朝历代的人祸,包括人们亲眼所见的文革浩劫。顺昌先人的睿智够咱们喝一壶的,你细想一下,嘿嘿......这才是真正的“与时俱进”。

古刹尤屹僧何在 <wbr> <wbr>天上人间两茫茫

    正殿的脊檩下刻有“维大元至正二十三年癸卯岁七月廿八乙未良日己卯时募众鼎建上祝”铭文,以及在檩、梁、枋、柱、剳牵和椽、瓦上阴刻有十几段元、明、清捐舍维修题铭,与明正德版的《顺昌邑志》中记载:“宝山在娄山都,峭拔秀丽,群峰次第而列。正峰绝顶一庵,梁柱椽瓦之类,皆断石为之”相符。“大元至正二十三年癸卯岁”算来是1363年,距元朝退居漠北与朱元璋的大明分庭抗礼就只剩五年时间了,比我大整整600岁,哈哈,好记。

古刹尤屹僧何在 <wbr> <wbr>天上人间两茫茫

     登宝山除了宝峰寺之外,还有可圈可点的就是南天门上的另一道景致。从宝峰寺前往南天门行走在号称“龙脊”的山梁上,可见猿祖、仙桃、二郎神的哮天犬等“石像”自然天成,惟肖惟妙。

古刹尤屹僧何在 <wbr> <wbr>天上人间两茫茫

 

古刹尤屹僧何在 <wbr> <wbr>天上人间两茫茫

 

古刹尤屹僧何在 <wbr> <wbr>天上人间两茫茫

    来到南天门海拔1305米绝顶处,首先进入我眼帘的是散落一地的石柱础、石柱等建筑构件和残垣断壁。石柱础有双层素面、单层覆盆式和八瓣覆莲式,雕凿得极其的精美。一干人冲着“双圣庙”去了,我却独自一人流连于此,久久的不忍离去。距当地史料记载宝峰寺建成之后185年,即大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南天门这座佛寺也拔地而起,更为精致壮观,当地人称之为“上庵”,可惜不知何年何月毁于雷电。

    庵外立有一旗杆,杆头上齐天大圣的旗帜迎风猎猎,想想之前在半山腰仰望它是的恐惧心理,现在觉得有点好笑,更有点后怕。如果啊钟告诉我这里才是目的地,我想我当时立马就会崩溃了,这真验证了“有时,善意的谎言那是必须的”这句话。

古刹尤屹僧何在 <wbr> <wbr>天上人间两茫茫

 

古刹尤屹僧何在 <wbr> <wbr>天上人间两茫茫

   “双圣庙”是由于庙内神龛上供奉有孙悟空塑像(原为泥塑像、木塑像,现为石塑像,传说最早也为石塑像)和供像左、右石碑各书有“宝峰齐天大圣”、“通天大圣”神位而得名。有省文物专家认为,塑像后的石状物体乃元代典型墓穴形状,墓中之人可能就是石碑所书之人。大圣庙石碑所书“齐天大圣”,比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早了150多年。

    历史上古闽越人就崇拜猴、蛇、蛙,日本学者中野代子教授曾提出孙悟空的传说起源于福建,大圣庙的合葬墓正是中国民间对所崇拜人物神灵化的实物佐证。最早将猴精称为齐天大圣,是在《古今小说》卷二十《陈从善梅岭失浑家》“洞中有一怪,号曰申阳公,乃猢狲精也。弟兄三人,一个是通天大圣,一个是弥天大圣,一个是齐天大圣,小妹便是泗州圣母,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在宝山脚下不远的元坑镇谟武村,不谋而合的就有个“泗州圣母”庙。顺昌县博物馆长王益民经过多年潜心研究,还从元末明初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中找到了答案。杂剧中唐僧收孙行者为徒弟时,孙行者有段自白“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妹巫祗圣母、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三藏说:“我与你一个法名,是孙悟空。”由此可见,孙悟空那时只是通天大圣,只是吴承恩在写《西游记》时,因塑造人物之需才把齐天大圣的名号定型给了孙悟空。古代礼仪中席位以左为尊,南天门大圣庙“宝峰齐天大圣”神位碑在左,这正与当地民间习俗的排序习惯相符。

    在庙里还见到一面锦旗,上书“圣恩浩荡,恩泽四海”落款是福州市台江霞江清泉庵,呵呵。这就没错了,在福州尤其是在台江一带有许多人信奉的“斗战圣佛”祖地就在此啦。

古刹尤屹僧何在 <wbr> <wbr>天上人间两茫茫

    返回的路上,临时导游小谢来带着我们来到一处悬崖边上,对面不远的峭壁上宝峰寺的屋顶若隐若现。小谢介绍说:“大圣文化缺了如来佛可不行,对面崖壁上就是如来佛的手掌”。果不其然,悬崖上岩石图案分明就是一只张开五指的巴掌。大伙儿正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忽然一阵云雾快速地由悬崖下升腾而起,很快就笼罩了整个山巅,而我们的脚下正是滴水洞所在的位置,为干仙羽化成仙之地,也是过去宝山寺得道高僧面壁修行的场所。

    然而,如今古刹犹在,来此修行的僧道却没了踪影。

古刹尤屹僧何在 <wbr> <wbr>天上人间两茫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