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分红段让其完了累进税好人 |
大卫,一介草民,只能提出自己的一已之见:救市之道在治市
前段时间,某官员说:股市下跌,与IPO无关.
大卫不知他家住何处,想给他送点药去.有知者可以告诉我.
稍了解中国股市发展史的人都会知道,除07年外,几乎每次扩大发行,中国股市都会有一波下行.其实,98年的下行,也不仅仅是经济的原因,也与扩大发行量有关.
创业板推出前,有人说是什么什么利好,但是,结果呢?
推出投指期货,又有人说好,结果呢?
市场的资金,相当于固定量的水,浇多少地,是有限度的,不可能这点水,能浇全球的地.不可能全世界的优秀公司都上中国来,A股还会好.
这么简单的道理,一些大学者假装看不懂.
新股不发不行.管理者的升迁路在这里.可新股总是这么发,也是不行的.中国股市承受不了这么多的公司上市.
所以,大卫的观点是:救市之道在治市.
1,为什么那么多家公司想上市?因为上市是无风险投资,一本万利.
2,为什么那么多公司,上市就亏损?因为审查机构有问题.
大卫大胆放言:
不改变目前新股发行办法,中国股市就难有做为.最终,股市将会因决策者的失误而失去融资功能.
某些管理者并不关心股市的涨与跌.他们关心的是在自己任上,出业绩.所以,不管股市内在规律,强行推出违反客观规律的"新生事物".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公司想上市?他们有几家是想把企业做长久的?
我曾遇到过一位企业家,以前,他的企业在同业中排名前五,当时,他看不上A股,一心想到美国去上市.后来,企业连续出现重大失误,已经在业内无名了.他竟然在A股上市了.
我顺为什么?
他回答:兄弟们跟我一场,我要对他们有交行,上市了,他们能卖股票了.
中国的上市公司中最少有80%的企业是想通过上市出逃的.
因此,管理层应该针对这种情况制定一个防出逃措施.
1,延长兑现时间.限制股东人数.
目前的时限比较短,企业可以在这期间继续做假.等他的主要人员逃得差不多了,企业也完了;
股东人数为什么要限制?
因为,有不少企业大股东在上市前,通过技术段让其它人代持了.
2,限制PE.
新股,尤其是创业板的垃圾股,上市PE太高.造成的不良影响非常大:
A,助长了人们疯狂上市;
B,给股市带来巨大冲击;
C,上市就下跌,拖累了股市.
这些公司本来就有水分.如果再高PE,所谓的市场化,其实,就是让保荐人帮助造假.
3,对保荐人和上市公司前五大股东建立约束机制.
保荐人没有公德,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把希望寄托在保荐人的道德上,这就有点天真了.
其实,人本无好坏之分,只有制度有好坏之分.一个好的制度,能使坏人成为好人;一个坏的制度,能把好人变成坏人.设想一下,如果抢银行没人管,估计没有人不去.所以,要对保荐人实行严厉控制,甚至对他所在公司也要严格控制.一但出事,他本人终生不得再从事此行业;他所在的公司,如果发生一定数量的烂推荐,就取消其资格.现在,就是处罚太轻,没有人在意.驾驶员还有个扣分及封顶之说,为什么对保荐人这么宽容?
开车人为什么不怕协警怕交警?能处罚.
同理,上市动力最大的就是排名靠前的几位股东.为什么不能对他们实行连保制?即,一但出现业绩下降明显或造假行为,那么,减他一定比例股票平分给其它小散;或者,对他们套现实行累进税.鼓励他们多拿一段时间.只有把他们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绑在一起,他们造假的可能才会降低.注意,仅仅是降低,不可能没有.
4,对发审人员实行连保.那么多"公关"公司做发审的工作,没有暗箱是不可能的.那么,为什么就让他们拿了管理部门给的钱,还能拿"灰"钱呢?这种无风险的事,谁不做?
中国股市出了这么多烂公司,有谁承担过责任吗?
管理者不应该只在上市公司数量上追求世界第一,这是拿小散的钱买自己的官路.如果能让中国上市公司成为全球最优秀的企业,那才是你们的本事.
5,对绩优公司强制分红.为什么大家愿意买小盘股甚至垃圾股,而不买PE只有几倍的绩优股?道理很简单:这些公司不分红.全世界,可能中国股市是出了名的不分红的股市.让散户买进卖出找乐玩,上市公司给予的回报没有人在意.责任在谁?如果买你绩优股的分红还不如银行,谁还买你?