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一篇关于钱学森的文章!

(2015-07-04 11:21:05)
标签:

转载

    总是没时间来写,但这篇文章太令我兴奋,与我多年来的想法不谋而合!(艺术、绘画对学习数学等理科知识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的)

    这篇人民日报的文章太值得留下了:

     

儿子眼中的钱学森

本报记者 赵永新 《 人民日报 》( 2009年12月10日   19 版)

  “10年前你问我为什么佩服我父亲,我可能说不出理由;如今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自己可以说说了。”前不久,钱学森先生的儿子、现年61岁的钱永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最近10年,钱永刚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策划出版有关钱学森的书籍,帮助筹建上海交大 “钱学森图书馆”,参与拍摄钱学森的专题片、举办钱学森生平图片展,协助西安交大、清华大学办“钱学森班”等,使自己对父亲有了更深的了解……

  父亲晚年有一次跟我聊天时说:那个时候工作特别忙,压力也很大,就顾不上你了

  钱学森1955年10月回国,当年钱永刚7岁。“回国后我跟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钱永刚说,小学六年中,一到四年级是走读,五、六年级住校;初中三年是走读,高中是住校。“父亲对我的教育,可以说是‘不教育’。从小到大,他对我的功课基本不管。”

  “这一方面是因为看我的自觉性比较强,更主要的原因,是父亲没有时间。”钱永刚说,父亲回国的第一个10年,是他一生中的黄金10年。党和国家充分信任他,给了他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父亲和他的同事们用10年时间把导弹、火箭搞成了;又过了几年,把卫星做成了。

  “父亲的忙和我们印象中的忙还不太一样:他是‘委托式管理’,除了自己该做的事,其余的放手让下面人来负责。”钱永刚回忆说,父亲那时承担着非常大的压力。“那时候和现在是天壤之别,国家就那么点钱,又要做成那么大的事,只允许试一次,一次就得成功。这样他就累了,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得很周到。为什么后人这么敬重‘两弹一星’的功臣?就是当时的环境和条件远远不能和现在比,完全是凭着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奉献‘拼’出来的,不是‘试’出来的。”

  “在父亲晚年时,有一次我陪父亲聊天,他很感慨地说:‘你小的时候我工作特别忙,就顾不上你了。如果我们一个星期就做一道题,不论数学、物理、化学的,相信到你高中毕业时,全国的大学任你挑。’”“我听了很感动,但也知道这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了。”钱永刚说。

  有创新能力的人,要具备两个能力:一个是逻辑思维能力,一个是形象思维能力

  据钱永刚介绍,钱学森一直关心国家的教育:“他刚回国时就发现,中国的教育有问题,不是教师不卖力,而是在宏观上就有问题。就像他后来多次跟温总理讲得那样,没有一个大学是按照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模式来办的。这个是从体制、机制上说的。”

  什么是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模式?“这种模式,就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训练并重实施的教育。”钱永刚认为,这也是钱学森提倡的“大成智慧”的精髓。

  “父亲认为,一个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要具备两个能力:一是逻辑思维的能力,一个是形象思维的能力,这两种能力都需要后天的培养、教育。”钱永刚说,“这是父亲结合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的切身体会,加上晚年对思维科学的研究,并总结历史上人才培养成功的经验提出来的。”

  “父亲说,他自己就是这么走过来的。”钱永刚告诉记者,钱学森中学时父亲让他学理科,但在寒暑假让他学画画、学乐器、学书法,都是在形象思维上进行训练。“现在许多家长也让自己的孩子学,但很功利,弹钢琴、学声乐,都是为了考级,为升学时加分。父亲曾说:‘我们那时候哪有什么级啊?我父亲要我学画画,学到哪儿算哪儿。’”

  “父亲讲科技创新首先要进行形象思维,要善于联想,提出假设后再用严密的逻辑思维证明。父亲青少年时期受到的形象思维训练,要远远大于同时期其他人的。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使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念博士的第二年,就和他的导师冯·卡门一起提出了‘卡门—钱近似’公式,一举解决了航空界几十年没有解决的高速飞机机翼设计的问题。”据钱永刚回忆,当钱学森把父亲让自己学画画、音乐等的故事告诉冯·卡门时,他说:你的爸爸了不起。

  人们对钱学森的敬仰,除了对他成就的尊敬,就是对他自强不息的精神的赞叹

  钱永刚清楚地记得,父亲曾经说:“我曾听清华大学的教授讲该校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说得非常精辟。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不缺乏有智慧的人,但是为什么还要强调‘自强不息’呢?因为中国人也有一个很不好的毛病——小富即安,一旦有了一些成果就很容易自满,不再继续追求往前走了。”

  “父亲回国的时候应该说就是世界知名科学家了,他的业余生活非常有限,一生都是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从新的知识里汲取营养。所以他从一线岗位上退下来之后,还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比如在系统科学理论方面,在沙产业方面。”钱永刚说,“人们对他的敬仰,除了对他成就的尊敬,就是对他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的一种赞叹,一种佩服。”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