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股市有句箴言“5月清仓离场(SellinMayandGoAway)

分类: 他山之石 |

美国股市有句箴言“5月清仓离场(Sell in May and
Go Away)”,这句话通常在每年4月底才开始流行。
“5月清仓离场”的另一面是——“10月返场”。到5月开始后每天卖股、万圣节再重返股市,这个策略的年报酬率是7.9%,并且以夏普指数来看风险远低得多,因此才有所谓“5月清仓离场”这句话。《Stock
Trader's Almanac》杂志于1987年首次发现了股市的季节性现象。
注:自1950年以来,标普500指数11月至4月的平均涨幅为7.1%,而5月至10月的平均涨幅仅为1.4%。市场大部分收益在11月至4月这段时间内产生,而股市在最糟糕的六个月——5至10月则更倾向于下滑。
5月魔咒也有中国版本,“五穷六绝七翻身”,即每到5月就开始跌,6月开始大跌,7月会起死回生。
5月份有两大历史事件,一个是2007年的“5·30”(包括2015年“5·28”大跌),另一个就是1999年的“5·19”;前者是政策调控带来的突发大跌事件,后者是政策利好刺激的突发大涨行为。这样极端的下跌和上涨事件,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等到5月大家都一起卖股票,似乎有点晚了,4月就离场不更好吗?
实际上,从3月份开始市场往往就会出现一系列的抛售,下面是自1992年以来(市场在3月份出现崩跌)的相关事件汇总:
1992年3月:市场遭到短期抛售,市场价格收紧75个基点,但美联储在4月放宽政策。
1994年3月:美联储于2月和3月相继收紧政策,引发国债收益率曲线长端的抛售。房屋抵押贷款和抵押担保债券市场崩盘。长达130年历史的证券公司Kidder
Peabody因虚假利润交易丑闻以及损失惨重,被出售给PaineWebber公司。
1995年3月:美元崩盘,美元兑世界主要货币均跌入历史低点。各国央行介入以支撑美元。
1996年3月:就业数据大涨,引发整个收益率曲线出现抛售。
1998年3月:1999年2/3月初开始,市场普遍出现抛售。
1999年3月:债券市场收益率下跌。
2000年3月:3月24日纳斯达克指数触及峰值,随后开始大跌。
2001年3月:因美联储未大幅削减利率,美国股市遭到抛售。
2003年3月:第二次海湾战争开始之后,债券市场出现严重抛售。
2005年3月:在通用汽车公布糟糕的盈利后,企业债和新兴市场债券遭到抛售。
2007年2月/3月:中国股市暴跌引发全球市场抛售狂潮,投资者疯狂涌向优质避险资产,次贷金融市场承压。
2008年3月:流动性危机导致美国大投行贝尔斯登公司濒临破产而被收购。
2009年3月:美股暴跌,道琼斯指数跌至1996年以来最低位6547点。
2010年3月20日: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
2011年3月:日本地震使得日元走高,导致投资者涌现优质避险资产,现货市场出现抛售。
2012年3月20日:欧元区及IMF最后时刻出手援助使得希腊避免了违约。
今年的前两个月,全球几大市场跌宕起伏,足以让专业交易员的头发过早变成灰白色。
2018年第一季度,美国和中国爆发贸易冲突,特朗普大发贸易保护主义言辞,日本爆发丑闻,美联储迎来新主席,美国国债收益率触及2014年1月以来最高水平,更不用说还有该地区大型企业的重要高管受到审判。随着爆炸性新闻的纷至沓来,今年的5月会金融市场注定不会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