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并不等于相同之_买入与卖出

标签:
缠论研讨 |
分类: 技术分析 |

缠一直都说买入和卖出是一样的,也多次说“卖出把买入反过来就是了”,站在ta的角度和站在市场本质的角度看,买入和卖出确实是一样的,但事实上对一个不断接触不同广度和深度缠论的学习者来说,买入和卖出两个过程根本就不是一样的。导致这种现象出现是因为时间是有先后的,有先后的时间使到买入和卖出对一个学习者来说产生了很大的不同,对缠来说,ta完整全面掌握这套理论,时间对其来说没有意义,所以在ta眼中买入和卖出是一样的。同样,对市场本质(或者说成是“理论”“知识”等等)而言,时间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本质”“理论”“知识”这些东西都是静止的,在这种角度下,买入和卖出也都是一样的。
显而易见,在缠论之下,任何一个掌握了理论的人,买入和卖出都是一样的,任何一个还在掌握过程中的人,买入和卖出都是不一样的。或者换一种说法,“买入和卖出”是一样的,这是客观的,但当有人这个元素参与其中的时候,“人的买入和卖出”是不一样的。
一个对市场茫然无知的人,通过学习缠论,有机会对市场有一点认识,然后会进行操作,那么他的第一笔操作,一定是买入而不是卖出,这是买入和卖出最为不同的地方。买入总在卖出之前,有的市场能卖空,所以这种说法更准确一点来说,是指同一个交易,买入和卖出一定不可能同时发生。一定是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对现在只能做多的股票市场来说,买入总在卖出前。
这个区别,会使到一种事情成为事实:一个正确的卖出必定要先有一个正确的买入。如果在一个操作过程中,买入是错误的,那相对应的那个卖出也只能是错误的,当然操作上那个卖出是可以“卖”在卖点,但那也是错误的,一个完整的交易过程,没有一个正确的买入,无论在什么地方卖出,在理论上的这个卖出都只能是错误的,即使有盈利,甚至有很大的盈利也不能改变这种本质上的“误打误撞”。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在这一个操作的过程中,因为买入的错误,在操作的前半段是处在望天打救的状态中的,至于最后出现了有一段走势走在了这个错误的买入点之上,那真的是上天打救而出现。在这整个买入卖出的过程,至少在前半段这个操作不是在自己的掌控之内,这也等同于整个操作过程不在自己掌控之内,这种情况下还能有正确的卖出那是无源之水了。
所以,在没有正确的买入之前妄谈卖出,枉然。
买入。对一个还正在掌握理论当中的人来说,买入是可以选择的,卖出是没有选择的。市场中有不同的走势,有些简单有些容易:),没有人可以一口就吃下所有的走势,对同一个人,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必定有些走势熟悉些好做些,有些就很难做,在决定做那种走势的时候,人总是要选择那些他认可的行情和买入点去做,这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买入点是可以选择的,可以选择做这个股票还是旁边的那个,也可以选择做还是不做,而任何一个正常点的人,都会选择他晓得的行情去做。而买入了之后,行情走势就不是你能选择的了,手上的那个股票走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买入的时候,可以是筛选掉10个走势最后选择了手上这个自己可以掌握的走势,买入后,走势却是有走出10种可能的情况,其中这10种情况可能都不是自己能掌握的,对着一个自己不掌握的走势,想有自己能掌控的正确的卖出,可能吗?这是不可能的。对于一个熟习的人来说,或者好像缠那种情况的,所有的买入情况和所有的卖出情况都了然,那买入和卖出当然是一样的,但对一个只熟悉部分情况的人来说,卖出就会比买入难得多,因为正确的卖出比正确的买入多了一个前提,而且每一个买入都是曾经熟悉的情况,而每一个卖出都可能是陌生的,结果是好的卖出操练相对好的买入操练次数上自然就少很多了。
当然,作为操作股票的事情来看,只要有正确的买入点,就一定是盈利的,在盈利这件事上来说,有没有一个正确的卖出点还真是不太重要的。缠说“只有买错没有卖错”,或者“任何时刻的卖出都是正确的”的话语中,应当是包含有这一层意思。
有了上面这样的情况,在不断的操练之后,一个人掌握买入要比掌握卖出相对容易和快。绝大部分情况下,应当是先掌握了买入,再掌握卖出。先掌握卖出再掌握买入的人不是没有,但那得先有很多钱去亏,因为如前面所述,一个交易的过程买入是错误的,卖出是正确的,那这个交易的前半段就得要先套着。一个不断被套最终却又不断盈利的人那得有多大的幸运呀,他家祖坟绝对是在冒青烟的。又或者,学得似是而非却恰好处在一个相对于他的资金是大级别走势的上升段,所以总可以卖得有盈利,这种情况下最容易出现的结局是在上升段中收集回来的资金在下行段悉数返还到市场中,几次折腾,资金全用在交手续费上了。
上面说的是和人相关的事,撇开人这个因素,直接看买入和卖出这两个物体。
相对于卖出,买入对行情走势的认识不需要那么深刻和细致,买入点的出现是在缠论的眼光分解下的某个级别一个新的走势的生长点也是前面一个走势某个级别的死亡终结点,看一个走势的死亡段相对来说要比看一个走势完整的生长过程要简单些,只要着眼于最后的那段和相邻段的对比就可以,在一个复杂复合结构的走势中也是如此,而且买入点,特别是一些安全的第一类买入点往往是各种级别层层叠叠出来的买入点,可以有各种大大小小不同级别的信息互证,只要有足够的耐性,总有些买入点是显而易见的,随时间经验的积累,可以看得见抓得到的买入点越来越来,反过来这又增加了经验积累的厚度和速度。
买入点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收敛的过程,相反,买入点后到卖出点出现的这个过程,在买入点刚出现的这一段范围中,是一个生长发散的过程,然后才会出现一个收敛的制造卖出点的过程。在那个发散的过程中,麻烦的事情是没有办法知道这个新出现的生长将会有多大级别。一个很大级别的下行后出现一个第一类买入点,这个买入点后的上行,完全可以只是走一个很低级别的上行就继续原来的下行也是可以。
什么级别的买入点买入后,就在什么级别的卖出点卖出。这一条规则可以看到到卖出点和买入点这个大不同
,对应着操作的那个买入点,卖出点并没有买入点那种层层级别堆积的现象出现。因为可以选择,操作的买入点往往是从大的级别一直堆积下来,但买入后,走势要从小的级别往上长,层层叠叠的级别积累不是从买入点级别以上级别套下来的,而是从买入点级别向下面的级别套下去,最大的级别就是买入点级别,这使得同级别的买卖点在实际上卖出点要比买入点轻浮得多。实例上说,一个5分钟第一类买入点,往往可以同时是30分、60分钟的第二类或第三类买入点,这样的一个5分钟第一类买入点是很安全的,但对应这个5分钟第一类买入点的第一类卖出点,最高能给出判断帮助的级别就是5分钟级别的走势。那个五分钟买入点之后的30分钟的级别的走势对这个五分钟的卖出点的判断完全没有帮助,因为显而易见买入以五分钟买入点作为买入依据,卖出点最大就只能去到五分钟级别的卖出点,不能奢望一个五分钟的买入点可以有一个30分钟级别的卖出点,虽然有些情况下这个五分钟的卖出点确实也同时是30分钟级别的卖出点。到了相对应的5分钟第一类卖出点出现的最后一段走势,要追到5分钟下面一两级的走势,那是1分钟及以下级别的走势。
一种例子,早上在一个五分钟第一类买入点买入某个酒类股票,走势很听话地以一分钟以下级别速度迅速涨了5%,下午有人喝这个酒农药中毒当场吐血死掉了,股价收市的时候掉了8%。类似的事情在市场中很常见的。今天买入了,收市三分钟后中金公司说它入市了就是曾经出现过的一种情况。
这样对比之下可以明显的看到买入点的判断比卖出点的判断要厚实得多。买得到赚不到是很平常的事。
(2012-12-5补:2012-11-19日,酒鬼酒突然爆出含塑化剂,导致酒鬼酒在一个级别不低的很好很接近第一类买入点的位置开始一轮狂风暴雨般的下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