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敏感期 孩子的所有敏感期
(2010-07-16 16:56:09)分类: 些许心得 |
刚写了豆豆的执拗,看来她是初步进入自我意识敏感期了。家里有本这方面的书,书名随后补上。刚才百度了下,发现孙瑞雪在几年前有专门的几期节目,有视频,大家可以搜索来看。
自我意思敏感期是第四期节目,以下是我整理的。
自我意识敏感期1-2岁开始萌芽,最明显是2-3岁,能持续到5岁。
两个自我宣言:一个是“我的”,一个是“不”。比如不让别人玩自己的玩具。尤其到4岁的时候,坚决不给别人,但是到了5岁,又会变得急于分享,都属于自我意识在不同时期的表现。
家长往往存在几个误解:
第一:认为孩子没有礼貌。比如孩子经常说“打你”,但其实孩子不是要打人,这个不用管,过几个月就好了。
第二:认为孩子不听话,不顺从。比如“吃饭吧。”“不!”父母该做的还是要做,她说让她说。孩子通过说“不”,使用自我的意志,感觉我说了算是最主要的。(我理解,孩子只是通过说“不”来确认自我,是她自己的一个温故而知新的学习过程,就跟新字要写100遍一样,而并不是跟父母作对;即便是跟父母作对,也仍然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来确认自我,找到自己对自己的感觉,或者揣摩别人对自己的感觉,就让她实践出真知吧。)
第三:认为分享是美德,美德靠教育。其实正确的路数是:先拥有,然后学会分享,这跟自私没有任何关系。不应该把成人的道德观强加给孩子,选择权在孩子。
孙瑞雪认为:自我意识敏感期,是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一个。保证孩子的自我意识敏感期,就等于保证了孩子未来人格的强大、人格的和谐和未来在社会上立足的能力。
孩子在形成自我,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成就。对家长来说,一旦不按照孩子的意愿进行,孩子就会大哭大闹,孩子们表现出完全的“以自我为中心”。这时大人要保持良好的情绪,不要和孩子斗争,也不要和孩子较劲。
当孩子出现打人咬人的行为我们只去制止孩子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打死你”是“排除”的意思。不要去谴责,也不要说教,因为那和粗野的行为是不同的,我们就让孩子在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使用他的自我吧。
在这个时期,应该尽可能尊重孩子的选择,尽量满足这一阶段孩子的需求,是孩子变得快乐和顺从。也可以和孩子进行一些轻松有趣的亲子游戏,让孩子从中感受到爱意和温情。
帮助发展自我意识的亲子游戏:
我说你指:指认五官,配以歌曲。
指认照片:指认自己和家人朋友。
这一时期的孩子还喜欢重复,当她一遍遍的要求你重复他热衷的游戏时,你满足了他,他的自信心就在这时萌发了。
1.手口敏感期,0-2岁
关键词:口和手是儿童最初认识世界的工具也是唯一途径。
主要表现:不停的用嘴去探索,去寻找,抓起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通过口,孩子的手一刻也不停,抓、摸、捏、揪、捅、按、拧、插、撕,所有和手有关的事情都是他们最爱做的事情。
处理方法:准备一些可以让孩子咬的玩具,将玩具洗干净后让孩子玩,生活环境是孩子发展手的最好途径,同时也可以给孩子提供能够动手活动的材料,比如说废报纸、用完的化妆品的瓶子、螺丝和螺母等等,让孩子自主的发展手的智能。
注意事项:不要怕麻烦,不要怕乱,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克服我们原有的观念最为重要。
2.空间敏感期,0-6岁 每个年龄阶段发展的内容有所不同
关键词:对空间的探索和认识
主要表现:1)喜欢移动物体,扔东西,垒高,喜欢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喜欢把外面的东西塞进去。2)喜欢钻进不同大小的空间,喜欢爬上爬下,跳,跑,喜欢旋转,攀爬等等。
处理方法:1)给孩子自由,让儿童的身体充分运动。2)提供可以扔、垒的材料,帮助孩子完成空间的探索。
注意事项:不要限制孩子,注意保证安全。(豆妈想起西尔斯的一句话:)
游戏:水果总动员,纸盒形状小洞
专家:0-6岁持续发展。物体分离:倒出来、塞进去——往狭小的空间钻——爬到上面——往下跳。所有的智能都是感觉出来的。
3.秩序敏感期,3-4岁
关键词:观察孩子的生活秩序,让孩子按照“我”的想法去进行。
主要表现:一旦哪件事情形成了秩序,就每天不厌其烦的进行,一个环节都不能错,一个环节和不能漏,先后的顺序也不能打乱,否则就得重来一次。从孩子的表现上总让我们感觉到不可理喻。
处理方法:观察孩子有秩序的事情,一定满足他的需求。如果孩子要求重来一次,那就重来一次。如果做不到的话,那就安抚孩子的情绪,一定不能谴责孩子。
注意事项:这时的家长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孩子共同度过这个关键的时期。
游戏:照顾娃娃,生活习惯
专家:1-6岁 持续发展
5.审美敏感期,3-5岁
关键词:在儿童的眼睛里,事物是完整的、完美的。
主要表现:儿童变得非常“挑剔”“敏感”,他们要求吃的、玩的、用的都必须是完整的,漂亮的。如果不符合要求就坚决拒绝接受。之后对环境审美有要求,再其后,女孩子开始化妆,喜欢自己挑选服饰。
处理方法:要注意满足孩子的需求,满足女孩子们对化妆的需求,并把选择衣服的权利交给孩子。
注意事项:不要粗暴的对待孩子,不要认为他们是无理取闹,是虚荣。
6.音乐和绘画敏感期,3-6岁 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也逐渐增强
关键词:绘画是儿童天生的语言形式,孩子对绘画表现出一种痴迷和创作潜力。
主要表现:由于孩子的这个敏感期也是一个螺旋状的敏感期,所以从2岁左右开始涂鸦,画线团,逐渐的开始能画出事物的简单形状。这个时期过后,孩子们总是不断要求大人绘画,因为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经过一段时期的观察,孩子又开始自己画。这时孩子就会逐渐的进入一个绘画的巅峰期,开始把握事物的整体特征。
处理方法:孩子的绘画智能是与生俱来的,不是我们教出来的,所以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艺术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让孩子欣赏世界名画,给孩子布置一个有氛围的美术工作区。让孩子自由的创作,带孩子到自然中去观察,然后把看到的画出来等等。
注意的事项:不要对孩子的作品评头论足,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艺术的奥秘。
专家:2-6岁。选择经典的音乐。不教他画画。耐心观察,接受天性。
7.人际关系敏感期,3-5岁
关键词:人际关系是人与生俱来的智能。
主要表现:交往的初始是从食物的交换开始的,既而到物的交换,既而出现相同的爱好和兴趣,最后出现理解、友谊、达到和谐关系。孩子在3岁左右的时候,开始通过分享好吃的和别的小朋友交往。逐渐的,他们开始用交换玩具来交朋友。再长大一点的时候他们开始因为喜欢同样的东西、有相同的爱好而交往。这样朋友的关系就开始长久了。到了5岁左右,三四个朋友的关系就基本上很固定了。
处理的方法:给孩子买些食物,会引来很多小朋友。允许孩子带玩具,倾听孩子。
注意事项:不要刻意教孩子,这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
8.婚姻敏感期,4-5岁 逐渐明白了婚姻的概念
关键词:认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规则关系、亲密关系——婚姻关系。
主要表现:“我要和妈妈(爸爸)结婚。”“我要和老师结婚。”“我要和我们班某某小朋友结婚。”“我是新娘(新郎)。”“你和我结婚吗?”“你要是不和我结婚,我就和别人结了。”“不相爱能结婚吗?”“老师你结婚了吗?”在这些问题中,我们就能判断出孩子已经到了婚姻的敏感期。
处理方法:不要回避,正确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当孩子投入感情去实践时,我们应该和孩子共同讨论,建立正确的概念。
注意事项:首先保证良好的家庭关系,这是孩子以后看待婚姻的关键。其次是客观的让孩子认识婚姻这个概念而不要强加自己的观点。
专家:儿童世界最纯粹的爱。6岁时感到羞涩,即有性别意识了,就告一段落了。
9.细小事物,玩水玩沙敏感期,1岁,整个童年
关键词:越小越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主要表现: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眼睛里好像只有小的东西,越小的东西越吸引他。他们的眼睛仿佛是一个放大镜,能将所有的小蚂蚁、小瓢虫、小线头等收录到眼睛里。沙池、水池是所有孩子的最爱,当孩子看到沙,看到水时,他们会忘情的玩耍。哪怕是饮用水都是最能够让孩子立刻安静的材料。沙和水是孩子天然的玩具,它们是儿童创造的源泉。
注意事项:只要孩子处在安全的环境中,只要不伤害到孩子的自由,一切都可以尽情的探索。不要用讲卫生和怕弄湿去约束孩子。
10.模仿敏感期,2岁
关键词:模仿。
主要表现:孩子不停的模仿父母、其他小朋友的一举一动。笑、爬、说话等等都是他们的所爱。他们不辞辛苦的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模仿。这时的孩子从形式上看完全没有自我,但实际上儿童必须经历这个阶段才能形成自我,让孩子去做,模仿没有对与错。
游戏:听大树的心跳。
专家:把动作放慢,给孩子成长的空间,让孩子完成这个过程。
11.语言敏感期,3-4岁
关键词:语言的作用在于发展思维。
主要表现:从孩子开始能够发音时,他的语言学习就已经开始了。先是咿咿呀呀的发音练习,接着是单字的出现,妈妈爸爸是我们听到的孩子的最早的语言。然后是词-短语-短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使用语言的内在功能。经过了这几个阶段,我们发现从语言模仿开始,一直到发现语言的美妙,孩子们的语言就这样发展起来了。
注意事项: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好方式。所以家里一定要统一一种语言,建议让孩子讲普通话而不是方言。给孩子阅读是学习语言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当孩子的语言思维基本形成后再加入其它的语言。
游戏:快乐过山车
12.执拗敏感期,3-4岁
关键词:重来一次,我说了算,按我说的做,按我想的做
主要表现:此时的孩子思维先于行动,并且以为思维就是行为,具有不可逆性,所以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显得“任性”,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稍有不和他们心意的事情都会成为他们又哭又闹的理由,而且事情必须重来一次,“战争”才会结束。
注意事项:最好的办法是满足孩子的愿望,如果做不到的话,第一,理解孩子,第二,安慰孩子的情绪,切忌不要谴责孩子的行为,耐心是最重要的。
游戏:快乐毛毛虫
专家:6岁前,孩子的思维呈现不可逆性,他会预想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如果不是这样发生,就会火冒三丈,必须回到前面。秩序敏感期——执拗敏感期。家长要非常小心,观察他,先让他做,1-2个月就会过去了。
13.情感敏感期,4.5-5.5岁
关键词: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主要表现:孩子突然对成人的态度变得敏感、脆弱。孩子开始对妈妈在感情上依恋,孩子因为一点点小事情就会哭哭啼啼,这时候孩子情感的敏感期到来了。以前绝不会引发她哭啼的事情,而在情感的敏感期出现时,他会委屈和哭泣。在幼儿园和小朋友有一点点小矛盾,就会立刻哭着说要妈妈。以前总是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现在忽然哭着不让妈妈离开,必须陪着他。
注意事项:陪伴孩子,安慰孩子,和孩子增加交流的时间,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游戏:盲人摸象
专家:鼓励孩子表达爱。3岁以前,我需要,索取,你必须给我安全感——3岁,情感是可以互动的——6岁,对父母传递过来的情感高度敏感。
14.身份确认敏感期,4-5岁
关键词:我是谁
主要表现:“我是警察”“我是恐龙”“我是超人”“我是孙悟空”“我是哪吒”“我是白雪公主”,突然间,孩子们各个都摇身一变,成了他们理想中的人。孩子们透过他们喜欢的人物的人格来确认他们自己和构建自己。
注意事项:这时的孩子需要您的观察、理解和提供一些帮助。
游戏:聆听大自然
专家:6岁前人格模式定型,本身柔弱的往往会崇拜强大的人物。
15.性别和出生敏感期,4-5岁
关键词:对身体认识的科学性
主要表现:孩子突然发现男孩和女孩的身体是有差别的,这让他们吃了一大惊。于是他们开始观察每一个能观察到的人,他们会让老师、妈妈等他们信得过的人一遍又一遍的讲述孩子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从精子卵子的结合,一直到经过产道的挤压终于来到这个世界的全过程,他们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也不马虎。
注意事项:用科学的语言,站在科学的立场,将人体科学的讲述给孩子。不要搪塞孩子,回避孩子的问题,要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孩子。
游戏:快乐过山车
专家:给孩子看百科全书是最合适的方法。儿童不属于性的一部分,他是自然的一部分。
16.数学、符号和自然敏感期,4-5岁
关键词:数学、文字、符号、昆虫动物
主要表现:对数字、数量、数字符号等数字概念的兴趣突然大增,开始问:5后面是几呀?两个9相加是几呀?不停的问,这是什么字啊?那是什么字啊?喜欢把实物和符号做比对。对昆虫和小动物十分感兴趣。喜欢收集树叶和花瓣,捕捉和观察昆虫。
注意事项:这是一个自然出现的过程。我们只要使用实物帮助孩子建立数学逻辑,就会使孩子的数学学习终生收益。另外让孩子认字时一定要注意符号和实物的配对。多为孩子准备一些带插图的科普书籍,耐心为孩子讲解,帮助他们认知世界。
游戏:欢乐大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