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留守儿童春运回家读书 |
随着“带本书,给家乡的孩子们”活动正式启动,我看到越来越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其中。我也回复了很多朋友的咨询,心里暖暖的,这个时候,参加与否就不那么重要了,一种关注就是态度。一位在《北京日报》工作的朋友,除了广泛扩散转发微信里的内容外,自己更是下单认购了三套“爱心图书礼包”。
http://s4/mw690/001HvP9Ozy6PyI41akHe3&690
随后他在朋友圈里写道:
本月的600元公益金,300元捐给远方的孩子们。切身体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一点公益,也许这不会改变你的生活,但一定能够改变你的人生。捐出600元,我的生活质量不会因此而下降,但投入一种温暖洪流,是很幸福的感觉。当然,公益不是道德绑架,想捐就捐,不想捐就不捐,想捐多就捐多,想捐少就捐少,这样就好。即使不捐,帮人家吆喝两句,也是行善。
也就是在我看到他这条朋友圈的同时,我收到了来自小邑庄完小的回传图片,我第一批募集来的书到达千里之外的小邑庄村了。
http://s9/mw690/001HvP9Ozy6PyI9G4qY58&690
http://s15/mw690/001HvP9Ozy6PyI9mEaO9e&690
孩子们在听说了这位热心的客栈老板家有爱心人士捎来的书之后,纷纷来到了客栈里面,迫不及待的拆开箱子。有的将书纷纷堆好,有的干脆抄起一本认真看了起来,而我之前文章里的树涛小朋友更是对着客栈老板的微信跟我说了一大串话。
http://s5/mw690/001HvP9Ozy6PyIdppjua4&690
http://s3/mw690/001HvP9Ozy6PyIdrykW12&690
http://s15/mw690/001HvP9Ozy6PyIdt5T0ce&690
http://s4/mw690/001HvP9Ozy6PyIdNYfV93&690
http://s10/mw690/001HvP9Ozy6PyIdQgHv79&690
虽然他的表达能力有限外加不好意思,但我能感觉到他的欣喜之情,他说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的新书。开学了校长、老师看到这些书一定会非常感谢我们这群远方的人的。
因为已经放假,这些书暂时无法交到学校,孩子们又想看这些新书。于是大家想出了借阅的办法,小树涛自告奋勇的当了登记员,把每个孩子借了哪本书,家住哪村、几组几号都记录了下来。
http://s4/mw690/001HvP9Ozy6PyIgdGAr93&690
http://s3/mw690/001HvP9Ozy6PyIfYp5E52&690
看到这里,我突然觉得自己一开始收到图片却不知道说什么的内容可以脱口而出了——原来我的小小动议,竟然给这些远方的孩子带来了如此多的欢乐,而为此付出的努力、委屈、辛苦、汗水,与那一张张认真阅读、沉浸于书中美妙故事的孩子们的脸比起来,又算的了什么?!
现在,我最初的这个从朋友圈号召起来的活动,已经被北京出版集团、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做成了一项“带本书,给家乡的孩子们”大型公益活动,我觉得这不仅仅是活动的标题,更是一个号召和口号。作为成人的我们,也许只做一点点就可以给远方的孩子带去莫大的欢乐。
在此,我想信心满满地再次发起号召,号召朋友圈中的大家参与进来,成为一名“捎书信使”或者参与“爱心图书礼包”认购。当然,即使不参加,随手转发给更多有需要的人看,也是善念善举呢。
后附捎书信使征集令和爱心图书礼包认购说明
【公益】“捎书信使”征集令
【公益】“爱心图书礼包”认购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