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缠论理论构建的方法论123123

(2021-11-18 22:05:14)
标签:

缠论研讨

分类: 智慧之光
[转]缠论理论构建的方法论123123

波浪理论VS缠论


分析波浪理论相对于缠论的关系,需要在一定的研究规则下进行。  首先,看看关注波浪理论的立论基础,就是有得有浪的概念,或者说分析的起点是会数浪。然而,何为浪,波浪理论并没有给出足够清晰的定义,需要依赖于分析者的直观。波浪理论的开创者在此语焉不详,显然是在回避该问题,由于无法清晰的给出定义,因此就用一些模糊的描述性的语言来形容浪,让各位去YY潮汐现象。其实,何为浪的问题,如果没有坚实的定义,理论的根基就不可能打牢。想用浪的思维,却又无法清晰的定义浪,不能完全怪理论的作者,其思维没有能到一定程度定义不了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其次,波浪理论的开创者显然意识到了理论的递归意义,因为就有次级浪的概念,然而次级浪和本级别浪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作者又无力解释了。不过作者大智慧达不到,小聪明还是有的,那就是借助于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递推关系的数列,如果对于数学有一定了解的,会对递推和递归的关系有一定了解,这里说下去就比较深了,对于数学,大多数人都是讨厌而且头疼的,因此这里就不展开了,只是简单说个小结论,递推关系和递归关系对于同一事物分析域形成的是对偶关系。在这里,递推关系是对时间域上的分析,而递归关系是对级别域上的关系。

稍微了解一点通信理论的,都应该知道时域和频域之间的关系,这里的时间域和级别域的对偶关系就和那里的时域和频域类似,相互之间形成对偶。缠论中的递归关系是针对级别域上展开的,级别通过递归关系展开,也就对偶着在时间上走势出现递推关系。这是完美的对偶关系。好了,说多了,看不懂的,就当是梦话,胡说八道就行了。不必深究。只要知道斐波那契数列是引入的递推数列去解决本级别浪和次级别浪之间的关系就行。  波浪理论“聪明”的引入了走势在同一级别分析上的递推关系,也就是经常看见所说的什么主趋势是5浪,调整浪是3浪等等的口诀,随着时间的不断延伸展开,在本级别上浪的个数逐步依照斐波那契数列延伸下去了,确实相当漂亮。当然是理论形态上的漂亮。  可以看出,波浪理论的创立还是“聪明”的,作者明显是感受到了一些走势的本质,然而作者的能力不足以刻画,因此对于没法定义的元概念就去描绘,让人自己YY一下,对于递归的特性借助于数学上的数列去刻画,还汇总成一些口诀,神神叨叨的传递下去,似乎是上帝的谕旨一样。在人还没有能够弄通透之前,这样做是完全可以的,至少解决了普通人的需求。  再次,一旦神神叨叨的口诀发明了,很快继承者们会发现这条道是就最容易走的下去的,为什么?因为可以掩盖理论创立者的无知,也可以堵上各种学习者的嘴巴。口诀记住就行,记住用起来就行,不必穷根究底口诀是如何来的。理论的创立者不断利用斐波那契数列的神秘特性,神化走势,自此口诀几乎就成了经文,继承者开宗立派,“小聪明”不断的开创者和继承者逐步形成了一个投资派别,接近于一门投资宗教。

************
[转]缠论理论构建的方法论123123

缠论理论构建的方法论123123

学习一种理论,要把握住理论的构建方法.所有的理论都是一把刀,指向理论分析的对象.只有了解了这把刀,才能知道它是否能把对象剖析得完全,彻底.但是这只是第一步.如果第一步正确,那么我们就能完全把握住对象的规律,这是第二步.第三步,当然是运用这种规律了.那么归根结底:缠只是给了我们这把刀.至于如何运用这把刀去把握对象,以及最后的运用,就是理论学习者本身的事情了.
    

缠论的第一步,就是确定分析的对象.市场价格由分笔成交构成,这就是缠论赖以分析的对象.最原始的方法,是罗列出某支股票从上市当天的第一笔成交只到当下最后一笔成交,然后进行分析.很显然,这不符合经济的原则.
    

第二步,建立一套规则,简化分析对象.

这就是缠为什么引入分型,,线段的概念的原因.当然,如果有人愿意,当然可以定义另一套规则,只是从目前看来,这套规则是最优化的.很显然,将所有分笔成交按照这个简化程序,就变成了可以分析的最基本对象,同时又不损害对象的原始性.当然,缠还是对这种原始性做了一点点的润色,就是K线合并的原则.这样,缠论的第二步就完成了.悟多的分笔分段公式,帮我们完成了这个工作,在此感谢悟多兄.
    

第三步,分析思路.首先要回答第一个问题:

如何分析这些经过简化的对象才能达到揭示对象本质规律的目的?传统的市场分析理论,一般有如下几种思路:

1.假定价值围绕价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投资的一套.

    

2.历史会重演.通过对历史走势的观察,得出一个大致准确的带重复性的结论,比如波浪理论,比如时间周期,比如各种技术指标和公式等.
    

3.假设股价是由庄家操纵的,股价涨跌的原因在于庄家的意图.这就是目前非常普遍的跟庄操作.

缠的高明之处在于,不从任何一个先验的规定出发,去推导出一个所谓的结论.他的依据只在于现实和当下.他的<</span>论语>解读通篇告诉我们的就是这四个字.
    

那么这四个字落实到分析思路上,到底是什么呢?

 

市场的波动,由趋势和盘整构成,并且在一个充分有效市场和一个非趋同交易市场,任何的趋势和盘整必结束,这就是缠的分析思路.
    

那么接下来,就是定义中枢和走势及走势类型的概念去分析趋势和盘整.
    

第四步,引入级别的概念.

级别的概念,只是一个工具,符合经济原则.但是这个工具,让我们对对象形成一种立体的概念,并且结合走势必须结束的结论,让我们产生了精细观察和粗略观察相结合的便利.同时借助这个工具,让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走势某一部分的生命轮回现象,这就是区间套的运用.
    

第五步,动力部分,解释趋势转折的问题.

经过以上五步,缠的理论体系就构建出来了.那么,通过这个理论,我们得到的是什么?

 

我们得到的,就是还原了市场的本质,让我们看清楚了市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以及它的生命运动的轨迹,如此而已.

 

最后,当然是利用你对市场的把握,利用市场的生命运动,采阴补阳,或者采阳补阴了.而如何运用,则见仁见智,不关乎缠论的问题了.有的能采得高潮迭起,有的则被采得精尽人亡。如此而已.
    

本贴的目的是把缠论的整个理论框架给拧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其实,按照这个理论框架,基础好的学缠者完全可以自己根据的实际情况,去尝试者发展出自己的缠学理论,也就是说,你可以自己去定义概念,构建自己的规则,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本贴也尝试过在这个方法的指引下自己构建,但是最终放弃了,因为,缠的这种构建是目前所能看到所能想到的最完美的.K线合并的原则,已经去掉了一部分杂音.分型的定义使我们忽略具体的K线形态,使走势首尾相连形成连绵不绝的波浪.而笔和线段的概念是更进一步忽略了细小的波动,同时形成更经济,稳定的分析结构.所以,最终我选择了严格按照缠的定义方式.注意,在笔和线段的定义中也引入了类似K线合并的规则,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目的也是为了去掉杂音.同时,线段的概念包含了多空双方博弈的心理过程,这就是线段确定中枢的稳定意义所在.
    

那么,按照缠的定义方式,在把握了基本概念之后,个人认为完全可以脱离这些基本概念,在自己的大脑里面,将抽象的概念还原为N种不同的K线形式,自己假设K线前后的连接方式,绝不能断章取义,因为走势是连贯的,这样,我们就能把死的定义用活的形式表达出来,就不会缠在概念中饶来饶去而不能自拔.并且这样有个好处,就是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便于以后对图形的理解,毕竟,我们使用的时候看的是图,而不是解题.
    

这个过程开始会有难度,当碰到概念上的难点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教材,慢慢的,基本概念就能够转化为具体的图形了.那么,以后的学缠,就只需要在自己的脑海里面学习,可以坐在车上学习,可以在等人的时候学习,甚至采阴采阳的时候学习,不废一法.
    

接下来的一个过程,就是利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对照大盘1分钟K线的实时走势,自己给自己解盘,注意一定要写下来,就象是讲课一般,这个过程能够面对鲜活的走势,将知识融会贯通,目前我正在做这个工作.如果前面的工作做得扎实,你会发现,在解盘的时候,你能触摸到市场的脉搏.................

    

我在操作的时候,脑子里基本不考虑笔,线段,中枢等等的概念,纯粹靠直觉.为什么能这样?
    

学了两个月了,发现很多人还在缠的理论里面打转转,没有跳出来,这是掌握不了缠论的.个人感觉是,基本但是搞清楚之后,埋头操作,然后总结,然后再学习,如此循环,一定能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具体回复楼上的问题.

当你把我的这个帖子看明白后,你就应该知道缠理论构建的方法.也就是说,你知道了他是如何思考这个市场的,他是如何分析这个市场的,他是如何一步步构建他的分析体系的,这样,你就可以象缠一样的思考问题,并且你能比较,有没有别的办法能构建得更好?
    

其实,这跟学习任何知识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有把握住作者的逻辑起点和逻辑方法,才能分辨出知识结构的好坏.
    

具体来说,面对成千上万纷繁复杂的K线,我们如何分析?首先第一步就是要遵循经济原则,把根本抓住.什么是根本?K线来说,K线的最高价和最低价是价格的波动区间,而中间的波动是不影响大的趋势的,这样,就只考虑最高价和最低价,忽略掉中间的波动.
    

第二步,将每根K线的高低点连成线,就形成连绵不绝的市场波动.
    

第三步,如果一个波动在后面另一波动范围内,就可以忽略掉前面的波动而保留后面的大的波动,跟忽略K线中间的价格波动道理一样,这就是K线合并原则.
    

第四步,经过合并后的走势连绵,会出现三种方向:上涨,盘整,下跌.把每个趋势的临界点连成一条直线,忽略掉中间的波动,就形成笔.
    

第五步,同样的道理,由笔形成线段.
    

经过以上5个步骤,我们就把整个复杂的走势简单化了,这是基础工作,也形成分析的基础.
    

接下来要做的工作是:

,中枢的概念.为什么要中枢的概念?因为中枢就是一个多空双方的博奕.为了稳定起见,中枢由有重叠的三线段组成,这就是说,忽略掉市场偶然因素的影响,经过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博奕,形成稳定的对市场的判断.
    

.中枢的前后两段.这个就很关键了,因为这就开始触及到缠论的核心:多空双方力量的对比.大家想想拔河比赛.中枢就是中间那个圆球,前后两段就是两队人拔河,力大者胜.如果有一段比前一段力量大,就是不出现背弛,那么上涨趋势延续,反之终结.这就是一个生命的过程.
    

明白了以上道理,为什么我们还要纠缠于那些公式定理之中呢?为什么不可以在自己的脑袋里面,想象不同的K线组合,想象不同的走势,自己去分析,比较呢?

当我们理解到这一步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掌握了市场涨跌的密码.先从超短线开始练习,把握住力量的产生,消亡的过程,也就把握住走势的生命现象,因为每一个生命的部件都由上一个部件决定,把这些部件连接起来,就是整个股票的生命过程,只是,我们需要经常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去观察,这就是活级别.
    

不知道我说明白没有,如果有问题,可以继续讨论.
    

缠公布他的理论,其实是在普度众生.感谢缠!

[转]缠论理论构建的方法论1231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