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带饭

(2011-01-17 10:02:53)
标签:

秋雨凭栏

原创

时尚

带饭的日子

分类: 散文

                        http://s4/middle/5ced6175t9a0133858e83&690

昨天,在机关食堂吃完中饭后,顺道到大楼门卫室溜达溜达,刚推开门,一缕饭菜的香味迎面扑来,只见小张正在电炉上热着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午饭。小张是东北塔城农村过来做保安的,每月收入1000元,老婆无业,做些小买卖补贴家用,眼下正供养着一个上职业学校的儿子,日子过得紧巴巴。他说前些年,午餐也是在食堂解决。可现在不行了,饭菜价格翻番往上涨,一顿午餐至少得花费10元钱,一个月就是300元。自己带,一餐顶多花费23元,一个月6090元,能节省不少,总还得为孩子攒点钱娶媳妇吧!听着小张的这番话,看着他吃得滋滋有味的样子,我也不由得想起了自己曾经带饭的那些日子,是那么的温馨,那么的让人怀念。

    那是九十年代初期,我刚到江苏连云港工作。工作的地方距住家约有10多公里,大家都是统一乘车上班,早出晚归,中午一般在机关餐厅用餐,单位给予2元钱的补贴,开始觉得挺新鲜,但时间一长就腻味了。更让人烦心的是,每到中午,餐厅里就如赶集。去晚了,不是找不着座位,就是没有了好菜,弄得人紧张兮兮。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李二看张三,张三学王五,纷纷自带起了午饭。清晨,候车的时候,你会发现不少人手上拎着一个便当包,被称为“带饭族”。当踏上拥挤车厢的瞬间,偶尔会有肉香味或是番茄炒蛋的丝丝清香,隐隐约约散发出来,似一种家的味道。因不习惯当地饭菜的口味,我也有幸成为其中的成员之一。每天早上六点起来抄菜、做饭,然后打包装入饭盒。梳洗完毕,吃完早餐,七点准时到小区大门前候车,生活忙碌而有规律。应该说,我的家务活,尤其是厨艺,就是那段时间渐渐学会的,比如我做的辣子鸡块、鱼香肉丝、西红柿焖刀鱼和胡罗卜丝、豆腐干丝、墨鱼丝烩肉丝都是拿得出手的好菜,受到同事们高度赞誉。

那时候,条件不如现在,没有微波炉,也不允许用电炉子,大家只好将饭盒累放在楼道开水房热水器的上面,高高好几层。据粗估,超过半数的同事先后加入了“带饭族”,图的就是吃得可口、放心和方便,想吃什么,就做什么,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不受约束。当然,也省钱。午餐时分,大家围坐在一块边吃边探讨厨艺,这是办公室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华说:这是我的“杰作”;琳说:这是我妈做的拿手菜;强则说:这是我媳妇专门为我做的。你听!这话里全是幸福,全是浓浓的爱意!让人听了好生羡慕!是啊,此时此刻饭盒里堆积的哪里是饭菜,明明就装满了爱!自我的爱,亲人的爱,爱人的爱。所以,从很大意义上而言,“带饭族”带的不仅仅是饭,更多的是爱,是健康。可惜,离开江苏后,带饭的这种乐趣也随之远去。(2011年1月16日晚写于家中书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