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规模优势和产业链整合角度看比亚迪要优于宁德时代

分类: 他山之石 |

最近看了很多关于比亚迪的消息,因为我也一直没有买比亚迪。就是因为不持有比亚迪,所以才可以进行分析,避免屁股决定脑袋的情况出现。
我尽可能客观的去分析比亚迪,我也不可能避免的有一些自己主观的判断,但是由于我掌握的情况也不是很充分,对于比亚迪也没有什么深入的研究。仅仅算是一个案例分析吧。
首先我认为汽车这些东西不应该有过高的品牌溢价,这是一个工业品,又不是工艺品,并不会出现开哪一个品牌的车就会有优越感。
这东西它不是手饰,他也不是可以用来显摆的东西。
有炫耀价值的东西会因为普及而失去他的炫耀价值。
你比如说苹果手机原来有炫耀的成分在里面,但是由于苹果手机的价格上限就在那里,苹果手机的炫耀功能肯定是不如LV的包,更有炫耀的价值。
苹果手机之所以有意见,是因为它确实提供了别的手机,没有办法提供了那些客户粘性的东西。
主要原因是iTunes,icloud和苹果的周边设备之间的互动,导致用户的粘性转换成本高,再有就是苹果的处理器确实比安卓的快。
之前写过一篇从转换成本,分析苹果的优势帖子。
一个企业的战略只有两条,一个是差异化,另外一个是规模化。
如果选择高溢价差异化,那不可避免的就是受众少,比如说法拉利玛莎拉蒂这些豪华车他们确实就炫耀的功能,但是销量就不会很大。
因为一旦每个人都买得上的话,这个东西的炫耀的价值会迅速的减少。之前拿个大哥大,那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在之前如果你能有一辆大金鹿自行车,你将是这条街上最靓的仔,铃铛一响比开宝马还场面。现在你拿个大哥大,再弄辆二八大杠,基本上就属于社会最底层的配置了
我的愿望是黄袍加身,享受人间的各种美味。
现在我的愿望实现了,我成了一个美团送外卖的。
所以说一件商品的炫耀的价值会随着普及化而迅速消失。
所以企业想拥有高溢价,差异化路线就必需控制产量,纯手工打造的凯迪拉克,这才能显示出逼格。
回到大众化的汽车,汽车企业只能选择规模化,只有规模化降低成本才是最重要的一条路。
既然是规模化生产的工业产品,那成本一定是第1位的。谁能降低成本,谁就能在这个市场上活下来。谁能降低成本,谁就能在这个市场上发展起来。
就像可口可乐从来不是因为他保密配方的原因。可口可乐最大的优势就是三块钱的售价能够保证自己的利润,还有整个渠道所有经销商的利润。并且口感还非常好。靠的就是极致的规模化,降低生产成本。
以可口可乐冰露为例进行的规模化的企业战略竞争优势分析网页链接
汽车这个东西我们把它分解开来看,差不多档次的汽车他们主要成本就在原材料材料和加工费。之前我们在燃油车的时候没有优势,主要原因是燃油发动机的效率和变速箱的专利方面,我们没有办法和国外的那些像博世那种的和鑫汽车配件生产商抗衡,没有办法生产出又便宜又好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如果买人家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我们不也就是赚一个车壳子的钱,车壳子那玩意儿能赚多少钱,根本赚不了多少钱。
后来到了新能源电动车这一个阶段,汽车的主要成本就是在电池和芯片,软件,剩下的那一段儿,成本最多的就是,汽车整个骨架和外壳的焊接成本,原材料成本大家都是几乎一样的。
这里边脱颖而出的就是特斯拉,芯片儿这一块儿,特斯拉和各芯片厂家合作,他量大拿到的价格就低,这一段其实差别并不是很大。软件这一块特斯拉由于销量大迭代快,他的软件儿要比其他的厂家会优一些,特斯拉与松下还有LG一起电池生产厂,再有就是通过压铸工艺,减少汽车生产过程中的焊缝,降低工艺生产成本。最重要的还是规模化带来的成本降低。可以说现阶段,特斯拉是唯一多少拥有一点产品溢价的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商。你开一个宝马的电动车和开特斯拉的电动车,出门开特斯拉电动车的可能更加显得有科技范儿。
特斯拉上先进的生产工艺都可以在比亚迪上边进行模仿和学习,不是说别的生产商不能模仿学习,主要是模仿学习也没有办法产生规模效益。
芯片方面,比亚迪自己有比亚迪电子,可以做车规级的芯片。电池方面比亚迪已经深耕电池领域很多年了,三元锂的时候可能落后于 LG松下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的时候来了,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是磷酸铁锂电池里边儿比较优秀的。
比亚迪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出货量特别大,出货量大的情况下,他就具备规模优势,和其他的企业相比。其他的企业使用宁德时代的电池,最起码还得提供您的时代的利润吧。比亚迪由于是自己生产电池,这一块利润就留在了比亚迪里面。如果对外售价一致的情况下,因为多了电池的那块儿利润。比亚迪的利润会好一些。
整个新能源的产业链,由于新能源汽车爆发式的增长,整个产业链的利润都比较不错。
比亚迪已经出去买了6个矿,实际上比亚迪可以说我汽车不赚钱,我就相当于赚一个买电池送电车的活动,就这宁德时代也扛不住啊。
比亚迪整合整个新能源汽车生产的关键产业链,关键的就是锂电池这一段,锂电池实际上也分两部分,一个是原料成本,另外一个是加工成本。原料成本即便是考虑大家都是在市场上去购买,谁也没有额外的优惠,产量大规模大加工成本低,就赚一个规模优势,带来的成本下降也是很高的一块利润。
一个模式,如果能想走得通,需要三个条件。
第一是足够的用户。
第二是还基本拿得出手的产品。
第三个是不断的改进迭代。
首先现在比亚迪的出货量已经遥遥领先,比亚迪的产品基本上现在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同,第三不断的迭代,比亚迪是工程师思维企业文化的代表。从不断的推出新产品,还有王朝系列不断的推陈出新,海洋系列,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的往市场推。现在效果也不错。
王传福带给比亚迪的工程师思维企业文化,有可能让比亚迪走得更远。
我对宁德时代的反感,主要原因在于他的那个非常宽泛的建业协议。在下面一篇文章里有介绍。
管理效率提升的思考。网页链接
从格力的发展史兼论企业管理层管理与护城河的关系网页链接
如果说宁德时代不算高估的话,我觉得比亚迪至少也应该有超过宁德时代的市值。
中国基金制度本身带来的局限性,不得不追涨杀跌。网页链接
简单说一下反身性,近期避雷指南。
详细说说做领导的朋友如何进行操作网页链接
公司的发展实际上也是符合复利增长规律的,一开始的时候在科研上进行投入,效果并不是非常明显,随着科研投入越来越多,慢慢的效果就显现出来了,当产品得到市场认可之后,产品销量增加,销售收入增加,更有钱进行科研投入,更多的科研投入就会带来产品的进一步的质量提升,产品质量的提升就会得到市场更多的认可。这样就会出现一个正向循环的复利增长。很明显比亚迪已经是处于这样一个正向循环的复利增长的过程中了。
比亚迪将会是中国产生的第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品牌。
比亚迪将会是中国第一个真正的国民汽车品牌。
比亚迪之于中国,就像大众之于德国,丰田之于日本,菲亚特之于意大利。
别忘了还有比亚迪电子在芯片方面有优势。
我们确实应该按照智能机和功能机的区别去看带新能源汽车和油车。
不要单单的把汽车当成一个代步工具,我们在车里边待的时间有可能比老婆孩子还长,毕竟通勤时间已经很长了,再叠加996的情况。除了吃饭睡觉之外,除了和手机呆的时间长,可能也就是在汽车里待的时间长了。如果将来VRAR元宇宙能够实现的话,新能源汽车上得到应用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现在注意力经济条件下,谁能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谁就能获得收益。以后所谓的智能驾驶舱还有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到彻底解决了之后。
把汽车打到自动驾驶的条件下,是好出发地和目的地。躺在车上看个电影啥的,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开车好多人不是听广播听小说吗?我觉得在不久的将来应该是能看到这种情况的。到那个时候,油车可能是真的成了科达胶卷一样的存在。
还有一些文章感兴趣的话,大家可以看一下,还有一些在专栏里边儿自己看吧。
(7)未来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分析中美关系未来走势以及美国收割世界的方式方法简介。网页链接
详细说说做领导的朋友如何进行操作网页链接
能源安全的地缘政治分析逻辑与标的选择网页链接
从人类进化角度看部落基因与投资者的孤独
中国粮食安全与过保和救援网页链接
关于石家庄光伏占农田的一些背后的分析网页链接
极简绿电炒作逻辑梳理。网页链接
作者:勤劳的超超啊
链接:https://xueqiu.com/5298556772/22177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