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从宁夏回西安,我中午去看他,准备做东请他吃顿饭,可他单位同事已在东门外老孙家伊犁厅订好了饭局。本人一向不喜欢赶饭局,对同学说了,还是两个小聚下好。
没事,我们老田病了,来西安请专家看病,这次是请几个老专家,他们都是老人,没有官场上的人,不要紧的。同学劝我。
十二点半和他一起去。饭桌前果然坐了四位老者,童颜鹤发,面色或慈祥,或淡定,其余四五位都是比我长几岁或小几岁的同辈人,心下稍安。
用餐之间,听隔了我两位的一位安大夫不停地跟他身边一位瘦瘦的、穿红外衣的奶奶说话,什么你是伟大的母亲,你的儿子世界有名,等等。随着饭局的进行,从大家的言谈中听到了《红高粱》、《三枪》,原来这位奶奶是张乙谋的母亲。
我开始静静地观察这位老人。面色淡定的就是她。当别人知道她是谁的时候,搜肠刮肚子地找出溢美之词承老人,有人甚至说出了“母以子贵”的话,说因为有她这样伟大的母亲,才会有伟大的儿子。
老人淡淡地用地道的陕西话回答“他是他,我是我。”
桌上一位女士很兴奋地想和张妈妈拉近乎,问张妈妈要电话,说是她女儿特别有表演天份,想让张妈妈引见给张导。她女儿还很小呢。张妈妈不恼不怒地拒绝:“不好意思,我的电话不给外人。”她又问:“那你有车吧?”老人淡淡地笑了:“我没有车,他们都有。”老人说的这个“他们”指的是她的晚辈。“那你家里有保姆吧?你都不用做饭吧?”老人还是淡淡地笑着:“我不用保姆,自己做饭也是一种锻炼嘛。”“那你出门都坐出租车吧?”“远了就坐车,近了就自己走路。走路对身体好啊。”“那你这样你儿子愿意吗?”那位女士不依不饶。老人转过身对旁边的另一位老人说:“我们谋谋最大的好处就是随我的心愿,我想过啥样的生活都随我。他也想明白了,只有让我按着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我就高兴。”
听着那位女士和老人的对话,我明白了前段时间为什么有人指责张导不孝敬母亲。从孔子的观点出发,张导是深得孝道之真髓,而张妈妈晚年的生活的确很舒心。
也许是张妈妈的一系列答语让大家有所悟,话题转到了四位老人的身上。原来四位老人是解放初新中国的第一届医科大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成绩斐然,现在虽然退休了,但还以发挥着余热。都是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了啊。张妈妈自己还是一份医学杂志的主编。她说话底气很足,口龄和思路都非常清析。
当同学告诉我说他们都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张导也六十岁了。我很诧异:张乙谋都六十岁了!在我的印象里,他似乎永远都是四十多岁啊。不过,眼见了张妈妈的风彩,心想:张妈妈都八十多岁了,精、气、神比一些五十多岁的人都好很多,做为他的儿子,在老人面前敢称老吗?
在大家都敬完张妈妈之后,我端起酒杯,走过去敬四位老人:“前辈们都是我的榜样,祝你们健康、长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