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美周期错位:一盘大棋

(2022-05-12 23:28:03)
分类: 其他
中美周期错位:一盘大棋

从去年初开始,无论你做了什么样的努力,只要想干一番事业,基本结果都会远远低于预期。

逆风的时候,越努力越不幸,我们终究进入了宏观驱动的乱纪元。

这时候,搞懂我们身处的周期位置,就显得至关重要——早一步是先驱,两步往往成了先烈。

观点鲜明:

1)美林投资时钟之中,中国处于转复苏的拐点,而美国处于滞涨转衰退的拐点。

中美的经济周期,存在一个身位的差距,这解释了很多投资人的神经错乱感。

从经济数据上看其实很清楚,中国强调稳增长政策,大批基建项目正在上马;美国表面上正经历着盈利和就业非常强劲的时期,但这种繁荣与派发的消费券密切相关,持续攀升的通胀,正逼迫联储采用加息策略抑制。


中美周期错位:一盘大棋

2)资产价格变化,已经反映了以上的周期位置判断。

A股先跌,带崩国内定价的大宗商品,政府开始逆周期调控,货币和财政双刺激。

开货币政策的口子印钞票,就会对汇率形成压力,于是迅速从6.2贬到6.7。

美股后跌,但是最近跌速加快,反映的是各大巨头财报纷纷miss(最猛的是Netflix,已经快要被剔除出FAANG了)。

同时,美联储投鼠忌器,不敢扭转货币政策托市,因为通胀猛于虎,四月份8.3%的CPI增速已经是30年新高了。

在美国的同学们,面对着一月一价的汽车、家电、炸鸡,心情也是很灰暗的。

 

3)2020年以来,中美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开始背道而驰,中国严控水龙头,而美联储历史性大放水。

 

这是当前错位的源头,面对2020疫情,美联储带领全球放水,导致了历史上最大的资产负债表扩张(1.5万亿到4.1万亿,单位是美金),这一政策在2022年初迎来了右侧拐点。


中美周期错位:一盘大棋

 

而放眼中国的货币供给M2数据增速反而从2020年初的11%下滑到了9%附近宏观杠杆率下降了不少。

中美周期错位:一盘大棋

4)中美各有其内生的特殊因素,中国是结构优化,美国是通胀数据。

开始自2020年的反垄断,2021年的教培改革,中国正在优化其经济结构,其中在有一些领域导致了远期投资的下滑。

美国则饱受通胀之苦,而且我不认为加息政策能抑制,产能又不是能够凭空产生的,只有一场大衰退能够解决问题。

 

5)一盘大棋?逆周期赢得的是主动权。

为什么中国在全球货币政策狂欢的时候,坚持审慎的不放水策略?

为什么又在经济比较繁荣的时候,开启专项行业整治,主动戳破泡沫?

我看到的是一盘大棋,一场为赢得主动权而作出短期防守的战役。

几十年来,美国一直凭借着美元的货币霸权地位,做着大波段周期操作。

因为大家对美元的信任(基于军事、科技和历史),它可以无限印钱,而其他国家却必须跟上其操作,用辛苦挣来的钱屯美金作为外汇储备。

每次加息紧缩,都会有一场世界性的金融风暴,当一地鸡毛之时,美国又可以出手抄到便宜资产,获取政治利益,顺带还能落下一个“救世主”的名头。

可这次,它可能自身也难保了,资产负债表膨胀了太多倍,而美国的国力并没有同步提升,这带来了美元本币信仰的不稳定性。

中国政府的逆周期操作,可能就是为打破这种惯例式收割,而做的准备。

这轮通胀如果导向的是大衰退乃至萧条,我们留下的政策空间余量,就将成为全世界的发动机和救世主,到那个时候,主动权在中方,可以换取的筹码就很多了。

 

6)从未来的投资方面,我觉得第一步应该抄A股权益资产,第二步等美国非农等经济数据体现出完整的衰退后,抄美股权益资产。

即使扰动再多,但A股已经提前躺平,price in了衰退的预期,你无法击倒一个躺平的人

这波我觉得A股的阿尔法会很重要,不是几年前的那种无脑抱团行情,因为宏观环境更加复杂,越小的公司,离宏观越远,这里面蕴含着成长股的大机会

而对于美股来说,毫无疑问,历史上每一次大跌买都是对的,所谓“Buy the dip”

但是这一次,虽然纳指已经回调了接近30%,达到了2018年的幅度,但历史涨幅也是巨大的,万一这次会是08年的调整幅度呢?

所以我建议采用“阶梯加仓,网格操作”的策略,选取纳斯达克ETF 513300这种有充分安全边际的品种(对应场外联接基金纳斯达克100ETF 015300)。

 

针对没有信息优势的美股,放弃对阿尔法的执着,拥抱高宏观带来的贝塔弹性,才是更好的选择。



中美周期错位:一盘大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