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没那么贵了,高速成长赛道小巨头

分类: 关注标的 |

毕竟,如果它敢涨价,大概率就要丢订单,为了保持自己的市占率,也只能独自承受涨价压力。
基本上二三线的这些锂电池厂商都是一个样,包括亿纬锂能、欣旺达、孚能科技、鹏辉能源等,实力越是弱小越是如此,这一点,此前市场其实已经有预期了,增收不增利,无需大惊小怪。
leo 比较好奇的是它的客户构成,毕竟此前也说了大众汽车的发展潜力会对公司产生影响。不过实际来看,它的客户结构是比较分散的,前五大客户只占了营业收入的36%。
要知道欣旺达、亿纬锂能,尤其是孚能科技都高很多,即使强如宁王也就30%出头。
理论上,客户结构越分散,从企业经营角度而言越安全,但实际上,对于营收体量相对较小的二三线动力电池企业,咱们应该换个角度看:客户结构太分散,也就意味着它没有摊上真正的大客户,尤其是几个头部新能源汽车企业。
毕竟,现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行业集中度是比较高的,特斯拉一骑绝尘,比亚迪厚积薄发,三大新势力凶猛崛起,二三线厂商来势汹汹,还有一种传统燃油汽车快马加鞭。
只能说国轩高科的客户分散,有好有坏,至少对于市场而言,假如能摊上特斯拉,即使客户机构超级集中,也比现在要好。
这一点,从国轩目前的客户情况就可以得到验证:国轩的客户包括上汽大通、江淮汽车、奇瑞汽车、长安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零跑汽车、威马汽车、合众新能源等。
目前国内,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几个新能源汽车企业都不在名单里.......
而且如果对这些厂商了解的比较多就知道,它们的新能源汽车车型普遍都偏低端,这不止会限制国轩的销量,要知道,前段时间,由于上游原材料涨价太猛,很多低端新能源车型卖一辆亏一辆,甚至很多车企都停止接受低端新能源汽车的订国轩的订,更不要说,订单中,低端车型占比太高,也会明显限制公司的毛利率。
毕竟越是低廉的价格,就越决定了车企对于成本的管控会更加关注,势必会加大对中游锂电池厂商的压榨。
从去年毛利率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来了。
2021年毛利率18.61%,相比2020年大跌6.62%,分季度看更是一路下行的水平。
当然了,毛利率下降,是整个动力电池行业的问题:一方面是上游原材料疯狂涨价,另一方面,行业竞争越发激烈,毛利率的下降就是必然的,连宁德时代都下降了,更不要说是国轩高科了。
全面受益于行业大发展
销量方面,2021年公司实现动力电池销量约16GWh,根据GGII 数据,公司电池装车数量接近40万台,国内排名第三,市占率高达11.2%。不过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公司动力电池装机量为8.02GWh,国内排名第四,市场占有率达5.2%,第三名是中创新航,公司比中创新航的装机量少1GW左右。
对于2022年的产能规划,则将突破100GWh,到2025年突破300GWh,不可谓不激进。
而且公司的国际化程度正在提升,2021年,公司海外营收为5.28亿元,同比增长232.58%,占总营收的5.1%,较上一年再次翻倍。
从营收和出货量都可以看出公司,在去年大环境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公司并没有被行业给甩下,保持着不错的发展势头。
虽然去年利润不行,但经营现金流却非常不错,去年超过10个亿,同比大增54%,加上大众的定增资金到账,现在国轩手里的现金高达114亿,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可以应对很长一段时间行业的竞争了。
合同负债方面达到了5.61亿,更是同比暴增355%,行业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都抢着付钱预定产能。
研发方面,2021年投入了6.44亿,研发费用率为6.22%,属于比较高的,而且今年一季度研发投入继续增加,总共投入了1.9亿元,同比增长了142%。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1918人,同比增长41.76%,其中硕博占比70%。
总的来说,国轩高科的这份财报,感觉不好也不坏,亮点和缺点都比较明显,考虑到净利润的问题,主要还是遭遇了行业系统性问题,所以公司的未来主要还是看行业的发展,能否从后面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看国轩后面自己怎么做了。
在之前初次覆盖它的时候,咱们就说了,作为行业里的二线企业,国轩不论是在行业历史、经验,乃至上下游的布局等,都还是不错的,在下游车企都尽量扶持二线动力电池企业的大趋势之下,它面临不错的机会。
2021年的年报看下来,确实也是明显受益于大盘子的,甚至前阵子还收到了吉利未来3年的订单,预估总量为12.6万套,包含微面、轻卡、增程三大品类。
关键是,经过过去一轮的暴跌后,不到500亿的市值,终于不会像之前那样,总是担心预期拉满的风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