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21日均线找波段买卖点
					
											标签:
																				
                            21日均线找波段主力震仓阴谋 | 
					分类: 技术分析 | 
如何识别主力震仓阴谋
 
作为散户,对主力资金总是既恨又爱。最理想的散户操作法,无非是“跟着主力走”,即买上一只庄家正在拉升的股票,“坐轿”至顶点再抛出。但赚钱的事总没那么容易,大多散户注定不是庄家的对手,最终往往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当前主力想赚钱,仍只能采用“低吸高抛”的老办法。吸筹、拉升、震仓、出货这是经典的四步曲,其中震仓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所谓震仓,又称洗盘,是指在拉升过程中故意使股价反复上下波动,而非沿一条笔直的斜线拉升。主力低位时大笔买进,逐步拉升至高位卖出,为什么还要在中途震仓呢?这里边包含了点心理学的学问。  
众所周知,前苏联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用狗作实验发现了条件反射规律,实验过程是:每逢给狗喂食的同时,就摇一下铃铛,久而久之,光摇铃铛不喂食,狗也会分泌唾液,仿佛得到了食物一般。摇铃铛和分泌唾液之间本没什么联系,但经反复强化后,生物会建立有规律的反应机制,这就是条件反射主力震仓,在较低位时是想让意志不坚定的散户中途退出,以便自己更易于获得廉价筹码;到了较高位时,则是意图给散户建立某种条件反射,以便自己出货。  
震仓的上下波动,使人看来在每次下跌之后,都会产生反弹,且会反弹至更高位。在这过程中,会有一些散户在初跌时杀跌抛出,至反弹时他们会因踏空而后悔,有的会继续追入,并在以后的下跌中不再轻易抛出,同时还会吸引大量的外来抢反弹者。谁说出力在出货了?每次都涨得更高了嘛。如此反复强化人们的心理预期,即建立了一种条件反射——下跌之后必有更大的反弹。看看,是不是摇铃铛有点像呢?  
可到最后,主力却是光摇铃铛不给食物了,他们真的开始出货了!这时表现为光下跌不反弹,或者大跌小反弹,造成连续阴跌不止的局面,使已形成条件反射的散户们愿望一次次落空。低位买入者盈利大幅缩水,高位追涨者或抢反弹者则被彻底套牢,此时正是主力派发兑现利润的时候。道理就是这个道理,但散户想赚钱,还得玩“跟庄”。主力到底什么时候开始真的出货呢?这个只有主力自己知道。也许正是这种猜不准,才是股市的魅力所在。但作为新股民,应有一种保持清醒对抗条件反射的意识,以免自己成了“巴甫洛夫的狗”。
投资者总是觉得自己无法跑赢股指,关键仍然在于个股的选择,有的个股逆势创出了新高,但是有的个股仍然摆脱不了下跌的局面,主要还是受到主力资金操盘进程的影响。
 
 
利用21日均线找波段买卖点
 
打开股票软件映入我们眼帘的,除了K线就非均线莫属了,各种种颜色的均线互相交叉几乎充满了我们的屏幕,更有人设置七八条之多,大概心里是认为每条都是压力位、每条都是阻力位吧……乱不乱?有用么?软件默认“5、10、20、30……”均线,这是不合理的,而我一般就看两条特殊均线。今天先来说第一个:21天均线!
 
朋友们发现21天均线的神奇了没?如上图所示,K线上穿21天均线就是一轮上涨的起始,只要它不想跌就不会下穿21天均线!每一次触碰后的反弹都是加仓的机会,一旦下破了,就很难再收回……是不是很简单?呵呵,当然也没那么简单,上图是浙江震元2015年5178前后的走势,涨得顺畅、跌得痛快,可能您觉得没啥说服力,我只是先让您有个大概的了解,那好,我们看正常市场时如何,如下图:
如上图,如果只看K线就知道这是个正常的波动市,有人肯定会说:“我就喜欢这个,最适合做高抛低吸啦!”您先别急,您回忆一下您每次高抛低吸都刚好抛在山峰上、抄在山谷里?其实是经常追在山腰上、又等跌回来才割吧?嘿嘿,问题就是,咱看到后面的走势了才知道前面是那样儿的,对吧!您本来以为一反弹就拉起第二波能创新高的是不是?……那么,21天均线就告诉您,到底是冲高回落还是拉出主升浪!……再次看上图,只有当黄线上翘的时候,K线上穿黄线才是主升浪,如果黄线还在下移,就别那么自信的做波段,咱不知道它站上均线后到底能涨几天就下杀。
 
我们再来看震荡市中的情况,如上图:很清楚吧!
 
1.只要收盘价在21天均线之下就要跑;
2.只有满足21天均线上拐这个条件后,看到K线上穿21天均线才能追涨;
3.在21天均线向上过程中,每一次回踩而不破都是加仓上车的机会;
这里我特别还要提一下“回踩”二字是什么意思,请继续看下图……
无论21天均线是上行或是下行过程中,K线远离它一段时间后必定回踩,这个时间段一般为5天或8天,不会超过13天(这几个数字请牢记,有助于帮您抓住底和顶)!21天均线下行趋势中回踩就逃离,上行趋势中回踩就加仓(注意加仓和建仓的区别,21天均线的拐点才是建仓的位置)!而回踩之后,只要21天均线没有改变运行方向,那么,K线也不会扭转总体趋势。
 
精准的买卖点怎么确定呢?可以根据5天均线和21天均线的关系来确定。如下图,从2015年10月到11月期间,5天均线上穿21天均线后运行34天,12月5天均线下破21天均线后运行13天(5,8,13,21,34,55,89为黄金数字),而今天5日均线再次上穿21天均线!趋势一旦形成不会轻易改变。
总结一下:个人反对超短线,因为出错几率更大,我同样反对太长线,因为错失很多机会。东方哲学讲究中庸之道,21天均线不长不短刚刚好,它的拐点就是判断主升浪的核心,而用K线与它的远离和接近程度恰恰合适做波段!今天就讲这些吧,下次再讲另一条重要均线,和这个21天均线搭配起来,就真的无敌了。
 
 
黑马股背后的秘密
 
 
根据成交量的变化寻找黑马,是投资者首先注意到的。如果主力吸筹较为坚决,则涨时大幅放量、跌时急剧缩量将成为建仓阶段成交量变化的主旋律。
尽管很多情况下,主力吸筹的动作会比较隐蔽,成交量变化的规律性并不明显,但也不是无踪可觅。
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观察成交量均线
 
如果成交量在均线附近频繁震动,股价上涨时成交量超出均线较多,而股价下跌时成交量低于均线较多,则该股就应纳入密切关注的对象。这表明,筹码正在连续不断地集中到主力手中。
对于盘中异动成交的情况也值得关注
 
因为在成交量波幅不大的日子里,主力也并没有闲着,只是收集动作幅度没有那么大而已。此时,我们可以观察该股的分时图,例如15分钟、30分钟、60分钟图,如果有类似情况出现,同样有可能是主力吸筹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投资者从成交量的变化寻找“黑马”时,必须结合股价的变化进行分析。因为绝大部分股票中都有一些大户,他们的短线进出同样会导致成交量出现波动,关键是要把这种随机买卖所造成的波动与主力有意吸纳造成的波动区分开来。
 
我们知道,随机性波动不存在刻意打压股价的问题,成交量放出时股价容易出现跳跃式上升,而主力吸筹必然要压低买价,因此股价和成交量的上升有一定的连续性。
 
依据这一原理,可以在成交量变化和股价涨跌之间建立某种联系,通过技术手段过滤掉那些股价跳跃式的成交量放大,了解真实的筹码集中情况。
 
目前市面上流行多种分析指标,不过一般来说,这种指标使用的范围越窄,效果就越好,因为一旦传播开来,容易被主力反技术操作。但无论如何,上述原理却是永恒适用的,因为主力无论如何掩饰,集中筹码是根本目标。
 
成交量堆积是另一个重要的观察对象,它对于判断主力的建仓成本有着重要作用。除了刚上市的新股外,大部分股票都有一个密集成交区域,股价要突破该区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它也就成为主力重要的建仓区域,往往可以在此处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收集到大量筹码。
 
所以,那些刚刚突破历史上重要套牢区,并且在以下区域内累积成交量创出历史新高的个股,就非常值得关注,因为它表明新介入主力的实力远胜于以往,其建仓成本亦较高,如果后市没有较大空间的话,大资金是不会轻易为场内资金解套的。
 
但如果累积成交量并不大,即所谓“轻松过顶”,则需要提高警惕,因为这往往系原有主力所为,由于筹码已有大量积累,使得拉抬较为轻松。尽管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股价不能创出新高,但无疑主力的成本比表面看到的要低一些,因此操作时需要更加重视风险控制,股市整体走势趋弱时尤其需要谨慎。
 
需要指出的是,在主力开始建仓后,某一区域的成交量越密集,则主力的建仓成本就越靠近这一区域,因为无论是真实买入还是主力对敲,均需耗费成本,密集成交区也就是主力最重要的成本区,累积成交量和换手率越高,则主力的筹码积累就越充分,而且往往实力也较强,此类股票一旦时机成熟,往往有可能一鸣惊人,成为一匹“超级大黑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