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典型的跳空高开一旦出现,往往意味着主力机构的进场或离场

(2022-10-04 11:16:01)
分类: 技术分析
典型的跳空高开一旦出现,往往意味着主力机构的进场或离场

跳空高开与跳空低开:跳空高开是指开盘价格高过昨日最高价格的现象;跳空低开是指开盘价格低过昨日最低价格的现象。另外,跳空缺口指的是开盘价格超过昨日最高价格或开盘价格低于昨日最低价格的空间价位。


跳空高开

一般指金融交易市场当日开盘指数高于前一天收盘指数,或该市场特定交易品种当日开盘价高于前一交易日最高价,并形成一个上行缺口的情况。

包括:证券市场大盘、证券市场指数、证券市场个股,期货市场指数、期货品种,贵金属市场、黄金、白银,邮票(收藏)市场、邮票,汇市、汇率,有价证券、国债等,都有“跳空高开”情况。


跳空高开的可能性

跳空高开有四种情况:1.延续其前一交易日的走势;2.当日开市前出现全盘性或具体个股较大利好消息;3.投资者对牛市抱有很大信心;4、对前几日下降趋势修正的报复性高开


跳空缺口如果具备以下条件,应果断追高:

1、必须排除当日的跳空高开是钓鱼曲线或其它主力拉高出货形态;

2、大盘必须处于上升阶段;

3、个股在底部启动不久,不可是位于一个波段的高位;

4、前几日有主力介入,最好是还有洗盘(日线级别洗盘或盘中洗盘);

5、出现跳空高开时,尚出公布利好。


要点提示 


1)一般缺口都会填补。因为缺口是一段没有成交的真空区域,反映出投资者当时的冲动行为,当投资情绪平静下来时,投资者反省过去行为有些过分,于是缺口便告补回。其实并非所有类型的缺口都会填补,其中突破缺口,持续性缺口未必会填补,不会马上填补;只有消耗性缺口和普通缺口才可能在短期内补回,所以缺口填补与否对分析者观察后市的帮助不大。 
2)突破缺口出现后会不会马上填补?我们可以从成交量的变化中观察出来。如果顺突破缺口出现之前有大量成交,而缺口出现后成交相对减少,那么迅即填补缺口听机会只是五五之比;但假如缺口形成之后成交大量增加,股价在继续移动远离型态时仍保持十分大量的成交,那么缺口短期填补的可能便会很低了。就算出现后抽,也会在缺口以外。 
3)股价在突破其区域时急速上升,成交量在初期量大,然后在上升中不断减少,当股价停止原来的趋势时成交中又迅速增加,这是好淡双方激烈争持的结果,其中一方得到压倒性胜利之后,于是便形成一个巨大的缺口,这时候又再开始减少了。这就是持续性缺口形成时的成交量变化情形。 
4)消耗性缺口通常是形成缺口的一天成交量最高(但也有可能在成交量最高的翌日出现),接着成交减少,显示市场购买力(或沽售力)经已经消耗殆尽,于是股价很快便告回落(或回升)。 
5)在一次上升或下跌的过程里,缺口出现愈多,显示其趋势愈快接近终结。举个例说,当升市出现第三个缺口时,暗示升市快告终结;当第四个缺口出现时,短期下跌的可能性更加浓厚。


因为高开的标准容易记忆,高开有四档标准:


    第一档,寻常高开
    1、高开幅度小于2%
    2、高开回调不破当日开盘价,或者高开回调不破前日收盘价,至多只能稍稍击破前日收盘价 .


   实盘操作要领:符合上面两个条件的,个股波段涨幅小于25%的个股,如果也符合下期的巨量标准,可以待股价回调时跟进追涨。 


典型的跳空高开一旦出现,往往意味着主力机构的进场或离场

第二档,强势高开

    1、高开幅度在2%—4%
    2、股价回调不破当日开盘价、不破前日收盘价、不破均价线


    实盘操作要领:符合上面两个条件的,个股波段涨幅小于25%的个股,结合下期的巨量标准,待股价回调时可以跟进。 


典型的跳空高开一旦出现,往往意味着主力机构的进场或离场

 第三档,超强高开
    1、高开幅度4%—7%
    2、股价回调不破前日收盘价、不破当日开盘价、不破分时均价线

 

    实盘操作要领:符合上面两个条件,如果个股波段涨幅小于25%,并且同时也符合下期的巨量标准,开盘直接跟进或待股价回调时买入。


    实战范例:亿纬锂能


典型的跳空高开一旦出现,往往意味着主力机构的进场或离场

 第四档,极强高开
    1、高开幅度7%以上
    2、股价回调不破当日开盘价、不破分时均价线


  实盘操作要领:符合上面两个条件,如果个股波段涨幅小于25%,并且同时也符合下期的巨量标准,开盘直接跟进或待股价回调时买入。

典型的跳空高开一旦出现,往往意味着主力机构的进场或离场

典型的跳空高开一旦出现,往往意味着主力机构的进场或离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